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路:文化传媒一条街
2020-08-03黄媛
黄媛
威海路,曾经叫威海卫路,据说道路的弧线颇像弯曲的海岸,这个传说似不太靠谱。威海路早年以汽配一条街而闻名,可以说汽配才是这条路的传统产业。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南京路繁榮的辐射,作为与南京路平行的非主干道,威海路便集中了大量为汽车提供服务的商店、修车摊等。改革开放后,汽配生意一度做得非常大,因为做大了,局限也就显露出来。由于位于市中心,汽车没有可停之处,就搁路边了,造成交通拥堵。于是,威海路谋求转型。
原解放日报社的办公地点是建于1933年的严同春宅
这时候,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已经入驻威海路 755号数年。这家报业集团在1999年初挂牌,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两大报社为主。《文汇报》由进步知识分子在 1938年1月25日创刊 , 抗日战争胜利后,因为立场鲜明的反对内战,令当时的国民政府十分不满,迫使《文汇报》于1947年5月24日停刊。一部分同仁转往香港,在那里办起《文汇报》,另一部分留在上海,于新中国成立后复刊。因而便有了上海、香港两张《文汇报》的局面。《新民晚报》则创刊于1929年9月9日,是上海市民最喜欢的报纸之一 ,也是上海三大报中创刊最早的一张。
相比于这两张报纸的历史,创刊于1941年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时间虽晚,但作为上海市委机关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00年10月以《解放日报》为龙头,组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当时的办公地点在汉口路。时间到了2013年10月28日,上海传媒新一轮改革的集结号响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并组建上海报业集团,上海传媒业激情燃烧组团取势,把势能转化成动能,牵引这个媒体集团的“巨无霸”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2014年中,上海报业集团总部搬入威海路755号,次年底《解放日报》社也迁入与威海路755号相连的延安中路816号的地址。至此,上海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报社全部汇聚在了威海路。
拥有亿级用户的时政新媒体领先品牌澎湃,成为互联网上新的主流媒体,能和商业新闻网站正面竞争。 “第六声(Sixth Tone)”、上海日报“SHINE”等融媒体外宣项目,以及上海学生英文报、962288对外服务热线等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上海精彩,在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进一步做强上海对外传播优势上有新突破。其所属界面、蓝鲸、财联社、摩尔金融等财经媒体产品,在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做“中国彭博”上有新突破。
在上海报业调整重组的同时,上海的广播电视业也在整合中。1958年上海电视台组建时,为了节省造电视塔所需的资金,台址选在南京东路627号的新永安大楼,就地改造了电视发射塔,塔高108米,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建筑。随着电视的发展,1974年,在南京西路651号与威海路298号之间,建造了新的高210米的电视发射塔,同时上海电视台也迁入。在高468米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投入使用前,这里承担着上海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而当电视发射功能转移至东方明珠后,原有的电视发射塔留了截底座,竖碑纪念,由它见证上海电视传媒业的巨变。经过数轮改革,由上海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东方明珠等组建的广播电视航空母舰——上海文广传媒集团在此扬帆起航。
原解放日报社的办公地点就是优秀历史建筑,建于 1933年的严同春宅,修旧如旧,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建筑风韵;上海最大新式里弄住宅——威海别墅,紧邻上海报业集团,里面曾居住过蔡元培、于右任、郑小秋等历史名人;再过去几步路就是曾经的海上第一名园——张园,现有房屋108幢,是上海种类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