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展览中的叙事与场景
2020-08-03付彩霞
付彩霞
“场景”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是“场”与“景”的结合,是解析戏剧、电影、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它的定义众说纷纭,我们在这里更倾向于罗伯特·麦基对场景的分析,他认为“场景是指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理想的场景即是一个故事事件”[1[,我们在这里借用场景的概念,是想更清楚的分析常见档案展览中的叙事表达和结构。场景的构建必须在一定时空和具体的情境下才能形成,档案展览的场景并不像戏剧、电影中直接以视觉的方式进行呈现,它通常需要观展人对档案图片、展品等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转换和表达,形成有“场面感”的信息。因此档案展览中的“场景”通常并不是真实的,而是通过档案图片、展品的有逻辑地编排和展示,让观展人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故事事件”的构建中,从而形成有效的叙事表达。不管这个场景是观展人心目中虚构的还是实际的,场景的构建对档案展览叙事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历史事件必须在一定的歷史场域中发生和讲述,不然就无法进行叙述和理解。
一、场景的构建,谁是参与者?
场景构建成功与否,主要在于档案图片、展品以及观展人之间是否可以有效建立起“故事事件 ”,它的目的是要表达叙事信息,要达到这个目标,在展览策划和布展初期就要注意遴选有历史感和有故事性的档案展品,但通常一件单一的档案图片、展品很难形成一个有“故事事件”的场景,它常常需要将表达同一事件(主题)或有紧密逻辑关系的一组档案图片、展品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档案展品群,通过展览文字、多媒体方式以及观展人的参与形成一个有内容实体的故事表达的场景。在这一过程中应根据档案图片、展品它们在场景中承担的“故事”作用不同而作不同的布展安排。一般来说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一组同类型的单一档案(展品)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故事事件;另一种情况则是由不同性质的档案(展品)共同组成故事事件。前一种情况在档案展览中较少出现 ,通常适用于以单一类型展品为呈现对象的个人博物馆中,后一种情况更接近于一种情境化解读的方式,通过档案图片、展品的组合,形成让观众易于构建故事场景的信息联结,且同一件档案图片或展品放在不同的组合内可以形成不一样的故事片段。从单一档案图片(展品)到有意义的档案图片(展品)群的形成类似于故事情节主干的构建,而档案展览文字说明就起到一个注释、联结、解读甚至抒情的功能。展览文字说明可以将档案(展品)的背景知识、与上下档案(展品)的叙事联结在一起,通过对档案(展品)本身或事件的历史作用的阐释,从人物到事件再到情节,使整个展览的历史叙事流畅生动起来,触动观展人的心灵。当然文字说明也要善于“留白”,要在清晰表达的前提下为观展人预留自行解读的空间,由观展人自身去填补部分情节和其中的意义,形成展览本身与观展人的某种“共谋”,构建起只存在于观展人本人的个体化的场景。
历史记录本身是被选择过的社会记忆,档案馆的馆藏更是历史文化的碎片。档案展览中的档案图片、展品之间会有表达的断裂和未知,完整的叙事必须需要观展人的想象力来参与。观展人在参观过程中对展览的理解常常与观展人个人的先见知识与经验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文化背景、历史经验、知识结构的人所得到的体验和意义是不尽相同的。观展人选择对叙事场景的建构发挥重要影响,叙事场景反过来为观展人提供体验性、互动性,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启发。这种观展人主动参与构建场景的展览在社会文化类的档案展览中尤为常见,例如湖南省档案馆展出的《江永女书文化展》,大量的女书文本和展品陈列加之观展人从电影作品、纪录片中得到的关于女书的背景知识就很容易让观展人构建起个体化的“情节画面”,让观众沉浸其中。
在档案场景的构建中,有档案图片、实物展品、情境再现、展览文字和观展人的参与,同时展览空间本身也会传达信息,它决定了展览内容的布局、参观的线路、展品的摆放、内容表达方式的确定,档案展览是用空间来讲述故事的媒介。“一个连续且完整的叙事空间,可能更好地促成展示内容与参观者之间的对话。”[2]无论是场景本身的构建,还是场景之间的逻辑关系、联结方式,都需要在展厅空间中成立。对于档案展览来说,展厅空间不仅仅是确定了展览中的“故事事件”以什么形式、多大体量,布局在展厅中的什么位置,展厅中的展线更决定了观众参观顺序是否能够与展览的总的故事表达相吻合。为更好地实现场景故事化的表达,需要根据档案展览的资源、展览的类型、展览目标、空间状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组织展览。例如大跨度历史展览和人物群像展览要构建故事场景的难度就比单一事件、单一人物展览来得更高,时间跨度过长,人物关系过于庞杂常常造成观展人对展览整体表达难以把握,建立起的部分故事场景也常常因整个展览的逻辑关系薄弱而难以有效联结,影响了展览的整体的叙事表达。湖南省档案馆的常设展览之一——《湘魂——湖湘人杰与近代中国》展览,在320多平米的展厅空间中共展示的历史人物达100多人,近代历史事件有50多个,展览中故事场景的构建和叙事逻辑的表达就比较依赖于讲解员的语言引导和观展人背景知识的支撑 。这类展示内容较多而展览空间又较为受限的展览,如何很好地做到人物展示与历史事件的融入,历史情景的“画面再现”确实考验策展人的智慧。
情景再现的方式和多媒体设施的帮助,有利于营造代入情景,帮助观展人全方位融入。成功的档案展览场景应当是观展人主动参与构建的共享式的文化空间的实现。观展人不仅仅只是在展览中实现知识的再现、联结和重塑,更要达到让观众产生一种感情上的融入和心理上的寄托。目前常见的档案展览中虽然也广泛使用了多媒体传播方式,但常常与档案图片、展品和观展人的融入不够好,整篇纪录片在展览现场的播放方式,展厅出口处的设置的电子留言版,都对展览场景的叙事表达起不到应有效果,还无谓地占领了展厅的空间,影响了展线的设计。
