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乡村旅游在广西的经济效益分析及提升建议
2020-08-04李国栋
李国栋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南宁市530007)
广西是国家“东桑西移”的重点发展区域,蚕桑产业是广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据2019年最新统计数据,广西蚕茧生产量已经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广西作为全国蚕桑产业大省的地位被进一步巩固[1]。蚕桑产业在广西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广西遍地都是桑园的现状,近年来随着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一大批“果叶两用”的桑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并形成规模,“桑园乡村旅游”很快成为蚕桑产业发展的新形式,也成为蚕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准扶贫”的脱贫攻坚工作中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4]。蚕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生态环境、环保理念以及消除污染的指导思想与乡村旅游业所倡导的“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发展理念完全契合,“桑园旅游”可作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名片进行推广,成为连接农村与城市的特殊形式,为蚕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平台,探索出一条产业经济循环发展之路。鉴于此,本文对桑园旅游中常见的经济形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针对普遍影响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为桑园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借鉴。
1 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中占的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愿望和需求明显增强,休闲农业与特色乡村旅游业日渐兴盛。同时,在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交通设施工具建设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的面貌更加焕然一新,助力乡村旅游成为城市人口小长假、短途游的首要之选,也成为城市人民提升生活品质、感受农技劳作的必然之选。
乡村旅游的发展最早兴起于国外,19世纪80年代在法国有大规模的发展。乡村旅游可显著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消除农村贫困的重要方式,因此得到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和认可,自兴起后得到较快发展[5]。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兴起虽晚,但借鉴了国外发展的成功经验,一经兴起便迅速发展,很快成为农村地区脱贫的重要产业[6-8]。根据农业农村部门的统计,2012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仅为8亿人次,到2018年迅速增长至30亿人次。2012年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营业收入为2 400亿元人民币,至2018年猛增至8 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7%[9]。
2 我国桑园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桑园乡村旅游在各地均有发展,如广州花都宝桑园、江西凤凰沟田园综合体、山东夏津黄河故道椹果园都是国内有名的桑园乡村旅游地。桑园乡村旅游对各地经济、生态、脱贫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2-3]。桑园乡村旅游是以桑树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桑树有很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即使在广西其他经济作物很难栽培成功的石漠化地区,桑树都能栽培成功。鉴于此,广西地区的桑园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蓬勃。桑果采摘季节经常有整个乡镇泡酒玻璃缸断货,白糖、冰糖卖空的景象出现。自制桑果膏、桑果汁、桑果酒成为街坊间热门的话题,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参与。同时,桑叶菜也成为人们餐桌的新宠,上汤桑叶菜、桑叶炒鸡蛋、桑叶蒸肉饼等一系列菜品层出不穷,无不体现着民间餐饮的智慧。由此可见,桑园乡村旅游在广西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可发展为广西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3 桑园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分析
3.1 桑园乡村旅游经济效益主要投入项目
