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碧江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

2020-08-04泉,冬,

贵州农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碧江区夜蛾成虫

刘 泉, 刘 冬, 刘 哲

(1.铜仁市碧江区农业农村局, 贵州 铜仁 554300; 2.碧江区瓦屋乡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 铜仁 55431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又称伪黏虫、秋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FAO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据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测报处报道,2019年1月11日,在中国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玉米地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1],随后全国各地相继报道该虫发生危害[2],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国内农业专家学者分别针对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3-5]、危害特性及防控[6-22]等方面进行研究。2019年5月10日,铜仁市碧江区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玉米,之后全区12个乡(镇、街道)60个村陆续发生危害,2019年累计发生面积82 hm2,虫株率为5%~100%,虫口密度为1~200头/株,严重威胁碧江区玉米生长安全。然而目前尚未见该虫在黔东地区发生规律的相关研究报道。鉴于此,于2019年5月,采用田间定点监查、田间试验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铜仁市碧江区的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较成熟的绿色防控策略,以期为草地贪夜蛾的预警及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草地贪夜蛾虫体 虫卵取自碧江区滑石乡新寨村玉米地,室内保存、孵化及饲养;活虫蛹,75头,来自云南省。

1.1.2 仪器设备 性诱捕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智能人工气候箱,宁波江南仪器厂;圆形钢丝网罩,直径80 cm;土壤温湿度仪,北京顺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1.1.3 其他 细土、一次性透明胶碗(口径14~15 cm,深6~7 cm)、标签及保鲜膜。

1.2 方法

1) 幼虫。调查在碧江区滑石乡滑石社区小田村民组早栽玉米地(海拔475 m)进行,面积600 m2,株行距40 cm×50 cm,地势平坦,沙壤土,肥力中等。2019年5月10日玉米小喇叭口期开始每2 d调查1次,选择草地贪夜蛾虫龄小的玉米虫株,定点定株调查,每次10株;玉米抽雄进入乳熟期后,每5 d调查1次。观察幼虫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及生活习性。

2) 成虫。6月3日至12月30日在调查区另一块玉米地采用性诱捕器进行监测,面积1 200 m2,按每667m2设置1套,共设2套性诱捕器。2个月换1次诱芯,每5 d调查1次,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高峰期,预测幼虫发生期及世代数。

3) 虫蛹越冬观察。于2019年12月10日在碧江区川硐街道凉湾村老塘村民组(海拔531.17 m,沙壤土)进行。先用土壤温湿度仪测土壤温湿度,然后挖直径90~100 cm,深3~4 cm的坑,下部夯实,将25头草地贪夜蛾虫蛹整齐播种于土壤中,然后盖上2.5~3 cm土,最后用钢丝网罩盖上,网罩外围用土围紧。3次重复,处理间距离3~5 m。每2周调查1次土壤温湿度,并观察1次钢丝网罩内有无羽化的草地贪夜蛾成虫,然后扒开虫蛹处理区土壤,观察虫蛹死亡数量,记录羽化的成虫数、虫蛹死亡数和人为破坏数量,计算虫蛹死亡率。

死亡率=[总死亡数/(活虫蛹总数-人为破坏数-羽化数)]×100%

4) 幼虫越冬调查。于2019年10月14日至12月27日在碧江区桐木坪乡桐木坪社区鸭子坡村民组(海拔436 m)进行,作物为秋播青贮玉米,面积0.4 hm2。7~9 d调查1次,5点取样,每点定8株调查,共调查40株,记录幼虫越冬死亡情况,计算幼虫死亡率。

幼虫死亡率=幼虫死亡数量/总虫数量×100%

1.2.2 室内饲养

1) 卵块采集。于2019年7月8日清晨采自碧江区滑石乡新寨村小田村民组玉米地,采集初产卵12块。采卵时保留距卵块位置以下20 cm的玉米叶片,带回实验室饲养观察。

这个档案,应当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类似于在职职工的人事管理,形成系统管理的基础,这个与企业结合就可以了;另外一个档案,是建立幸福档案,这必须服务社自己动手,这个比第一个更重要。即把所有职工家庭的经济婚姻职业等所有的情况摸清楚,然后分为三大类,A~F六个层次:A为最幸福,不仅仅是经济的,还有这个职工的荣誉,受尊重程度等等;F为最不幸福的,譬如:大病,久病,家庭不幸,经济困难等。

