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援俄归来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2020-08-02易铭

伙伴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家组俄方抗疫

易铭

“我们虽然结束了在俄罗斯的疫情防控经验交流与分享工作,但是对俄罗斯的援助还在继续。黑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畅通了与俄罗斯医疗工作人员进行经验交流的平台,驻俄大使馆会发来俄方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我们通过平台与俄罗斯医疗工作人员共同探讨、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将是我们与俄方继续协同抗疫的另一个开始。”中国政府赴俄罗斯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王开利在电话连线中对《伙伴》说。

◎使命光荣

王开利现任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院长、黑龙江省艾滋病诊疗管理中心主任、黑龙江省耐药结核病诊疗管理中心主任,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流行病学(病毒病)领军人才梯队的学术带头人。参加中国政府抗疫医疗专家组赴俄,主要任务是与俄方交流分享新冠肺炎定点收治与诊疗方面的经验。对于王开利来说,开展流行病对外医疗援助工作并不陌生。在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时候,他就曾参与组织过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工作,但投身到对外医疗援助一线还是第一次。接到赴俄援助任务的时候,王开利深感这是自己作为医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虽然任务艰巨,但凭借多年防控传染性流行病的经验,王开利相信自己能在危险的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完成国家使命。

专家组赴俄开展防疫、抗疫实践经验交流,主要任务有四项:一是与当地的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专家沟通,了解防疫措施、工作流程,评估俄罗斯疫情防控发展的态势;二是介绍中国抗击疫情经验要点,结合俄方防疫措施及诊疗流程实际提出建议;三是对俄方医务及检测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四是对在俄中国公民进行防控科普,提供医疗卫生指导和帮助。出发前,专家组成员们进行分工,针对各自负责的领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做讲义、PPT,并将内容翻译成俄文。王开利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认真分析了俄罗斯疫情的流行趋势,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充足的资料储备:中国疫情防控方案、策略、原则,定点收治医院的管理,发热门诊设置,医院感控要求。

◎任务艰巨

俄罗斯当地时间4月13日,俄罗斯境内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接近2万例,其中,莫斯科累计确诊病例为11513例,疫情形势最为严峻。在驻俄大使馆的安排下,专家组一到莫斯科就会晤了俄罗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组组长、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俄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监督局官员斯莫林斯基。索比亚宁评价专家组雪中送炭的援助:“在这个困难的时期,这是无价的帮助。”在俄罗斯7天的援助日程,日日夜夜被考察、培训、交流、解答、连线指导占满。专家组实地考察了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40医院、15医院、68医院、67医院、第一临床医院、母婴医院、急救中心、实验室检测机构等12家单位。每到一地考察,专家组都会与院方进行会议交流。在专家组主讲的10次专业培训中,直接接受培训的医务人员达200多人次。俄方对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四早”“四集中”原则、治疗出院标准、不同阶段防控策略、中医治疗、实验室检测、医院消毒、院感防控以及定点医院收治管理等实践经验非常感兴趣,对文献中不能查到的实战经验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没有一次计划内的交流时间是够用的。一场培训计划40分钟,但往往台上讲了两个半小时,离场时俄方专家还会要求通过电子邮件对一些医疗方面的具体细节进行深入探讨。王开利和专家组成员们午饭时间往往拖到下午一两点钟,最迟一次下午3点才吃上午餐。在俄罗斯的最后一天,原本没有安排交流计划,但俄方医疗机构提出热切请求,专家组随即分成两组,分赴两家医院进行经王开利深感这是自己作为医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虽然任务艰巨,但凭借多年防控传染性流行病的经验,他相信自己能在危险的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完成国家使命。验交流。王开利随专家组成员到达其中一家医院后,发现院方还建立了远程视频平台,将交流内容分享给了更多的医疗机构。

◎贵在实效

防控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援俄工作贵在实效。专家组将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倾囊相助。可操作性、有效性被俄方高度重视。

俄罗斯对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轻症患者采用居家隔离防控措施,中国则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医院隔离;俄罗斯核酸的检测筛查措施只针对就诊的发热症状患者,而中国筛查则是主动检测,早发现早隔离;俄罗斯民众防护意识、对政府制定的防护措施接受程度均有待提升,就连医疗机构污染区外医务人员都没有佩戴口罩。而中国依靠严密的防控体系和管理手段,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中国的防控措施和检测治疗经验,正被俄方吸纳。

中国专家在抗疫中积累的实战经验,一些具体问题和细节问题,正是俄方医务人员最急于了解的:防护服应该采用什么标准?临床诊断CT片的毛玻璃状阴影范围数值应该多大?CT片变化判断轻症转成重症指征有哪些等等。对于在中国使用不多的恢复期血浆输注、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的使用这些重症治疗探索,俄方专家也与中国专家组成员针对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专业交流检验了中国专家组的理论水平和实战经验。在每一次的交流中,专家组成员都有问必答,都能给出准确答案,这些指导性意见为俄罗斯抗疫斗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血浓于水

中国专家组到达莫斯科,最高兴、最激动的莫过于当地华人。俄罗斯疫情处于上升态势,许多在俄华人无论是否感染,都非常焦虑。專家组抵达莫斯科的第1天,就通过驻俄大使馆,向在俄华人机构和代表捐赠了宝贵的抗疫物质。在俄罗斯的7天中,王开利与专家组成员们白天要完成与俄方交流指导的任务,很晚才能回到酒店,到酒店后还要通过大使馆与留学生、华人华商代表视频连线辅导预防常识,分享出现症状如何处理及有效的居家隔离方法。由于提问的同胞人数多,大使馆在广泛收集问题后,由专家组按领域拍摄解答问题的视频,在俄华人可通过大使馆网站“一问一答”栏目观看。俄罗斯的中资企业及华商中出现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情况后,专家组成员连续两个晚上与代表视频连线,提供治疗方案和居所消毒方案。据大使馆统计,专家组在连线中先后对400多位华人进行了直接辅导,累计答疑上千人。他们不仅得到了切实的帮助,也感受到亲人就在身边、专家就在身边的安全与温暖。

◎友谊使者

俄罗斯的疫情发展进入关键期,蔓延速度较快,亟需在防疫措施上做出调整。专家组回国之前,俄方的医疗专家还在咨询出院患者检测复阳的问题,探讨复阳的感染者到底有没有传染性。俄罗斯新冠肺炎患者住院的时间只有一周,而轻症采用居家治疗方法,这些诊疗防控措施都令他们担心。针对考察交流情况和俄方关切的问题,专家组在回国之前,给莫斯科市政府提出八条建议。俄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监督局的官员在交流中,翻译翻出了一句话“冬天里的时候给送一盆炭”。反应过来是雪中送炭后,专家组成员们会心地笑了。

专家组虽已回到中国,但无论出于俄罗斯的需求还是中俄两国的珍贵友谊,中国专家组与俄罗斯相关部门和医疗工作者之间的疫情防控、治疗经验交流还会进一步持续。在疫情面前,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珍贵友谊会强化中俄团结合作,形成共同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专家组俄方抗疫
“画”说抗疫
团结抗疫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美开出挽救《中导条约》条件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磋商制度研究
联合国制裁制度改革的历程和对中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