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雄罗非鱼“粤闽1号”
2020-08-03
“全雄罗非鱼‘粤闽1号’种质创制与苗种培育”包含亲本培育、苗种繁殖培育的高效技术。罗非鱼“粤闽1号”是以2008年从厦门罗非鱼良种场引进并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为母本,以2008年从厦门罗非鱼良种场引进的奥利亚罗非鱼台湾群体经连续3代选育的雌鱼,与通过遗传性别控制技术获得的染色体为YY型的超雄尼罗罗非鱼杂交、再与超雄尼罗罗非鱼回交获得的YYa型超雄罗非鱼为父本,配对繁殖获得的子一代。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其自然雄性率达98.31%,相同养殖条件下,其生长速度比同期养殖的吉富罗非鱼快23.77%;同等规格和相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其带皮出肉率比同期养殖的吉富罗非鱼平均高2.54%,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在我国各罗非鱼主产区可控环境下饲养。
成果来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重要养殖鱼类优良种质创制与生殖操作技术研究项目(2018YFD0901200)。
完成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良种对水产养殖生产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产业链的源头。由于罗非鱼性成熟早、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且雄鱼比雌鱼生长快45%~50%,在生产养殖中雌、雄鱼混养易使成鱼规格不整齐,进而影响经济效益,因此进行单性(雄性)养殖,则可极大程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鱼的规格。同时,对于罗非鱼来讲,在主产区饲养容易,繁育也相对简单,门槛较低。国内部分苗种场良种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发现市场上口碑好的苗种后,马上“山寨”生产,甚至冒牌良种,导致罗非鱼苗种市场乱象丛生。从水产苗种选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如果能在苗种亲本的控种技术上实现突破,即苗种的亲本无法复制或者复制门槛较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些乱象的发生。在这个理念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在选育罗非鱼“粤闽1号”之初,就决定在亲本的控制技术上下大功夫,提高亲本被“山寨”的难度,使所选的品种自带良种知识产权保护的“金钟罩”。科研团队以技术门槛较高的遗传性别控制技术为切入点,对选育品种的雄性亲本进行了的控种保护,开展了罗非鱼“粤闽1号”的选育和推广工作。
科研团队与福建百汇盛源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为方便开展相关工作,双方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2014~2019年,科研团队分别在广东省、云南省、福建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区进行了中试养殖试验和第三方生产性对比测试,累计养殖面积6089亩,各地养殖试验表明:罗非鱼“粤闽1号”雄性率高、生长速度快、规格均匀、适应性好、经济效益显著,是优良的淡水养殖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