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0-08-04颜崇柏
颜崇柏
重庆市万州区昌明医院骨科,重庆 40400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累及中轴关节和双侧骶髂关节为主慢性炎症性疾病, 该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0.17%,同时该疾病在美国的发病率也高达0.13%~0.23%[1]。 目前医学上对于该疾病的病因还没有明确, 但很多专家和学者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强直性脊柱炎常常发生在10~40岁的青壮年人群中,其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同时,男性在14~17 岁的青春期为该疾病的高发时期。 与此同时, 患有该疾病的患者的骨折概率远远高于同龄的正常人,其中多以胸腰段脊柱骨折为常见。 该疾病的发生会给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严重损伤,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该疾病在临床的治疗上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一般的手术方法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以及带来良多的并发症。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上一种较为新型的治疗方式, 在治疗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治疗效果良好[2]。 基于此,该文将针对2016 年4 月—2019 年4 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9 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收治的39 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该39 例患者分为A、B 两个组别,A 组有患者19 例,B 组有患者20 例。A 组19 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3 例和6 例,最大年龄65 岁,最小年龄14 岁,平均年龄(39.5±2.36)岁,最大病程12 年,最小病程5 年,平均病程(8.5±2.15)年,其中致伤原因:车祸10 例,摔伤6 例,应力骨折3例;B 组20 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5 例和5 例,最大年龄62 岁,最小年龄17 岁,平均年龄(38.5±2.56)岁,最大病程11 年,最小病程6 年,平均病程(8.5±2.35)年,其中致伤原因:车祸9 例,摔伤7 例,应力骨折4 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纽约标准, 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②患者病程至少5 年以上;③胸腰段骨折患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②具有精神障碍患者。 A、B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 组患者行后路长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 组患者行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
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采用俯卧位进行手术。
A 组:C 型臂X 线机透视确定手术椎体双侧椎弓根体表投影偏外1.5 cm 处为穿刺进针点并标记, 对常规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并铺设无菌毛巾,之后在之前标记位置用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入椎体前中1/3 处,插入导针,并透视见导针位置良好,依次顺导针扩大开口、攻丝,并置入合适大小的椎弓根螺钉, 透视螺钉位置满意后从从头端切口处穿入钛棒, 置入两根钛棒连接预先置入的椎弓根螺钉,透视见复位良好后,切口冲洗、止血、缝合[3-4]。
B 组: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标记,取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逐层剥离至小关节突的外缘和横突,分别于手术椎体两侧椎弓根内置入定位针,透视良好后再置入合适大小的椎弓根螺钉, 有脊髓神经压迫者需进行相应减压操作,之后安装钛棒,并撑开固定,透视见位置满意后冲洗刀口、止血、清点器械无误后,留置引流管,并缝合刀口[5]。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其中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VAS 评分以及Cobb 角角度,同时还需要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之后,A 组19 例患者中优、 良、可、 差患者分别有9 例、8 例、2 例和0 例, 治疗优良率为89.47%;B 组20 例患者中优、良、可、差患者分别有10 例、8 例、2 例和0 例,治疗优良率为90.00%,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B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patients in groups A and B[n(%)]
2.2 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
经过不同方式治疗之后,B 组患者在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以及术后下床时间上均显著低于A 组,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B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dexes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in patients in groups A and B(±s)
表2 A、B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dexes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in patients in groups A and B(±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mL) 术后下床时间(d)A 组(n=19)B 组(n=20)t 值P 值177.89±15.21 122.36±10.01 2.546<0.05 582.23±28.23 369.45±25.63 2.657<0.05 4.5±0.5 2.2±0.4 2.456<0.05
表3 A、B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 评分以及伤椎Cobb 角角度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and Cobb angle of injured vertebra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in groups A and B(±s)
表3 A、B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 评分以及伤椎Cobb 角角度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and Cobb angle of injured vertebra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in groups A and B(±s)
组别VAS 评分(分)术前 术后6 个月 改善率t值 P 值伤椎Cobb 角(°)术前 术后6 个月 改善率t值 P 值A 组(n=19)B 组(n=20)t 值P 值7.5±0.5 7.6±0.4 0.008 0.768 2.3±0.3 2.2±0.2 0.008 0.745 66.9±2.7 67.2±2.5 0.008 0.865 2.346 0.012 2.657 0.015 24.7±4.3 25.1±4.4 0.009 0.856 8.6±1.3 9.6±1.2 0.008 0.824 72.6±3.5 70.3±4.1 0.008 0.798 3.125 0.011 3.654 0.018
2.3 手术前后VAS 评分以及伤椎Cobb 角角度
经过不同方式治疗之后,A、B 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以及伤椎Cobb 角角度均有了显著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而在手术治疗中又有前路、 后路以及前后路联合等3 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其中,后路方式通过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提供一个坚强的内固定环境,同时可纠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该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 且治疗效果均十分良好。
该文显示,B 组20 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0.00%,与相关学者在研究中的结果 行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0.5%完全相吻合,由此也进一步说明了行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与此同时,在该次研究中,A、B 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以及伤椎Cobb 角角度均有了显著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后路长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及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术式在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均有显著治疗效果。 B 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表现出来的效果非常良好, 主要是因为行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通过几个较小的切口直接置入螺钉,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了手术创伤,还能够良好地达到了与切开手术相当的临床效果[6-8]。
综上所述, 后路长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及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术式在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均有显著治疗效果, 但后者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时间,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更利于患者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