二、标题引导与场域限制
档案展览本身是一种开放的结构,虽然在实体展览的设计和施工中都规定了展览的路线和叙事的时间走向,但在实际参观过程中展览场景的构建和叙事结构的形成,都要发挥观展人主动或被动的参与作用。为防止观展人对场景构建的无序参与,导致的叙事结构混乱,档案展览通常需要通过标题引导和参展路线规划来帮助观展人进行有序的场景构建,形成有利于展览叙事完成的场景逻辑关系。标题的作用一是形成整个展览的框架,二是让观众一下子就形成记忆点。特别是一些展厅面积较大,时间跨度较长的展览常常会让观众迷失其中,展览标题通常可以起到引导参观和帮助观展人“信息聚焦”的作用。档案展览与美术展和博物馆的实物展比起来,由于档案图片承载的文字信息过多,更容易让观展人产生观展疲劳,正如美国学者约瑟夫·S·奈(Joseph S. Nye)在《硬权力与软权力》中所指出的,丰富的信息导致关注的贫乏,当我们被大量的信息淹没其中之时,我们难以确定关注什么。[3]因此在过多的信息表达中需要设置不同层级的标题来帮助观展人聚焦于关键的信息。展览设计时规划的观展路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帮助引导参观的作用,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观展人通常在参观伊始就在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构建起故事场景和观展路线。展品的特征与吸引力、观众的知识储备、展品位置的设置等因素都决定了观众是选择驻足停留还是行走略过。档案展览场景的叙事虽然整体受限于档案图片、展品和实体空间的信息表达的局限,但它却始终带有观展人个体化的表达。因此,从展览空间和观展人的关系来看,档案展览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静止的又是流动的。
三、叙事逻辑与故事表达
档案展览的目的是叙事,但叙事要在一定的场景中才有意义,场景的构建正是为展览的总体叙事而服务的。在档案展览中引入场景的概念是为了更好的对展览的结构和组织进行解析,场景不仅仅是组成展览总体叙事的部分,它同时帮助展览逻辑关系的形成,在丰富整体叙事的基础上,历史不再因孤立的档案图片、展品而割裂,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被讲述,一般来说叙事逻辑越紧密,细节越丰富,场景的建立就越成功,信息传播和档案展览的意义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档案展览通常承载着以档案为载体进行历史叙事的目的,“任何叙事都意味着在时间中组织被叙述(被展现)的事件,意味着有一个时序。”[4]因此,档案展览的组织形式通常采用按时间线索的方式来进行,如《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这一展览的一级框架共分9个部分:“第一部分 走上革命道路;第二部分 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第三部分 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第四部分 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第五部分 在党中央领导岗位上;第六部分 参与创立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第七部分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第八部分 党内公认的党建理论家;第九部分 人民爱戴的共和国主席”,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整个展览架构是以“主题”事件为驱动来组织的,但其内在叙事逻辑还是严密地遵循了按时间线索来讲述刘少奇同志光辉而又伟大的一生。叙事逻辑通常按时间线索来组织,这是因为时间轴有一种直接、本质的叙事能力,形成清晰而且连贯的叙事表达,但时间轴通常在展览的主体架构组織中起挈领提纲的作用,展览要生动、感人必须通过有血肉灵魂、精神与情感的故事场景才能表达出来。所以在上层的以时间为线索的展览逻辑框架下是事件背景、人物故事构筑起的具体故事场景,这样,展览的灵魂才能有所依托。张颖认为“场景”具有讲述功能,它的叙述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场景呈现故事情节发生的时代背景;第二,展现故事情节中的社会关系,包括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亲疏远近、矛盾冲突等;第三,讲述作品中发生的事情,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第四,强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等等。[5]档案展览中的场景在表达历史叙事中同样也体现了这几个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场景是为信息表达和历史叙事而存在的,它使档案图片和展品链接在一个有意义的网络中,以赋予它们作为孤立存在时所不具备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美 ] 罗伯特 麦基著、周铁东译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1.第42 页 .
[2]宋鑫娜.论档案展览中的叙事表达 〔J〕.北京档案,2019 年第 01 期:22-24.
[3]约瑟夫·S·奈著、门洪华译.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52页.
[4][法]弗朗西斯·瓦努瓦著、王文融译.书面叙事·电影叙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77页.
[5]张颖.略谈戏剧和影视艺术中的叙事性场景 〔J〕.《新世纪剧坛》 2017年第4期:54-58
作者单位:湖南省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