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一道正方形习题 的变式教学探析
2020-08-03罗志浩杨伟东
罗志浩 杨伟东
[摘 要] 在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题,更应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优化数学习题教学,才更有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文章以一道课本正方形习题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几何题变式教学探析.
[关键词] 核心素养;正方形;习题;变式
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下数学课堂重要的教学目标. 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 69 页第14题为例,综合运用正方形的性质、余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等知识,通过一系列变式拓展探究,构建几何知识网络,寻求图形共性,挖掘问题本质特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原题引入
如图 1,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点 E 是边 BC的中点,∠AEF=90°,且 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分线 CF 于点 F,求证:AE=EF.
思路点拨 取 AB 的中点 M,连接 ME,则AM=EC, 易证△AME≌△ECF,所以AE=EF.
证明 取 AB 的中点 M,连接EM,则AM=EC,因为∠AME=180°-45°=135°,∠ECF=90°+45°=135°,所以∠AME=∠ECF;因为∠MAE=90°-∠AEB,∠FEC=180°-90°-∠AEB,所以∠MAE=∠FEC,所以△AME≌△ECF,所以AE=EF.
考点分析 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余角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及添加辅助线等知识点.
注 本题分析的重点是E点和∠AEF=90°这两个条件,能否将这两个条件进行改变,将E点变为动点,∠AEF角度的确定跟正多边形的边数和内角是否有关,对问题的设计能不能通过改变图形结构,改变命题的条件引入相似和特殊多边形的判定,最后加强条件引入坐标系,求线段最值问题以达到题目的升华.
变式探究
变式1 从特殊变为一般,把“点E是BC的中点”改为“点E是BC边上(除 B,C 外)的任意一点”(如图2),或改为 “点E 是BC边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如图3),或改为“点E是BC边反向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如图4),但结论、解题思路都不发生改变.
设计意图 以上变式是在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点的位置,达到一图多变的目的,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魅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变式2 如图5,点M是等边△ ABC的边BC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除 B,C 外),作∠AMN=60°,射线 MN与三角形外角∠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 N,试探究AM与M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解答 AM=NM. 理由如下:在AB上截取EA=MC,连接EM,因为∠1=∠AMP-∠B,∠2=∠ AMP-∠AMN,∠AMN=∠B=60°,所以∠1=∠2,又因为CN平分∠ACP,∠4=∠ACP=60°,所以∠MCN=∠3+∠4=120°,又因为BA=BC,EA=MC,所以BA-EA=BC-MC,即BE=BM,所以△BEM为等边三角形,∠6=60°,所以∠5=180°-∠6=120°,得到∠MCN=∠5. 所以△AEM≌△MCN(ASA),故AM=NM.
设计意图 此变式改变图形载体,将原题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正三角形 ABC”,同时改变夹角的度数,其他条件不变. 但此题与原题解读思路如出一辙,有利于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及本质.
变式3 如图6,M 是正五边形 ABCDE 的边BC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除B,C外),作∠AMN=108°,射线MN与外角∠DCF的平分线交于点N,结论“AM=MN”还成立吗?
证明 在AB上截取AG=MC,连接MG. 因为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所以∠B=∠BCD=108°,AB=BC;因为AG=MC,所以AB-AG=BC-MC,即BG=BM,所以∠BGM=∠BMG=36°,所以∠AGM=180°-∠BGM=180°-36°=144°. 因为CN是∠DCF的平分线,所以∠DCN =36°,所以∠MCN=∠MCD+∠DCN=108°+36°= 144°,所以∠AGM=∠MCN= 144°. 因为∠BMG+∠AMG+∠AMN+∠CMN=180°,∠ABM+∠BAM+∠BMA=180°,所以∠BAM=∠NMC,所以△AGM≌△MCN,所以AM=MN.
设计意图 此变式旨在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事实上在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九边形等图形中,只要保证∠AMN的度数与正多边形每一个内角度数相等,其他条件不变,即可证明AM=MN.
变式4 已知:如圖7,正方形ABCD,BM,DN分别是正方形的两个外角平分线,∠MAN= 45°,将∠MAN绕着正方形的顶点A旋转,边AM,AN分别交两条角平分线于点M,N,连接MN.
(1)求证:△ABM∽△NDA;
(2)连接BD,当∠BAM的度数为多少时,四边形BMND为矩形?并加以证明.
解答 (1)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BC=∠ADC=∠BAD=90°. 因为BM,DN分别是正方形的两个外角平分线,所以∠ABM=∠ADN=135°. 因为∠MAN=45°,所以∠BAM=∠AND=45°-∠DAN. 所以△ABM∽△NDA.
(2)因为四边形BMND为矩形,所以BM=DN,因为△ABM∽△NDA,所以=,所以BM2=AB2,所以BM=AB,所以∠BAM=∠BMA==22.5°.
设计意图 此变式考查学生相似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的灵活应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变式5 如图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正方形ABCO,A(0,3),点D为x轴上一动点,以AD为边在AD的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E,∠ADE=90°,连接OE,求OE的最小值.
解答 因为∠AOD=∠ADE=∠EHD=90°,所以∠ADO+∠EDH=90°, ∠EDH+∠DEH=90°,所以∠ADO=∠DEH. 因为AD=DE,所以△ADO≌△DEH,所以OA=DH=OC,OD=EH,所以OD=CH=EH,所以∠ECH=45°. 因为y=x+b过点(3,0),所以点E在直线y=x-3上运动,作OE′⊥CE,则△O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因为OC=3,所以OE′=. 所以OE的最小值为.
设计意图 此变式相比原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增加相似和最值问题,但迁移应用原题的思路方法,即可找到新问题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结束语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活用、深挖教材例、习题资源,通过不断地融入新知识点,构建原题和变式题之间的知识网络,寻找解题思路的共性,提高几何课堂教学效率,这既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又能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