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2020-08-04邢倩倩
邢倩倩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
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是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也是激发初中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动力之一。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善于思考的品质,最终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目前,初中美术教学基本上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方式,大多数教师都能用视频、图片或者故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他们认为教学情境有利于在上课之初引入新知识,增加学生的兴趣,但是却忽视了有效教学情境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虽然改变了传统教学情境形式的单一和内容的枯燥,但是却没有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这说明教师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为了整节课的表面效果片面追求课堂形式和教学活动,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一事实,弱化了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使教学情境失去其原有的价值。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随意选取教学参考书中的情境作为自己上课的情境,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难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生。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美术学科课程的愉悦性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产生愉悦的心理,而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处在一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教师会放下架子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运用丰富的生活素材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近距离的交流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体验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中达到深度理解教学内容。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转换
传统美术课程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学生的课程作业几乎都以教材中相关内容为主,但是教材中的问题大多是碎片化的知识点,即便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融合也未必能在他们的思维中形成一个完成的知识框架,长期进行这种低水平的浅层学习,最终学生获得的仅仅是支离破碎的知识与技能。换言之,教材中的小练习基本上都有标准答案,学生不需要太大的意志努力就能够完成,因此这些简单的问题不足以让学生形成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水平还处在半成熟的阶段,学习的知识与技能难以在课堂和生活中灵活转变,美术教师要着眼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美术教材中的图案、色彩等元素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深度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始终带着求知欲看待美术知识并灵活的加以运用解决问题。
(三)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每一个单元学习主题都围绕不同的教学情境展开,每一个情境都在不同程度上触及学生的情感,但教学情境的设置基本上都存在不足之处,教师实施情境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因此,每一次情境的创设都是优化下一次情境的基础。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也是课堂效果提升的保障。整个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不会像教师预期的那样成功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暴露出一些问题,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生成性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也收获了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进一步拉近了自己与美术知识的关系。
三、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立足学生实际生活,启发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有关美术的方方面面,包括漫画书、教材中的配图以及路边的宣传画等,这些都能够触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尽量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创设教学情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过难或过易的情境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蛋糕店是学生在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所了,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纹样与生活》为例,本单元由《了解纹样》和《设计纹样》两课时组成,旨在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纹样达到美化生活的目的。美术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蛋糕店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悬念,那么本课教学情境就可设计为:蛋糕店近期将举办包装创意设计大赛,请你为餐盘和纸巾设计出合适的纹样,要求结构清晰、纹样简洁、便于印刷。通过设计蛋糕店产品的包装,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花卉纹样装扮生活中的物品,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能够养成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创意纹样。
(二)注重情境的多样性,灵活引发学生兴趣
美术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关键问题的基础。学生的思维会随着其年龄不断发展,如果长期使用单一、虚拟的情境进行教学,将会极大的降低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多样化的情境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各种媒介工具,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现象背后的美术知识,在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的同时,也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此外,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依托故事、音乐、视频、游戏、和竞赛等形式设计出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美术课堂的积极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美术教学情境必须将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中,启发学生思考美术学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什么,将学生与美术知识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例如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美术教材下册第6 课《灯饰的设计与制作》,教材中提供的学生作品主要是纸材制作的,教师要考虑到平时的美术课程中学生对于纸材的运用已经非常熟悉了,如果本节课继续使用纸材制作作品,可能无法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播放废弃物制作灯饰的视频,同时告诉学生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学校即将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本次艺术节的主题是猜灯谜,现征集具有独特创意的手工灯饰,本次灯饰设计的材质、造型、色彩不做限制。通过创设校园文化艺术节这一具体生动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就明确了学习目标是什么,同时给学生的想象力留有足够的空间,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自己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感悟。
(三)设置单元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对于教师而言,创设教学情境是整个课堂的导入环节,实际上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情境的作用不只是“导入新课”,而应该贯穿到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比如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美术上册《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课中,教师将情境设置为:假设你在国外旅游,突然有些口渴,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你如何向服务员表达你想要一杯热水?教师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学生回答预期设想的答案:手绘线条图像。但是这样的情境只会让学生陷入某个独立的教学环节中,并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这个单元的学习,当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代入情境中进行理解时,也不知道这些知识在生活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短期内遗忘知识。那么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教学情境设置为:学校近期将举办“最美校园”手绘明信片设计大赛,需要征集优秀作品展现校园魅力。相比前者,这样的情境能够贯穿整个单元,尤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引入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四、结语
只有学生真正将自己代入所创设的情境中,我们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情境。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美术教学不能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在美术课堂中的积极价值,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