APP下载

正骨调脊手法治疗颈源性肩痛疗效的分析

2020-08-04李翔沙益辉王小斌王宝锁李宏涛杨歧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肩痛正骨拇指

李翔,沙益辉,王小斌,王宝锁,李宏涛,杨歧

北京大兴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北京 100076

颈源性肩背痛(CSB)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颈椎综合征,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以肩背疼痛为主要表现[1],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临床上,患者往往仅以肩背疼痛作为主诉,因此常常会出现误诊及误治的情况,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治疗, 甚至造成病情加重等不良情况。 其实,颈源性肩背痛的疼痛症状主要起源于患者的颈部疾病,多与其软组织劳损及椎体偏移等因素有关。 中医上认为,颈源性肩背痛属于“经筋病”范畴[2],可利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理论,采用正骨调脊手法进行治疗,对此, 该文纳入了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100例颈源性肩痛患者, 对正骨调脊手法在颈源性肩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00 例颈源性肩痛患者, 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脊柱推拿治疗,50 例)与观察组(正骨调脊手法治疗,50 例),资料如下:对照组:男:31 例,女:19 例;年龄:49~67 岁,平均(56.3±5.2)岁;病程:1~21 个月,平均(11.3±0.8)个月。 观察组:男:32 例,女:18例;年龄:48~68 岁,平均(57.1±5.4)岁;病程:1~23 个月,平均(11.7±1.2)个月。 两组患者的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伴有酸痛、胀痛、蚁走感等不适症状出现,且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②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该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器官损伤疾病的患者;②存在骨折、关节炎等其他骨科疾病的患者;③配合度较差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脊柱推拿方式进行治疗,通过揉法、推法、头部拔伸法以及擦法等方式,对头颈部脊椎及肩背疼痛部位进行推拿。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正骨调脊手法进行治疗,如下。

正骨:①仰头颈椎定点快速牵引复位法:患者取仰卧位,医师于床前手托枕部,左手确定寰椎右侧横突隆起及压痛处,右手握持下颌部,双手合力将头部缓慢向右转,指导患者头部后仰,当力传到左手手指时,双手向上快速牵引颈椎,若左手指确定处有跳动感,则表示复位成功。②低头颈椎定点快速牵引复位法: 该方式与仰头颈椎牵引法一致,患者改为俯卧位,当头右转后,指导其低头,双手向上快速牵引颈椎,若左手指确定处有跳动感,则表示复位成功。 ③颈椎肘牵拇指顶推复位法:患者坐于低处,医师用左手拇指确定其移位棘突, 右肘部屈曲托住患者下颌,将手掌贴于左颞部,抱紧头部后,指导患者低头,随后利用肘部向上牵引,直至颈椎被牵开后,通过左手拇指对其椎棘突进行顶推, 若拇指处有关节复位的跳动感或椎棘突起变低,则表示手法复位成功。④拇指推正法:患者低头取坐位,医师通过触诊确定患椎位置,并采用右手拇指定点,将左手拇指放于右手拇指上,其余手指则并拢扶持患者颈背部, 随后双拇指同时用力将患椎向右滑推,持续30~60 s;通过触诊对其纠正程度进行确实,若患者肩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则表示手法复位成功。

理筋:①患者取俯卧位,十指交叉后将掌面向上置于床上,随后前额放于掌面上,医师将双手拇指指背相靠,扶持患者颈部两侧, 同时拇指顶端沿其棘突顶线向第7颈椎棘突进行依次按压,分别按压l~4 次,进行3 遍;采用相同手法对患者颈椎横突后结节连线、 棘突两侧小关节突连线等部位进行按压,各进行3 遍。 ②患者取仰卧位,医师左手托其枕部,右手托其下颌,双手合力对其颈部进行向上牵引,随后双手抱住枕部及颞区,进行左右侧屈、旋转以及颈部前屈等动作, 并将双手掌由颈部两侧插入到患者颈后部,右手掌在上进行重叠,将右手食指向上托起颈部,对其颈部进行牵引后伸,进行1~3 次。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依据颈源性肩痛国际研究组的相关诊断标准[3],将其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1.3.2 中医症状积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