2) 卵块培养。设16℃、20℃、25℃和31℃4个处理,3次重复。选择干净的矿泉水瓶撕掉商标,在瓶身中上部周围扎小孔6~8个,直径1~2 mm,将浸透水的棉花球塞入瓶底(棉花球厚度约2 cm),在瓶身中下部位贴上标签,标记采集时间和培养温度,然后将带叶的卵块正立放入瓶中,置于设置好温度和光照(低于20 000 lx)的智能人工气候箱的4个恒温恒湿区间培养,白天补光照,每天观察2~3次。观察卵发育进度,记录卵孵化的幼虫数。

3) 幼虫发育进度。设16℃、20℃、25℃和31℃4个处理,5次重复。用矿泉水瓶饲养,制作方法同上。将从田间采回的无虫、无病、新鲜的玉米叶片按照矮于瓶身高度3~4 cm的尺寸剪好,正立放入贴好标签的矿泉水瓶内,每瓶放4~5张,注意叶片放置顺序不能颠倒。取孵化2 d后的草地贪夜蛾幼虫4~6头放入装好玉米叶片的瓶中,盖上瓶盖后放入气候箱的相应温度区内饲养,白天补光,每2~3 d换1次新鲜食料,观察各温度条件下幼虫发育进度和预蛹时间。

4) 蛹历期。将记录相应温度条件及预蛹开始时间的标签贴于碗外部,在碗中加入2~2.5 cm厚细土,湿度控制在10%~15%,把预蛹放入垫有细土的碗中。1个碗内埋预蛹10头,共3碗,盖2~3 cm厚的细土,用保鲜膜蒙紧碗口,用细针往保鲜膜上扎10个左右小孔供蛹呼吸,放入气候箱中化蛹。每天观察1次,记录该温度条件下蛹羽化的时间和成虫形态。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

2.1.1 形态特征 从图1看出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特征。 1) 成虫。体色褐色、淡黄色或灰棕色。雄成虫前翅淡黄褐色、灰棕色,具淡黄色椭圆形环形斑和肾形斑,环形斑下角具1白色楔形纹,翅顶向内各有1条明显白斑带,后翅银白色,翅边缘有窄褐色带;雌成虫前翅灰色、灰褐色等,环形斑、肾形斑和楔形纹都不明显,翅顶向内各有1条不明显的白斑带,后翅与雄成虫后翅相同。2) 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头黑色,身体淡绿色。3龄后,头部倒“Y”字形白色斑线明显;背中线明显,浅黄色或白色,2条背侧线,浅黄色或白色;腹部末端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进入4龄后,体色多变,多见淡绿色、黄绿色、棕黄色或褐色;6龄幼虫几乎为棕黄色或褐色,体长30~40 cm。

2.1.2 危害症状 日温度高于16℃时,草地贪夜蛾幼虫多见凌晨和傍晚取食活动,白天多隐藏在玉米心叶、叶鞘部位,幼虫嗜好玉米心叶及心叶附近嫩叶和幼嫩雌、雄穗,1~4龄隐藏在玉米心叶及叶片背面部位取食,留下1层白色透明的表皮,形成“窗孔”(图1D),5~6龄取食玉米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或环割心叶、未抽出的玉米雄穗及钻蛀幼嫩雌穗取食穗轴,破坏玉米生长点,影响叶片和果穗生长发育;日温度低于16℃时,幼虫不危害叶片,而是由玉米生长点向下钻蛀玉米主茎危害。

