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20-08-02陈旭菲
陈旭菲
本文以电算化背景下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电算化基础上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和问题原因分析为主要依据,首先分析了道德品质败坏、素质低下经验缺失等问题;其次从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会计管理机制弊端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电算化背景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职业道德主要是从人员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纪律层次上分析,职业道德需要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严格遵循和特定活动符合的行为规范内容。会计职业道德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工作人员提出的具体要求,提升人员职业基本道德,便于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做出合理化法令,提升企业管理力度,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电算化基础上会计职业道德问题
会计人员是整个社会实践以及经济管理需要的一个职业,存在高强专业基础技术。与此同时,因为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会影响不同部门经济,以及会计方法存在可选择性,从而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和对外批露信息期间,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所以会计信息质量自身好坏,直接会影响到所有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得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遇到各种问题:
(一)道德品质败坏
基于市场经济基础上,很少再有人不注意自身道德修养,或者个人经济利益膨胀从而使得职业道德丧失。为更好满足个人享乐和攀比需求,经受得住权力和金钱诱惑。在道德思想上出现蜕化,在经济利益上丧失基本方向,借助职务便利使用欺诈和弄虚作假等手段挪用和占用公款等行为,进而使得企业经济受损。同时,道德品质败坏,无疑对企业发展产生制约作用。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狂潮中,若道德品质败坏的会计人员把企业的资金流向以及现在运营情况告知竞争对手,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致命打击,而后失去市场竞争力,最后消失。
(二)素质低下经验缺失
熟练掌握会计专业基本技能是对工作人员提出的具体要求,会计人员自身学历不高,并未经过系统化正规训练和基础知识培训,结构内容不够合理和具体,对于专业知识和培训不够注意,财经法规等掌握不足,从而使得会计知识比较生疏。电算操作能力不佳,理论知识以及业务能力不佳。加上很多人员业务能力不佳,对新知识不够重视,业务素质低下,从而使得事业心缺失,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无法认真完成各项基本工作内容,使得实际工作出现各种问题,机制不够规范,无法合理衔接等,降低了会计时间工作质量。另外,经验是最好的工作帮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作指明正确方向。
(三)诚信度低下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会计工作人员处在利益的中心地位,并且管理基本的财务。但是,在当前的会计人员工作过程中,存在观念淡薄的现象。受到利益驱使时,某种程度上会摒弃诚信的原则,长此以往,会导致企业名誉受损,影响发展,甚者会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监督体制不完整
第一,工作中会计工作人员大多只关注核算职能,忽略监督。第二,当前的监督体系依旧有待完善,因为制度的欠缺会使得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够有效开展工作。第三,监督体系不完整,同时也不能落实到确切地方,最终导致违法乱纪的现象无法得到有效避免。
(五)道德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需要抵制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当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时,会挑战法律的权威。与此同时,当会计工作人员做假账时,会让企业处在“财务运行失真状态”,阻碍公司的正常运营,削弱市场竞争力。
二、问题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
市场经济主要是通过机制对资源合理配置,市场机制内在动力是参与到实际活动中,体现出自身经济效益和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发展过程中,等价交换基本原则已经逐渐融入到精神生活之中,从而使得人们出现一定求利心理。因为利益主体多样性变化,使会计行为出现影响和变化,使得经济利益和不同主体之间出现问题,享乐和拜金思想严重冲击人们思想意识,使人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被淡化。同时,市场经济会有一定的波动,若会计人员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会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而后产生违法乱纪行为。因为市场消极因素影响,对于短期经济利益追求过高,將会因为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和问题,和会计准则内容不符,为自身谋取更多利益,从而忽略了集体经济效益,给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使会计人员丧失了基本职业道德。
(二)会计管理机制弊端
管理体系不够规范,会计规范是人们在会计工作期间,需要按照行为准则进行工作,会计准则规范体系主要是法律、准则和行业准则机制等,单位内部对会计基本准则以及道德内容进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主要是结合工作特征提出来的,需要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可以遵循一定原则开展工作,将其引入到会计规范机制中,保证工作有效开展。现在我国已经成立了标准化会计规范机制,将法律、机制和规章等逐渐纳入其中,不断完善,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调整,并且此工作内容属于约束领域。为此,人员需要构建诚信机制,对自身职业行为严格规范,一定要按照法律需求工作。
监督机制不完善,要对单位活动严格监督和控制,很多地区内部审计工作流于表层形式,监督效果不佳,部门需要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不过缺少相关监督机制,从而无法为单位会计监督提供法律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员侥幸内心,而后走上违法道路。加上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足,控制机制不完善,并未明确职责,从而使得监督管理权力不佳,个别领导为谋求更多经济利益,需要自我编制虚假信息内容,舞弊行为就此发生。
(三)监督体制的缺失
第一,一个企业的内部审计与国家的经济利益挂钩,同时对企业进行相应监督。但是,部分地区中的企业内部审计注重形式,忽视其真正的作用,使得监督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此外,虽然监督部门每年都会进行相应检查,但是由于监督体制的缺失,无法给企业内部审计部分提供有效开展工作的制度保障,使得企业内部的弄虚作假之风得不到有效遏制。
第二,有的企业内部未能形成良好的控制机制。因为制度的漏洞,造成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权限不明、职责混乱,滥用权力风气与日俱增。同时,少数企业内部的领导人员受到自身利益的“诱惑”,会诱使员工编制虚假信息。会计工作人员是企业的受聘者,出于对自身的考虑,大多会顺从领导的指示,而后摒弃工作原则参与到违反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队伍中。此外,企业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的现象,同时惩罚机制也相对较轻,不能有效震慑企业高层和员工,让“账目作假”有机可乘。
第三,会计行业的规章制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仅为造假提供了更多“通道”,还增加会计人员的侥幸心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规章制度已经不能有效开展工作,但是新的政策尚未出台,无法及时进行追责和处罚。
(四)存在教育弊端
当前,虽然我国已经推行教育改革,但是整体方向仍旧未发生大的变化,仍旧以应试教育为主。众所周知,学校是不断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源泉”,但是在学校进行内容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校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述,忽视对学生进行技能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时职业道德较低。除此之外,当前的企业发展中,思想文化也成为估量企业综合实力的措施之一。但是,部分企业忽视对会计员工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加之企业没有优秀思政人员进行思想引导,会计人员很可能会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行为、举动,降低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阻碍企业的良性发展。
总而言之,会计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经济中心分配管理人员需要完成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会计职业中存在的制度漏洞,直面问题,寻找有效方法解决,减少发展阻碍。可以保证经济效益,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严格规范,提升会计人员道德素养,还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进而可以推动我国企业经济迅速发展。
(作者单位:邗江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