3.1.1 桑园乡村旅游园区栽培种植管理投入 桑园的栽培、管理成本投入是桑果园乡村旅游的基本投入。通过计算可知(表1),桑果园规划建设期的材料费用方面投入较多。一般建设时间在1年左右,期间对土地按规划进行平整,撒施有机肥后深耕,种植桑苗后每年追施复合肥2~3次,另外还有桑园除草、桑果树剪枝、造型等栽培管理,每667 m2桑园的成本投入大约为0.37万元/年。前期建成后过渡期大约需要1~2年的时间,过渡期内成本投入每667 m2大约为0.22万元/年,期间可收获一定量的桑果、桑叶、桑枝等来获得收益。待桑果树长成树势进入稳定丰产阶段即可完成过渡期进入稳定期,期间每667 m2成本投入大约为0.28万元/年,此后每年基本保持在此成本投入水平。
表1 乡村旅游桑果园每667 m 2栽培管理基本投入 元/年
3.1.2 桑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桑园乡村旅游除桑园的栽培外,还需要一些体现园区旅游特色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国家“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已经使农村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桑园乡村旅游只需保留桑园原有的乡村面貌,再根据本身的旅游特点稍加改造即可,在改造建设方面投入成本较其他旅游项目来说是非常低的。园区内可设置一些农事体验功能区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从而增加园区的趣味性,比如蚕宝宝的饲喂、蚕茧的采收、桑果榨汁、桑果酱制作、蚕丝被制作等等,桑园农事体验以手工操作为主,在建设成本上投入不多却可有效增加经济效益收入,是园区创收的佳选。
3.1.3 桑园乡村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投入 旅游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在乡村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方面,是需重点投入的部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李星群等[10]调查报道了广西龙州地区乡村旅游的农户家中服务人员的学历构成,结果显示,服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农户文化水平偏低,调查所有的受访农户共157人,仅有1人受过大专教育,没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服务人员,全部服务人员的教育程度中,小学及以下的占比为50.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比为43.3%,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5.7%。由此可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重视服务人员服务能力的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素质是乡村旅游经济效益投入的重点内容。
3.2 桑园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获得来源
3.2.1 桑园乡村旅游的直接经济效益 桑果园乡村旅游的直接经济效益表现为门票收入。桑果园乡村旅游的门票基本都以采摘票为具体形式,桑园旅游直接经济效益实际上主要是桑园栽培种植的经济效益获得。以南宁近郊的某桑果园的桑果采摘为例,桑果采摘门票为30元/人,一家人同时前往还可享受一定优惠。在没有桑果采摘的淡季,门票一般会以折扣价来吸引旅游者。乡村旅游门票是游客参与其中的必备消费,是旅游园区稳定的经济效益来源,门票以15元/人的平均价格计算,30 000人次/年的客流量计算,每年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45万元,桑园进入稳定期后每667 m2的栽培管理成本仅为0.28万元/年,以6 670 m2的桑园规模计算,每年可获利润可达42.2万元。
3.2.2 桑园乡村旅游的间接经济效益 桑果园旅游的间接经济效益包括以桑果干、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饼干等为典型代表的桑果加工产品收入,以桑叶菜、桑叶茶、桑叶饼干等为典型代表的桑叶加工产品收入,另外还有蚕丝被、真丝丝巾、丝绸衣物等蚕丝产品收入。游客在桑园经过桑果的栽培种植,采摘、品尝桑果,榨取果汁,熬制桑果酱,制作桑果酒等一系列农事体验后,对旅游园区内种桑、采果、养蚕等内容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适合自己的特色蚕桑农产品会有一定的消费。以常见的桑果加工食品桑果干为例,售价基本在60~160元/kg,特殊工艺加工过的还会有所上浮。以淘宝网上常见的冻干工艺加工桑果干为例,售价达到300元/kg,是普通烘烤加工产品的5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天然的、养生的、可保健的消费品兴趣增加,旅游园区内这些产品将为经营者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以每667 m2桑园可产桑果鲜果3 000 kg/年,市场价值10元/kg来计算收益,每年可获得经济收入3万元,如果将桑果鲜果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工,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3~10倍,相应经济效益提高至9万~30万元。以每667 m2桑园年产桑叶3 000 kg,其中有20%可用于桑叶茶和其他桑叶食品的加工,以60元/kg计算,可获得经济效益0.36万元,其余80%桑叶用于蚕茧的加工生产,可获得经济效益0.5万元。
3.3 桑园乡村旅游带来的周边产业经济效益
桑园乡村旅游以城市近郊,或者知名旅游景点附近为主要建设选址地点,游客会在景区短暂停留或小住,因此各种餐饮、住宿、洗衣等配套周边服务也将成为桑园乡村旅游的经济收益。民以食为天,以桑树和蚕蛹为主要食材的“蚕桑宴”,如上汤桑叶菜、香酥蚕蛹、桑叶馒头、桑果煲猪脚等,可进一步体现景区特色,让游客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大饱口福,几乎是游客们的必需消费项目,也是景区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4 未来桑果园乡村旅游经济效益提升发展建议