2.2 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

2.2.1 生活习性 成虫昼伏夜出,常静伏于玉米中部叶片背面;多见5:00-6:00羽化,羽化当天交配。产卵前期2 d,卵块产,每卵块含卵粒数100~300粒,多呈半球状,多块产于玉米叶背近叶缘部位,且距叶尖约1/3处。卵初产时为乳白色,覆盖灰白色绒毛,孵化前为黑色。幼虫孵化后静集在卵块处,2~3 h后开始取食卵膜微活动,初孵幼虫有聚集取食习性,10~12 h后开始聚集取食玉米幼嫩叶片叶肉。一般每株有低龄幼虫5头以上,高龄幼虫1~2头,4龄后转株分散危害。幼虫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具假死性、残食性,受惊时幼虫呈“C”字型假死状态。幼虫5龄后相互残杀习性明显,食料匮乏时,高龄幼虫吞食低龄幼虫。预蛹期1 d,多入土化蛹,初蛹的头部、前胸和翅均为绿色,胸背部及腹部以下淡褐色,2~3 h后身体全变为褐色,羽化前为黑色。平均温度低于16℃持续7 d以上,幼虫取食活动缓慢,初孵幼虫全部冷死,4龄以上幼虫由玉米生长点钻蛀玉米主茎防寒,5龄以下幼虫不能正常发育,老熟幼虫能正常化蛹;平均温度低于10℃持续5 d以上,幼虫受冻、停止取食、虫体变软;10℃持续7 d以上开始死亡,持续28 d以上全部冻死。最后一代成虫于10月中旬羽化,羽化后,绝大部分成虫开始外迁;已在秋玉米种植地羽化的成虫,在产卵后再外迁,11月上旬,成虫全部迁出黔东地区。

2.2.2 成虫峰期及幼虫世代 2019年监测到草地贪夜蛾成虫有6个迁入峰,分别为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中旬和10月中旬;草地贪夜蛾1年繁衍幼虫7代,以第2代、第3代、第4代和第5代为主危害。迁入代幼虫零星出现在5月上旬至下旬,第2代幼虫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3代幼虫出现在7月中下旬,第4代幼虫出现在8月上中旬,第5代幼虫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6代幼虫出现在9月中下旬,第7代幼虫出现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2.2.3 虫态发育历期 从表1看出,日平均温度为16℃时,卵历期6.5~7.0 d,初孵幼虫5~7 d死亡,5龄以下停止发育或受冻死亡,6龄能化蛹,蛹历期 21~24 d;日平均温度为20℃时,卵历期4.5~5.0 d,幼虫历期20~21 d,蛹历期13.0~15.5 d;日平均温度为25℃时,卵历期3.0~3.5 d,幼虫历期15~16 d,蛹历期 10.5~12.0 d;日平均温度为31℃时,卵历期2.0~2.5 d,幼虫历期12~13 d,蛹历期8~9 d。表明,当日平均温度超过2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草地贪夜蛾各虫态历期均呈缩短趋势。

表1 不同温度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各虫态历期

2.2.4 草地贪夜蛾的越冬情况

1) 成虫。根据性诱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不在碧江区过冬。碧江区监测站点,草地贪夜蛾最后一代成虫高峰期为10中旬,11月上旬监测站点最后见草地贪夜蛾成虫1头,其余各站点均未监测到成虫。

2) 幼虫。从表2看出,随着日平均温度降低,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活虫数逐渐减少,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19年10月14日至11月12日,株幼虫量为1~6头,幼虫龄期2~6龄,无死亡幼虫;11月20日,平均温度降至16℃以下,3龄以下幼虫开始受冻,受冻死亡率为2.07%;温度继续下降至10℃以下(11月29日),幼虫受冻死亡率为16.57%;12月20日,温度保持10℃以下20 d以上,幼虫死亡率为91.30%,12月27日,温度保持10℃以下28 d以上,幼虫冻死率为100%。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碧江区不能安全过冬。

表2 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越冬情况(2019年)

3)虫蛹。从表3看出,75头活蛹播种41 d时,温度低于10℃,除人为破坏8头外,羽化0头,虫蛹共死亡59头,死亡率为80.06%;播种54 d时,温度仅7.8℃,羽化0头,死亡67头,死亡率100%。表明,草地贪夜蛾虫蛹在碧江区不能安全越冬。

表3 草地贪夜蛾虫蛹的越冬情况

2.3 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2.3.1 监测预警 一是利用性诱器或高空测报灯监测成虫迁入高峰期及数量,准确预测下一代草地贪夜蛾发生量、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期;二是开展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田间虫情,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3.2 农业防控技术 1) 统一播期。制定玉米统一的播种期,同一区域播种控制在7 d以内完成,春玉米为主的地区,宜选择3月中、下旬播种,夏玉米为主的地区,宜选择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尽量避免多种播期的玉米存在,切断草地贪夜蛾的食料。2) 调减玉米种植规模。玉米属于低效粮食作物,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换种蔬菜、果树等高效经济作物可减少草地贪夜蛾的食料,进而降低其发生率。3) 间、套作。与豆科、瓜类、花生、薯类及小白菜等草地贪夜蛾不喜欢的作物间作,或在玉米田四周栽种具有趋避作用的花椒树和金钱草,趋避草地贪夜蛾停留产卵,减少发生量。玉米行间可套种香葱、韭菜、芫荽等趋避性作物,也可套作豆科、花生、薯类和小白菜等作物,减少草地贪夜蛾产卵概率。

