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沟通促成长
2020-08-02杨艳郑红波
杨艳 郑红波
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目标的不断优化,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转变理念,依托便捷高效的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趨向。微信以其大众化、及时性、便利性的特点,让家园沟通更加准确、及时、贴心,是适合当下信息时代发展和幼儿个体需要的新型指导、学习方式。我们在借助微信平台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沟通的方略探究中,重视每一个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不同需求,给予及时而准确的支持和帮助,旨在通过有效地评价干预,生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一、有心人——及时了解幼儿的个体需求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人生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沟通、发现幼儿的现实需要,给予准确的支持、引导,让每一个幼儿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身心的发展。
(一)幼儿的能力支持需求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幼儿个性化教育受时间限制,不能做到人人关注。作为教师,尤其是利用微信平台对幼儿个体进行评价反馈时,特别要对不善于表达或者能力比较欠缺的幼儿进行关注,因为他们恰恰是最需要教师支持和引导的。教师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通过信息收集,发现、记录幼儿个体的困难和问题,充分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所思所想,感知幼儿内心的真实声音,将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尽收眼中、记在心里,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正确的评价,再利用微信和家长、幼儿做个别化交流,这样可以对幼儿的身心成长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二)幼儿的情绪疏导需求
幼儿的身心健康是教师和家长共同追求的目标,所以关注幼儿的情绪疏导至关重要。
在一次午餐时,平时一向胃口很好的娜娜吃得特别慢,情绪也比较低落。教师第一时间与娜娜进行了交流,得知上午在区域活动中,乐乐“强行”把原来借给她的玩具拿走了,教师及时对娜娜进行了安抚和引导,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不影响随后的活动安排,于是和娜娜约定晚上微信上说“悄悄话”,娜娜平复了心情继续进行活动。当天晚上,教师在家长的支持下与“乐乐”和“娜娜”两位小朋友进行了微信语音对话,原来乐乐借给娜娜的玩具不是自己的,乐乐当时着急还给同伴,所以不由分说地“抢”回了娜娜手里的玩具。
案例中教师及时准确地给出了评价,“乐乐是守信用的小朋友,如果当时和娜娜说明白就更好啦!”“娜娜是安静懂事的好姑娘,多和同伴们交流沟通会让你更快乐的!”沟通收到了两个小朋友积极主动的反馈,这样的交流不但及时打开了幼儿的“心结”,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二、及时雨——实时记录评价引领方向
微信是当前人们使用最频繁的社交平台,通过微信平台反馈交流可以更加快速及时地进行家园互动,针对幼儿个体问题和需求进行第一时间的沟通交流,是微信平台的显著优势之一。
(一)活用微信共享信息
当我们发现需要关注的幼儿个体行为表现时,可以依靠手机摄像、录音功能,把幼儿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及时地记录下来。随后通过微信将我们收集的资料上传,很方便地就能和家长进行交流、共享,为我们接下来的跟进指导以及进行个性化教育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
如在一次幼儿冲突事件中,家长认为教师偏袒一方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错。因为当面调解时家长情绪比较激动,于是教师采用了微信交流的方式,先安抚家长的情绪,同时调看班级监控视频,客观地将事情经过录播下来通过微信转发给当事家长。有视频为证,家长才理解教师的做法,解除了彼此之间的误会。
(二)妙用评价增进情感
微信平台的一大优势在于: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让幼儿和家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支持和帮助。当家长在微信群、朋友圈“晒”孩子的成长信息,或者家长将孩子的成长点滴发给教师展示互动时,教师就可以给予赞赏或科学建议。这种家园间的碰撞不仅展示了教师专业的幼教知识,更让幼儿和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注,形成良性的互动,继而让家长和幼儿更加喜欢教师、相信教师的专业能力,增进彼此的情感。
三、神射手——应时“命中”幼儿迫切需求
通过微信平台教育沟通探究,能观察到很多在幼儿园看不到的信息,从而能更好地进行精准评价和反馈引导。