1.3.3 疼痛、病情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病情及生活质量,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其各项情况进行评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文中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而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僵硬、酸痛以及麻木等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883、6.565、4.743,P=0.001、0.002、0.001)。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s),points]

症状 对照组(n=50)观察组(n=50) t 值 P 值僵硬酸痛麻木1.8±0.2 1.9±0.5 1.4±0.4 1.5±0.2 1.4±0.2 1.1±0.2 5.883 6.565 4.743 0.001 0.002 0.001

2.3 VAS 、CASCS、SF-36 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CASCS、SF-36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40、16.807、14.002,P=0.001、0.001、0.002)。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CASCS 及SF-36 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CASCS and SF-36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s),point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CASCS 及SF-36 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CASCS and SF-36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s),points]

项目 对照组(n=50)观察组(n=50) t 值 P 值VAS CASCS 评分SF-36 评分3.4±0.2 82.3±1.6 101.6±3.4 2.3±0.2 87.2±1.3 112.3±4.2 13.340 16.807 14.002 0.001 0.001 0.002

3 讨论

颈源性肩痛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 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因此常常会被误诊为肩周炎[4],但颈源性肩痛患者的患肩活动基本较为正常,其病因主要为颈源性因素,多与患者软组织劳损及椎体错位等原因有关,其中以c7、T1 椎体错位最为常见[5]。当患者椎体错位至第1 胸神经及第7、8 颈神经受累时, 会导致相应肩关节神经分支敏感性的增强,同时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发生,从而造成患者肩部疼痛的症状[6],此外,肱骨结节间沟及喙肱间隙压痛以及颈、 胸椎棘突偏歪侧压痛等疾病也是由于肩关节神经分支敏感性增强而导致的。 临床多采取药物、推拿、针灸、小针刀等治疗方式进行干预[7],但其临床疗效并无理想。

正骨调脊手法作为脊柱相关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方式,在传统中医正骨理论的基础上,对患者脊柱进行整体调衡,包括椎体偏移、脊柱失衡的生理曲度等,以增强其脊柱稳定性,促使患者脊柱恢复到正常状态[8]。 将正骨调脊手法应用于颈源性肩痛的临床治疗中, 可有效纠正其颈椎错位的情况, 并利用理筋活血来缓解患者相关软组织的痉挛、粘连等症状,消除其对枕部神经及上位颈神经的压迫与刺激,从而加快患者软组织的代谢,对颈源性肩痛患者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9]。

在该次的研究结果中, 采用正骨调脊手法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疗效达到了96.0%,明显高于常规推拿治疗下的患者(82.0%),此结果充分证明了正骨调脊手法在颈源性肩痛中的治疗效果。 在卢大地等人[10]的研究结果中,正骨调脊手法治疗下的有效率为97.1%,远远高于常规推拿治疗下的有效率(85.3%),与该次结果较为一致。 且正骨调脊手法治疗下的患者治疗后的VAS 评分为 (2.3±0.2)分、CASCS 评分为(87.2±1.3)分,明显优于常规推拿治疗下患者的VAS 评分及CASCS 评分,可见正骨调脊手法在患者的疼痛及病情改善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此结果与盛伟等人[11]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在其的研究结果中,患者在正骨调脊治疗后的VAS 评分为(3.2±1.0)分、CASCS 评分为(76.2±1.5)分,而在常规康复下的VAS 评分为(5.1±1.5)分、CASCS 评分为(74.8±1.3)分,与该次的研究结果较为较为相近。 此外,正骨调脊手法治疗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达(112.3±4.2)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此结果与董有康等人[12]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综上所述, 正骨调脊手法在颈源性肩痛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且方法简单、 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肩痛正骨拇指
肌张力增高在卒中后肩痛中的发病机制和研究进展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图说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降落伞(翻绳)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拇指西瓜”
有趣的拇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