2.3.3 诱控技术 可采用灯光诱杀或性诱杀。即在田间设置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草地贪夜蛾成虫,每2 hm2设置1盏杀虫灯;或在田间设置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设置1套/667m2),诱集草地贪夜蛾雄成虫,减少田间受孕卵量,控制发生量。

2.3.4 人工捕杀 利用草地贪夜蛾卵块产习性,在草地贪夜蛾产卵高峰期,查找玉米叶片背面卵块,摘除卵块并及时消灭;利用幼虫假死性特性,对零星轻发生危害的玉米地,查找有草地贪夜蛾危害状的玉米心叶和嫩叶正反面,收集幼虫于瓶中集中捕杀。

2.3.5 生物防控技术

1) 生物药剂防治。在卵孵化高峰期,选择清晨或傍晚施药,施药部位为玉米心叶、嫩叶和雌、雄穗。推荐用24亿IU活芽孢/mL苏云金杆菌,或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或1.2万亿孢子/mL短稳杆菌;或0.48万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或5%阿维菌素乳油,均匀喷雾玉米叶片正反面、心叶和雌、雄穗。

2) 保护和利用昆虫天敌。一是保护捕食蝽、瓢虫和蜘蛛等自然天敌;二是保护麻雀、黑鸫、黄鸣鸟、伯劳鸟和椋鸟等捕食害虫的自然鸟群;三是释放天敌,在草地贪夜蛾产卵高峰期,释放寄生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减轻草地贪夜蛾发生量。

2.3.6 化学应急防治技术 玉米苗期被害株率大于10%,大喇叭口期被害株率大于30%,穗期被害穗率大于10%时,采取药剂喷雾或点心方法进行防治。对低龄幼虫,选择清晨或傍晚施药,喷雾重点是玉米心叶或幼嫩部分,叶片正反面、雌、雄穗;对高龄幼虫,选择10:00至16:00施药,药液喷雾玉米心叶、雌、雄穗。对处于喇叭口期的玉米,最好用颗粒剂混合草木灰、细沙或细土点心。喷雾药剂可选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或20%甲氰菊酯乳油,或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或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25%灭幼脲悬浮剂,或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或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等;点心药剂可选3%辛硫磷可粒剂,或0.5阿维菌素颗粒剂等。

3 结论与讨论

草地贪夜蛾食性杂,碧江区目前发现该虫危害玉米和高粱,对其他植物的危害有待继续调查。雌虫繁殖能力强,卵块产,1块卵的卵粒数100~300粒,孵化幼虫100~300头。繁衍世代多,1年繁衍7代,产卵前期2 d,各虫态发育温度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日均温20~31℃,卵历期4.5~2.0 d,幼虫历期20~12 d,蛹历期13~8 d;日均温16℃卵历期6.5~7.0 d,该温度条件下持续7 d以上,低龄幼虫不能正常发育,初孵幼虫4~7 d死亡,老熟幼虫能化蛹,蛹历期21~24 d。在20℃、25℃和31℃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分别需要39.5~43.5 d、30.5~33.5 d和24~26.5 d。31℃以上温度条件下,该虫完成1个世代所需时间还需进一步研究。

草地贪夜蛾属温度敏感性害虫,冬季平均温度低于10℃连续28 d以上的地区,幼虫不能安全过冬,冬季土温低于10℃连续54 d以上的地区,虫蛹不能安全越冬。幼虫忍受最高温度值,还需要继续研究。碧江区为成虫迁飞过渡区,其成虫始迁入时间需要继续监测;其10月中旬开始外迁,11月上旬全部迁完。对该虫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集成应用理化、生化诱控和生防技术,科学预警条件下的化学药剂应急统防统治措施。

猜你喜欢

碧江区夜蛾成虫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忻府区: 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员培训会
侯马市 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铜仁市碧江区易地扶贫搬迁探讨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铜仁市碧江区珍珠花生中10种农药残留测定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