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工匠精神语境下的现代城市空间营造思路
2020-08-02王芬
王芬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工匠精神越发凸显其发展的现实效益,使人的精神与生理得到有机统一,彰显了重要的内涵意义。基于工匠精神语境的现代空间营造,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注重空间细节营造,加强多维度参与,提升社会服务意识,满足个性需求,营造良好空间气氛,最终,达到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创新推广,体现文化自信。
关键词:工匠精神;现代空间;营造思路
城市的不断跨界、多维度发展,催生了现代空间营造新需求,现代空间不仅需要满足市民消费与休闲娱乐需求,也是城市文化特色的展现平台。以往的空间营造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用、重规模轻利用、重数量轻功能等问题,现代空间发展面临瓶颈问题,归根结底是在空间的营造过程中地域文化的反映不足、工匠精神的缺失。如何解决现实问题?我们必须从营造现代空间的本质入手,借助工匠精神,融入现代空间设计,提出全新思路,注重营造过程的实践性,发掘更多的市民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展示城市特色魅力。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指从事手工劳动,进行技艺性创作和制作的群体。工匠精神的内涵,体现的是设计独具匠心,质量精益求精,制作技巧不断改进及完美精神追求[1]。从工匠精神资源中,探寻精益求精、持續专注、注重细节等重要环节和因素,发挥巧妙材质技艺,精雕细琢,达到精益求精,充分反映工匠活动本身的艺术性。工匠精神是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注重对外界物质条件认知,结合自身经验,通过自我意志和个性表达,不断追求艺术完美境界的过程。我国古代的空间营造,就十分重视空间环境的匠心独用。现代社会中,空间的营造应该将工匠精神贯穿始终,包括空间营造与理论、设计管理架构及社会推广、在人群参与和个体自制中所呈现出来的内涵。现代空间营造中,工匠精神已从传统手工业领域突破到社会各领域,由单纯物质层面发展到美学精神领域,展现全新内涵的同时凸显其实质效益。
(一)工匠精神凸显出脑力与体力有机结合
从微观层面来看,正如美国著名文化学者马修·克劳福德教授所说,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于其动手能力。从宏观层面来说,工匠精神的实用主义色彩,也突显出知行合一。正如美国学者理查德·桑内特所说,制造的本质是思考。工匠精神是让个体根据客观实际,运用自身经验,结合巧妙技巧而进行创造的能力,是双手与大脑之间的有效统一。在现代空间设计过程中,我们所强调的工匠精神要突出设计理念的智慧性、动手营造的实用性、细节考虑的极致性,将多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推动空间设计的现代化进程。
(二)工匠精神注重技术性与效益融合
工匠精神本质是让人获得物质利益而从事制作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的工匠精神,并非纯粹具有艺术性精神特质,而具有追求物质性报酬理念,换言之,工匠精神具有生产性。在现代空间设计进程中,设计者和匠人追求产品完美,凸显个人才华,其出发点仍是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现代空间设计中怎样体现出工匠精神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精神效应是关键所在。任何创造都离不开人类思维,都需要动手能力,搭建起人与客观世界间的接触,凸显出人的客观存在性,让生产性活动获得价值最大化。
二、工匠精神与现代空间营造的关联性
现代城市空间营造过程中的工匠精神体现出与其他元素的极强关联性,主要表现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管理层面三个领域。
(一)工匠精神与现代空间的营造,必须建立物质基础
有的学者认为,不完美的艺术制造物体现的是美的特质,展示的是工匠之艺。工匠能力的限制,导致创造活动受到客观物质条件制约。现代空间营造中需要公共文明驱使,而公共文明又离不开城市文化与历史资源涵养。因此,现代空间营构需要建立在对区域城市全面、深刻的历史分析和考察基础上。从这一观点来看,有工匠精神对空间的营构主体就必须把握城市文化特色,洞察人的行为模式,为有效架构创造性活动搭建扎实基础。
(二)工匠精神与现代空间的营造,离不开创造性
一方面,工匠精神需要张扬个性,凸显自我意识,提升创造性和生产性。现代空间营造过程中,任何主体都不能沉溺于过往经验,都不能简单重复以往的城市空间模式。新的类型、样式、色彩,都必须参与进创造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现代空间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人类对空间情感的诉求是多样化的,工匠创作过程也追求多样化体验。现代空间的人性满足,不仅仅体现在个体生存生活方面,更体现在空间被赋予的精神内涵、人生体验方面。为此,工匠在营造空间时,必须考虑设计产品情感性、舒适性及对个体体验的真实价值,以便实现工匠在空间营造方面有效落地[2]。
(三)工匠精神追求与现代空间的个体资质契合
工匠之艺追求精益求精,强调注重细节,要求时刻专注,其背后凸显出工匠对于个人所从事创作活动的严格要求,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职业道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工匠必须具备专注知识框架、保持谦逊诚实的职业品格。现代空间营造也离不开个体资质,使用者都应保持自身道德操守。既注重对专业人士技能和道德培养,也提升其服务意识,让空间制造者和使用者能良好互动。
