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痰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2020-08-03范娟娟章冬娥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证候支气管气道

范娟娟 章冬娥

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云南曲靖 655000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以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以反复性、季节性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者咳嗽为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其中多种炎性细胞、结构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了此类疾病的气道慢性炎症导致其气道高反应性[1]。我国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占全球的10%,城市地区高于农村(0.85%)[2]。西医以控制感染、支气管舒张剂、抗炎及免疫治疗为主,糖皮质激素仍为最有效的药物,但反复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增加细菌、真菌感染的风险,导致哮喘再发或者加重[3]。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笔者自拟祛痰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取得较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曲靖市中医医院肺病科确诊为轻、中度发作的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30例,年龄29~49岁,平均(39.1±5.8)岁,病程5~10年,平均(7.83±1.11)年;对照组30例,年龄 30~53岁,平 均(40.9±6.2)岁,病 程 6~9年,平 均(7.40±0.81)年;两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期间,对照组脱落1例,观察组无脱落病例。

1.2 诊断标准

支气管哮喘的西医诊断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4]中的相关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5]中寒哮的相关标准。

1.3 纳入标准

主症:(1)哮鸣喘吼;(2)呼吸急促,喘憋气逆;(3)咳嗽;痰少色白而多泡沫。次症:(1)鼻塞流清涕;(2)面色青晦;(3)形寒怕冷;(4)舌苔白滑;(5)脉弦紧或浮紧。具备主症中(1)、(2)或(1)、(3)连及次症两项者。(1)符合上述疾病中西医诊断标准者;(2)年龄25~55岁;(3)患者理解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

(1)合并重症肺炎、使用无创呼吸机或者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2)有相关药物过敏患者;(3)精神障碍患者;(4)发病后,已使用过治疗本病的其他相关药物者。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支气管哮喘急性期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头孢西丁钠2g 静滴,每日2次,规格1.0g/支,深圳立健药业有限公司,H20065202)、化痰(盐酸氨溴索 30mg×3 静滴,每日1次,规格30mg/支,云南龙海天然植物药业有限公司,H20103820),支气管舒张剂(氨茶碱注射液0.25g 静滴,每日一次,规格10mL/支,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H12020987)及氧疗等。以 10d为 1 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祛痰定喘汤加味。方剂组成:炙麻黄8g,杏仁 10g,桔梗 10g,茯苓 15g,半夏 10g,陈皮 10g,太子参 15g,黄芪 15g,五味子 10g,地龙 10g,瓜蒌皮10g,辛夷 10g,苍耳子 10g,细辛 5g,砂仁 10g,甘草5g。用法:温水煎煮20min,450mL分三次口服,10d为1个疗程。

1.5.2 观察指标

1.5.2.1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哮喘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症状减分指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症状减分指数≥90%;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中医症状减分指数<9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中医症状减分指数<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中医症状减分指数<3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并制定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分级量化积分标准。

1.5.2.2 治疗前后症状 记录哮喘中医症状积分[6],主要症状喘息哮鸣,以0、3、6、9分标记,其症状程度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次要症状为胸闷、咳嗽,以 0、2、4、6 分标记,其症状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

1.5.2.3 肺功能 治疗前后应用肺功能仪(DIAGNOSTIC瑞士)测定受试者的肺功能指标:FVC(用力肺活量 ) 、FEV1( 一秒用力呼气容积),PEF(呼气峰流速),每次检测前>6h停用任何支气管舒张药物。

1.5.2.4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采用纳库伦一氧化氮分析仪测定,治疗前后各检测 1 次。

1.6 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数据均应用 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成组t检验,若方差不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咳嗽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n=30) 12.47±1.14 8.18±1.28 13.666 <0.05对照组(n=29) 12.84±2.11 10.64±1.61 4.450 <0.05 t 0.849 6.481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PEF及FeNO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PEF及FeNO比较(±s)

组别 n FVC% FEV1(L) PEF(L/min) FeNO(ppb)观察组 30 治疗前 68.72 ± 6.57 1.49±0.15 65.22±10.66 64.97±4.80治疗后 83.03±6.88 2.52±0.33 83.3±7.46 36.16±6.79 t-8.230 -6.596 5.596 18.957 P<0.05 <0.05 <0.05 <0.05对照组 29 治疗前 69.7± 6.20 1.47±0.32 69.94±7.75 65.4±14.79治疗后 73.68±8.13 1.78±0.29 74.69±9.81 48.27±4.96 t-2.095 -3.804 -2.042 -4.424 P<0.05 <0.05 <0.05 <0.05 t两组治疗前比较 0.634 0.303 1.995 -0.258 P两组治疗前比较 >0.05 >0.05 >0.05 >0.05 t两组治疗后比较 -4.769 -9.015 -3.801 7.794 P两组治疗后比较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

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PEF及FeNO均较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根据症状命名本病为“喘呜”“ 喘呼”“ 喘喝”等,喘指喘息气促、鸣指喉中声响、呼指气促兼声响、喝指“高声也”[7]。《诸病源候论》曰“其胸隔疾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搏喉咽之间,疲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8],体内原有寒痰伏饮停留,遇外邪袭肺、饮食不当、情志过极、 脏腑虚损等原因,内伏痰饮随气上逆,搏结气道、咽喉,发为哮病。故认为其由内外合邪致病,外邪以寒为主,内邪以痰饮为主,病机为外寒内饮。祛除实邪的同时也应重视宿痰的留驻,其来源于肺脾气虚,肺虚不能布散津液,脾虚不能转输精微,津液凝聚成为胶固之痰,故治疗不仅需温肺散寒,还应兼顾补益肺脾之气,杜绝痰饮之源。

本研究方剂由《太平圣惠方》中“麻黄散”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二陈汤”化裁而来。外散寒邪、内温肺扶正为主。本方以炙麻黄疏风散寒、宣肺平喘;杏仁、桔梗化痰、宣降肺气;茯苓、半夏、陈皮理气化痰、理脾渗湿,寓“治痰先治气”之意,又使升降复常;五味子收敛肺气;太子参、黄芪既补肺脾之气、又助君药驱寒外出;地龙、瓜蒌皮宽胸行气、通行肺络、搜剔肺内“伏痰”;辛夷、苍耳子、细辛祛风通窍,且细辛温肺蠲饮、平喘咳;砂仁理气开胃、醒脾化湿,使参、芪补而不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祛痰利气,温化宣肺,兼以健脾益肺,脾气健旺,肺无痰贮,其气喘自平。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炎症反应,且释放的具有细胞毒性的蛋白质颗粒,引起气道上皮损伤,使气道反应性增高。本方中麻黄具有镇咳、平喘、抗过敏、解热、抗病毒及影响神经肌肉传递等作用[9-10];苦杏仁在人体内分解可产生微量的氢氰酸,后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平缓从而达到镇咳平喘的作用[11-12];桔梗、半夏、五味子等药物均有祛痰作用、抗炎作用、免疫调节作用;血清中总IgE水平和特异性IgE水平增高是哮喘患者的重要免疫学特征,方中辛夷、苍耳子、细辛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氧化以及舒张平滑肌等,且地龙对抑制哮喘气道重构有一定抑制作用[13-15],上述中药的配伍使用可在抗炎、平喘、化痰等多个方面加强哮喘急性期的控制。

本研究通过观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FeNO治疗前后等多个指标的变化,可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其治疗是多靶点、多环节调节整个机体的动态平衡,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证候支气管气道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