4.1 着力桑果园生态建设,加强园内农业循环发展
桑果园乡村旅游以循环生态农业为发展理念,实现不同食物链间的能量循环,可有效缩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桑果园中养蚕、养鱼、养鸡、养鸭、套种蔬菜等都是有效的方法。乡村旅游桑果园旁配套建设鱼塘,将桑叶、桑果、蚕沙等作鱼饵料,鱼塘中的塘泥为桑园的肥料,桑果园内还可散养鸡、鸭、鹅等家禽,饲养家禽可为桑果树除虫、除草、松土等,粪便也可作为桑果园的有机肥料,同时,可大量减少除草治虫的成本[11]。崔胜等[12]报道河南省郸城县蚕农在每亩桑园春季投放鸡苗100只,饲养至中秋节上市,以售价85元/只出售,除去鸡苗和饲喂成本17.2元/只,每667 m2桑园养鸡的纯收入达到0.68万元。可见,着力桑果园生态建设,加强园内农业循环发展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4.2 突出蚕桑文化旅游元素,提升乡村旅游档次
蚕桑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起点,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桑果园乡村旅游中融入中华蚕桑文化的内容,让幼儿园小朋友、中小学生、大学生等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认知并参与蚕桑农业技术,在游玩中了解中华传统蚕桑文化,让游客的桑果园乡村旅游之行不但是游玩之行,而且是学习之行,在游玩中充分感受中华蚕桑传统文化的魅力,将大力提升桑果园乡村旅游的档次,增加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拓宽旅游客源。桑果园乡村旅游创新提高中华蚕桑文化地方特色的展示游览,将蚕桑文化与壮乡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自己区位特色的传统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打造品牌特色,强化经营管理水平,从最初以桑果采摘吸引游客,到最终以蚕桑文化感染游客,让每个游客都成为桑园乡村旅游的“回头客”,跳出一般乡村旅游“饭前爬树摘水果,饭后打牌买特产”的套路,发展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
4.3 加强农事体验参与性,克服桑果季节性强短板
桑果园乡村旅游以桑果为主要旅游亮点吸引游客。广西地区主要栽培桑果品种以春季成熟为主,桑果采摘季节性很强,短短的桑果收获季节是桑果园乡村旅游的旺季,其余很长时间都基本是淡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旅游经营者的运作成本,因此,开发除桑果采收外的其他类型的农事体验,是桑果园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途径。例如,可增设桑叶菜采摘、桑果榨汁、蚕宝宝饲喂、蚕丝被制作等适合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农事活动,可有效克服桑果采摘季节性强的短板。另外,可结合各个小学、中学对学生体验农业技术的教学要求,推出系列适合学校教学活动的项目,例如饲喂蚕宝宝、桑果采摘、桑叶菜采摘等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的项目,是孩子们远离电子产品,回归自然体验生活的佳选。
4.4 依靠正规下游加工企业,规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桑果园乡村旅游让游客参与劳作,体验农家生活乐趣,例如桑果采摘、桑叶菜采摘、新鲜桑果榨汁、蚕丝被缝制等,这些农事体验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特色项目,很多游客参与体验后希望购买一些感兴趣的旅游产品馈赠亲朋好友。桑果园乡村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种类很多,例如桑果酒、桑叶菜、桑果桑叶面、桑果桑叶休闲食品等等。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形式出现的果桑园乡村旅游多以农户、旅游公司+农户为单位,都不具备蚕桑下游加工产品大规模生产的场地、厂房和加工技术手段,若桑果园内除鲜食采收获得经济效益外,其余桑果、桑叶加工以大厂家代加工的形式进行统一加工可显著降低经营成本,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小规模家庭作坊式加工生产很容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小规模加工的生产设备往往受成本限制,经营者大多会以比较廉价的设备作为主要加工工具,很难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同时,蚕桑产品生产任务也需要消耗经营者大量精力,给桑果园的旅游经营带来不小的负担,因此,不是桑果园乡村旅游发展的优选途径。
5 小结
在广西蚕桑产业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发展桑果园乡村旅游产业可充分利用区位经济中的有利因素,是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获取有效经济效益的捷径。桑果园乡村旅游业通过农户的农技劳作形成与大自然亲近接触的旅游环境,借助于蚕桑产业大环境形成稳定规模,农户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与外界社会的接触与交流,开拓眼界进而促进其思想和行为的开放,是可实现农村产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农业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