三、基于工匠精神语境的现代城市空间营造思路
以工匠精神为出发点营造现代空间,提倡工匠精神的传承、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空间注重细节营造,要提升市民的参与度等,以此满足群体与个体的共同需求,营造良好城市商业空间。
(一)要强调因地制宜,因时而异
现代社会中城市空间是消费公共场所,是促成商业价值交融补充和共存以及人性回归本愿的场所,让空间价值体系与社会生活和生命体验有效沟通,创造出既有生机又充满活力的健康城市空间结构体系。在现代空间发展过程中,随着市民社会的成长和完善,公共消费与交流活跃需求度较高,空间营造存在盲目性,功能设计和用途规划等束缚了空间营造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破坏了人文环境和市民生活习惯,造成空间形式、历史文脉与生活肌理割裂,让人性化空间变得枯燥,设计受到束缚,失去了生命力。
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现代城市空间营造要将注意力停留在内涵标准上,调动规划设计主动性、积极性和建设性。同时,要加强对不同地域、城市文化、历史脉络、自然环境研究,确保规划建设与消费习惯、自然风土有机融合,彰显出城市空间的文化特性,满足群众不同需求,遵循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提升规划设计建造效果。在空间建造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效调整,确保精巧技艺与当地情况融合,提升建造艺术度与使用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细节营造
工匠创作活动体现了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展示,必然与客观实际产生情感交流。在现代空间营造中,要体现出人的重要性,合乎人体的尺度,在每一个细节设计上精益求精,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有效转变。一方面,在空间规划设计上要强调多元化,不仅要考虑城市规划、建筑主体工程、周边环境设计、设计美学等,还要突出城市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诸多學科[3]。从源头上保证空间设计人群的多样性,满足不同种类需求,加强空间的实用性,提高空间利用率。从空间实际应用出发,本着为百姓服务的原则,将空间塑造成适合人类居住、满足精神需求文化场所。要改变传统拘泥于简单几何美学的观点,将城市空间从建筑设计行业中简单分离出来,确保其非物质空间设计超越单纯物质物理空间设计,彰显出空间设计的工匠精神。
另一方面,要坚持注重细节,凸显营造者处理空间的精益求精。在现代空间营造过程中,要体现出工匠之艺,并不需要高超的学术理论,最重要的前提是亲身体验空间意境,空间中的花草树木从细节上做到极致,功能上能充分考虑满足不同人群的情感诉求,空间细节上做到张弛有度,要考虑空间系统的结构合理性、机体健康性。城市空间的结构、组织架构,要融合城市文化背景、社会历史、制度体系、民俗传统,确保城市生活复杂系统与城市商业空间有效对应,塑造出既具有公共性又满足个体性的空间体系。
(三)要体现市民参与度,提高服务意识
现代空间内涵具有多重性、多面性以及多用途性,这样的空间要求,决定着现代空间营造时,要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4]。首先,在空间设计中要提升市民参与积极性,体现出城市空间营造中的匠心、时代特质和建筑美学意义,以工匠精神为出发点,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其次,强调大众审美取向的选取,而不能局限于独断自我的审美取向,要探索具有普适性、多样性、生成性、创造性的思想与方法,提现规划中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减少规划过程中的失误,引导市民了解空间、关心城市、投身建设[5]。凝聚聪明才智,更好地促进现代空间规划决策科学合理性。再次,从工匠精神特性出发,维持整个空间活力,离不开匠人作品与市民之间的互动。为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把握城市商业空间营造主动权,让群众和市民在商业空间诞生、发展、管理运用过程中,从设计建造维护不同角度持续性建立工匠精神和思维意识。最后,现代空间的营造主体要调整城市建设中只重经济效益,而不突出人文素养、人文涵养和人本精神的理念,改变过去专注于生产和制造而不是满足群众不同文化需求的局面,改变过去单纯行政命令式的城市空间营造模式,让更多市民心灵得到放松,使市民生活与公共空间、休闲空间、居住空间等联系性更为紧密,为现代空间发展增添全新活力。
四、结语
现代空间的营造既要设计符合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实用空间,也要营造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审美空间,在现代空间的细节处理、功能划分、建筑规划、服务意识、个体需求等方面融入传统技艺,彰显出现代科技下的传统空间美学精髓、文化自信下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58.
[2]梁国胜.塑造大国工匠精神[N].中国青年报,2015-06-07(9).
[3]郭容,程磊,许琼方,等.基于高职大学生特点的工匠精神培育及实施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6):65.
[4]李丽莉.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7(17):9-10.
[5]沈玉梅.“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J].机械职业教育,2017(5):12-14.
作者单位: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