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河美术馆:化零为整

2020-08-02Swann

家居廊 2020年6期
关键词:平房场域庭院

Swann

THEDESIGNER

普羅建筑office PROJECT,2014年由常可、李汶翰、刘敏杰创立于北京和上海。独立的研究型设计机构,建筑“全过程解决方案”的倡导者。专注于中国在当代转型期的各种空间现象,在全球化的语境中直面当下现场。

“通过构建光影‘迷宫空间,传统封闭的美术馆空间就成为了开放式的户外‘公共艺术场域。”

水系贯通于美术馆庭院,半圆形无边水池与围墙构成一座小型广场

建筑体块形成的光影落在沉香米黄砂岩上,呈现出独特的“引力场”

由产业园区延伸而来的“空中之梯”通向美术馆。

美术馆的立面图

2019年底完工的运河美术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创意产业园内。这座滨临京杭大运河的园区曾是一座金属铸造厂,美术馆的前身则是四座条形单元宿舍以及工厂食堂。

如何把零散的建筑群变为一座整体的美术馆?重新诠释设计任务,是普罗建筑最为擅长的。建筑师决定采用逆向思维:不把这些平房看作是若干建筑集合,反将平房之间的长条空地看作是美术馆里的主要流线。这样一来,几座建筑的间距就变成了一座建筑内的庭院和长廊。经过一系列连接和交错,这些长廊就形成了在室内外循环往复的“迷宫”。如里伯斯金所说,“迷宫就是方法”。这座“迷宫”盘活了美术馆,封闭、静谧的展厅得以与户外的社交广场相连,单向参观也由此转换为互动探索。

接下来要面对的挑战,就是把单调的并排首层平房变为丰富的艺术空间。建筑师为此引入了水流、空中连廊和下沉通道,变一层为三层、化静止为灵动。垂直向的立体游览为“迷宫”提供了更多层次的路线,也为游览的人提供了充分的视角选择——不仅用于研究展品、欣赏建筑和庭院,还能回望产业园的办公楼群、远眺大运河的景致。其中水流的设计更是打破了平行建筑的死板规矩,在呼应着运河水的同时,营造出“水上迷宫”的活跃气氛。借由不同的角度穿越美术馆,人们会看到迥然不同的景观。这些独特的体验可被看作当代“步移景换”,它们是普罗建筑对传统中国园林的转译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美术馆内部的交通巧思,还有一条贯穿整个园区的蓝色“空中走廊”,这条走廊从园区中央办公区的二层廊桥跨越而出,直接通向美术馆的入口处。人们不断被引入美术馆的“公共艺术场域”中,人的活动本身也就成为了最具生活气息的“展品”。这种将街道转换为美术馆流线的方式,自然地消解了艺术的权威性和距离感。艺术空间得以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而这也是当今多数美术馆的初衷。

猜你喜欢

平房场域庭院
平房
我感到安慰
过年
庭院中的童年
查无此人
唐艺萍作品——别墅庭院设计
关东军细菌部队背荫河及平房基地择址原因刍议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基于“学习场域”的专业成长方式构建漫谈
Yard Work庭院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