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扁斫轮
2020-08-03李庆陆
李庆陆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③邪?”
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④已夫⑤!”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⑥则可,无说⑦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⑧,疾則苦而不入⑨,不徐⑩不疾11,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12存乎其间13。臣不能以喻14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15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选自《庄子·天道》)
①轮扁:做车轮的工匠的名字。②斫:用刀斧砍。③何言:什么人的言论(即谁写的书)。④糟魄:即“糟粕”,比喻事物粗劣无用的部分。⑤已夫:罢了。⑥有说:讲得有道理。⑦无说:讲得没道理。⑧甘而不固:滑动而不牢固,指轮孔太大,车辐条松动。甘,光滑。固,坚固。⑨苦而不入:滞涩而难进入。苦:滞涩。⑩徐:宽松。11疾:紧。12数:方法,规律。13其间:指斫轮的动作之中。14喻:使……明白。15不可传:即“不可传者”,指古人社会经验中不能用文字留传下来的部分。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及其后学所撰,现存最早的注本是西晋郭象的《庄子注》。《庄子》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初读此文,觉得轮扁的说法过于偏激,世间学识不可能都靠熟能生巧来获得,哪个专家与工匠不需要靠阅读大量的典籍来了解先人深邃的思想与精湛的技艺?怎能说古人学说都是糟粕呢?转而一想,这篇文章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是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靠自己从实践中摸索出规律;二是时代不同,不能泥古不化,要懂得变通。全文结构简洁明晰,一问一答,毫无枝蔓,答辩一完,戛然而止,干净利落。同时,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理寓其中,逐层推进,逐层深入,有余音绕梁之效。文中又多处运用对偶手法,使行文参差中含有整齐美,读来朗朗上口。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呀?”
齐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
又问:“圣人还在吗?”
齐桓公说:“已经死去了。”
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
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中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轮孔宽舒则滑脱不坚固,轮孔紧缩则轮辐滞涩难入。只有不宽舒不紧缩,才能手心相应(制作出质量最好的车轮)。这里面有规律,但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经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选文中引申出两个四字成语,一个是“轮扁斫轮”,另一个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你知道是什么吗?
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