(一)互动交流之中捕捉关键信息
微信平台的视频和音频交流,为我们准确判断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和心理需求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例如在“娜娜玩具”事件中,教师除了在当下帮助幼儿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随后还利用微信平台与家长和幼儿进行了互动,不仅进一步调整了幼儿的情绪,帮助幼儿客观地认识到了问题,还方便家长及时掌握幼儿的情况,适时参与到评价之中。同时,教师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情绪状态,并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改善幼儿的教育教学方式。
(二)反馈评价之时减少“逆反”心理
在微信平台上,教师在进行针对幼儿的评价反馈时,“爱”字当先,注意运用多种形式准确“命中”幼儿的感受和心理需要,如利用相关的图片或小视频进行举例说明幼儿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使幼儿进入到情境中,帮助其理解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在语言的运用上,要让幼儿明白教师与自己是处在一个“战线”当中,是在帮助自己,避免幼儿逆反心理的出现。
(三)采用方略之际引发产生共鸣
教师通过微信平台的视频、语音功能,可以让幼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身边的事多说、多描述,继而理解和感受幼儿的情感和心理,使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反馈引起幼儿的共鸣。评价反馈不要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要随时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育策略。因为幼儿发展的每个时期,心理状态也在发生着改变,单一的评价反馈形式,容易使评价反馈失去应有的效用。
四、好军师——适时采用贴心有效妙招
教师要注意给予幼儿最贴心和有效的“良方妙招”,以“大朋友”的角色来为幼儿出谋划策,引导和支持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构建自己的超级个体,在同伴关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个性化指导
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个体,教师要多鼓励幼儿,寻求个性化的指导方式。比如彬彬在学习手指操的过程中,出现了畏难情绪,不能大胆地表现出来,教师和其他幼儿无论在旁边如何加油鼓励,彬彬始终不敢站起来走到小朋友面前表演。此时教师如果再采用“高压”的方式说教,只会让自己与彬彬形成对立面,于是教师没有继续要求,而是在活动之后与彬彬单独交流,才了解到彬彬是觉得自己学得太慢了,还没有学会就已经有小朋友开始表演了。教师进行鼓励引导:“其实,老师刚才也观察了一下其他小朋友,我发现大家学得是差不多的,但老师特别高兴的是刚才问你时,你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别急,慢慢来,老师希望你能够坚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加油,一定会进步的。”彬彬特别认真地答应了。随后在当天接送时,教师当着彬彬的面告诉妈妈,彬彬今天在活动中学得很认真,希望明天能让彬彬做小老师。并通过微信给妈妈发了一个手指操的小视频,便于孩子在家练习,家长进行个性化引导,在鼓励孩子的同时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家长也愉悦地参与到共同帮助孩子的过程中。彬彬接到这个任务后非常开心,而且在之后和妈妈的微信聊天中,教师了解到彬彬在家里学得很认真,而且她越来越自信,期待着第二天担任小老师。
(二)针对性评价
教师可利用针对性评价的方式树立幼儿正确的认识,培养其良好的能力和学习品质。如幼儿通过上传图片、照片、语音或者视频等,表达自己的理解时,教师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你在集体活动时,注意力很集中,每次都能积极举手。”“这段时间,你不仅自己增长了知识,还给其他小朋友树立了榜样,帮助其他小朋友一起进步,真为你感到高兴。”“你一直在努力和进步,老师觉得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平时活动的一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和精神,为你点赞!”教师在和幼儿就“作品”进行对话的同时,助推幼儿个体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在利用微信进行沟通时,教师和家长也要严格控制孩子对手机的使用时间,提醒孩子科学用眼,保护眼睛。
综上所述,借助微信有效构建幼儿个体教育沟通平台能让个性化教育及时、精准、贴心传递。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形成符合个体的学习品质,提高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引导幼儿成为“成长型幼儿”,使自己成为“成长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