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式充气加压对Ⅰb1/Ⅱa1期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DVT风险的影响

2020-08-02霍晓燕庞超见李晓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宫颈癌

霍晓燕 庞超见 李晓丹

【摘 要】 目的:研究间歇式充气加压预防Ⅰb1/Ⅱa1期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Ⅰb1/Ⅱa1期宫颈癌患者78例(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3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预防,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式充气加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3、7d凝血指标[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下肢DVT发生率。结果:术后1d、3d研究组D-D、APTT、PT、FIB均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7d研究组D-D、FIB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2.56%低于参照组的20.51%(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加压预防Ⅰb1/Ⅱa1期宫颈癌能改善凝血指标,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

【关键词】 间歇式充气加压;宫颈癌;下肢DVT

宫颈癌是常见妇科肿瘤,发病率较高,仅次于乳腺癌,特别是Ⅰb1/Ⅱa1期患者,临床常采用手术切除。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风险较大,且一旦脱落,会堵塞肺血管,引起肺栓塞,治疗不及时会危及生命[1]。临床上常采用按摩、运动等方式预防下肢DVT。间歇式充气加压可通过压迫肢体增强血液流动,减少凝血因子黏附于血管内膜并大量聚集,从而预防下肢DVT的发生[2]。本研究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Ⅰb1/Ⅱa1期宫颈癌患者78例,旨在探讨间歇式充气加压预防术后下肢DVT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Ⅰb1/Ⅱa1期宫颈癌患者78例(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39例。参照组年龄31~58岁,平均(45.36±6.01)岁;体质量指数(BMI)19.6~24.1kg/m2,平均(22.12±0.89)kg/m2;FIGO分期:Ⅰb1期28例,Ⅱa1期11例;类型:腺癌7例、鳞癌27例、腺鳞癌5例。研究组年龄30~57岁,平均(44.35±5.87)岁;BMI 19.2~24.3kg/m2,平均(22.36±0.91)kg/m2;FIGO分期:Ⅰb1期27例,Ⅱa1期12例;类型:腺癌8例、鳞癌26例、腺鳞癌5例。且两组基线资料(年龄、BMI、FIGO分期、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宫颈锥切或术前活检确诊为宫颈癌;查体明确分期为Ⅰb1/Ⅱa1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血栓病史;间歇式充气加压禁忌证;近期接受过抗凝治疗;出血性疾病史。

1.3 方法

均给予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1.3.1 参照组 采用常规预防,术后给予被动性双下肢按摩,尽早进行主动性下床进行散步等运动。

1.3.2 研究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间歇式充气加压,术后2h采用间歇式充气加压(Kendall SCD EXPRESS压力系统),2次/d,30min/次。连续进行7d。

1.4 观察指标

1)术前和术后1、3、7d两组凝血指标[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取3mL空腹血,抗凝,离心分离取血浆,1mL加入凝血活酶,测定PT;1mL加入APTT试剂并预温,测定APTT;1mL采用Clauss凝固法测定FIB;采用D-二聚体检测试剂盒测定D-D。2)下肢DVT发生率,术后1周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下肢静脉检查,明确是否有DVT。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下肢DVT发生率)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凝血指标)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指标

術前两组D-D、APTT、P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D-D、APTT、PT、FIB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研究组D-D、FIB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下肢DVT发生率

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2.56%(1/39)低于参照组的20.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2,P=0.034)。

3 讨论

手术治疗宫颈癌安全性高,但手术创伤大、范围广、易损伤血管壁,加快血小板凝聚;且宫颈癌本身会释放促凝物质,增加血液凝固性;术后留置引流管或疼痛导致卧床休息时间久,下肢活动较少,血流缓慢,瘀积于下肢静脉丛,增加DVT风险[3]。

常规进行按摩下肢、主动运动具有一定预防效果。间歇式充气加压是改善血液循环的物理疗法,是一种无创机械方法,由六腔式阶梯序贯从小腿至大腿加压,11s内血流速度可增加至200%以上,可依据静脉充盈速度自行调节充气、排气时间,对患者提供连续提速动态压力,增强下肢静脉血液的流动,排空瘀血静脉,减少凝血因子聚集,减少下肢DVT的发生[4]。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d、3d研究组D-D、APTT、PT、FIB均低于参照组,术后7d D-D、FIB低于参照组(P<0.05)。D-D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能反映体内纤溶及凝血状态,是诊断下肢DVT的关键指标,同时可动态监测下肢DVT的治疗效果。FIB是由肝脏合成的凝血过程重要蛋白,属于可溶性糖蛋白,结构为3个多肽链,能调节血液黏度,诱导可逆的红细胞聚集[5]。下肢血流缓慢瘀积是形成下肢DVT并发症其重要原因,而间歇式充气加压能加速血液流动,从而调节D-D、APTT、PT、FIB等凝血指标[6]。从上述结果可见,间歇式充气加压预防Ⅰb1/Ⅱa1期宫颈癌能改善患者凝血指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2.56%低于参照组的20.51%(P<0.05),分析其原因为,间歇式充气加压不仅改善血液流动,还可增加血浆纤维溶解作用,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间歇式充气加压预防Ⅰb1/Ⅱa1期宫颈癌能改善凝血指标,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初紫晶,刘艳.间歇式充气加压仪预防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6):3775-3778.

[2] 王红,张艳庆,左艳.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对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2):78-80.

[3] 王红蕾,赵卫东.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性充气压力系统预防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46-49.

[4] 陈亚静,韩贵俊.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对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8,24(02):239-242.

[5] 谢煜,任冰,刘云.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6):667-670.

[6] 李雪阳,田秋菊,陈明霞.逐级加压弹力袜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7,24(09):31-34.

猜你喜欢

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筛选的临床价值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宫颈癌,不是那么可怕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和我们有关的宫颈癌疫苗,你了解多少?
宫颈癌疫苗在我国获批上市
宫颈癌疫苗作用有多大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22例近期疗效分析
VEGF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临床观察
ERK及JNK/MAPK通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