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辩证思维认识军工文化发展的逻辑
2020-08-02蒋智洋张思丽
蒋智洋 羊 强 张思丽 /文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文化的发展是为了文化本身的实现,而文化实现的关键同样在于其理念与受众需求相一致。
职工群体对军工文化的需求
我为什么需要军工文化?从普通职工的角度出发,答案无论是使我实现军工报国的精神追求,还是挣钱养家糊口的现实需求,它都一定是在某些方面满足了我,否则这种文化对我来说就是外在的,难以形成发自内心的文化认同。
人对自身需求的满足可以按普遍性与特殊性划分:普遍性的追求使人获得存在的意义,它通过理性而转化为一整套价值体系,通常称其为精神追求;特殊性的追求使人获得存在的载体,它通过理性而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谋划,可以称其为现实追求。精神追求与现实追求彼此对立,都要求将自身现实化,而文化则是联系它们的中介。作为普遍性的精神追求,通过文化表达为现实的秩序安排(如社会价值观);作为特殊性的现实追求,通过文化获得稳定的规则保障。
因此,文化认同就来自文化对人的精神追求和现实追求两个方面的满足。而军工文化为了获得牢固的根基,则必须把职工群体普遍性的精神追求与特殊性的现实追求统一于自身发展的实践当中。
军工文化自身使命的需求
军工文化中“军工”两字,就已经将军工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区别开来。军工文化肩负着“军工报国”的使命,它内含了崇高的理想、进取的精神与国家利益至上的鲜明导向。军工文化目标是始终如一的,但军工文化的受众——人,是始终处于开放的、运动的、生成中的。人作为认识的主体,不仅人与人之间有观念上的交互影响,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空环境中也存在观念上的变化。军工文化的恒定目标要靠动态中的人实现。这就要求军工文化为了实现自身的使命,必须通过永不停止的自我革新,将恒定的文化使命与动态的职工观念统一于自身的发展实践当中。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自我革新对军工文化的发展无疑是具有内在必然性的,因为军工文化的固化即意味着其自身的瓦解。军工文化必然在现实中呈现为某种制度或共识。然而相对于普遍性的精神追求,具体的制度或共识都是特殊的存在。任何具体的东西都是特殊的。文化借助其载体在历史处境中的具体呈现,反而导致了文化无法再继续满足精神追求对普遍性的绝对要求。同时人对现实层面利益的追求,也往往会促使人想尽办法摆脱一切束缚,破坏制度或共识的公共性。因此,文化现实存在的固定性与人在精神追求与现实追求中的运动性,两者间的张力构成了军工文化自我革新永不停止的内在动力。
军工文化发展的辩证逻辑
通过分析职工群体对军工文化的需求,军工文化的根基得以在两个不同的层面展现:军工文化对职工群体普遍性和特殊性需求的满足,构成了文化存在的根基;军工文化通过自我革新,将恒定的文化目标与动态的职工观念统一于自身的发展实践,构成了文化存在的方式。而军工文化的根基与军工文化存在的方式,两者在运动中的对立统一,就构成了军工文化发展的辩证逻辑,并在军工文化实践中体现为既要全面满足职工普遍性的精神追求与特殊性的现实追求,以夯实文化根基;又要保持不断地自我革新,才能在职工群体动态的观念中实现军工文化恒定的目标。
军工文化发展的具体实践要求
夯实军工文化根基,需要构建个人实现与事业发展内在一致性的理念,在实践中将职工的发展需求内化为军工文化使命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的实现与事业的发展尽管各有所求,但将二者的对立统一于文化实践当中(即把对职工在精神追求与现实追求上的满足,与军工文化恒定的目标内在地结合起来),对于加强文化认同、夯实文化根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军工文化应当在实践中构建个人实现与事业发展内在一致性的理念,并将职工的发展需求内化为军工文化使命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军工文化同时成为职工自我实现的文化,引导职工自发将个人追求融入国防军工事业发展大局中。
军工文化的有效发展,需要把个人实现与事业发展的内在一致性理念,通过军工文化的实践与创新不断生成为具体情境中的生动现实。军工文化的使命目标是靠动态中的人实现的。从宏观到微观准确把握住各类职工的动态,将职工个人实现与事业发展的内在一致,通过实践与创新不断地生成为具体情境中的生动现实(文化的抽象性决定了如果只停留在理念、计划和口号中,文化在实践层面就毫无意义),军工文化的使命才能在自身的不断发展中有效地实现。个人实现与事业发展内在一致性的理念构建与现实生成,需要将面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与精神世界的意义性统一于文化实践当中。军工事业发展模式长期以来都是任务牵引,职工多从事于科研、工程和生产,现实追求与结果导向天然符合军工事业的气质禀赋。军工文化普遍能自觉做到“一切围绕任务目标”(反倒是精神追求在完成具体任务时所发挥的作用,很难用现代管理工具去验证、量化与评估)。军工文化这种“务实”的特点和自身的发展模式是密切相关的。
军工文化的实践当然必须符合军工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军工文化如果在实践中仅仅局限于对现实利益的追求,长远看会导致军工文化中家国情怀、甘于奉献等传统精神要素的消解,而把投身军工事业这一原本崇高的价值选择异化为结果和利益的考量,最终在精神意义层面阻碍职工个人实现与事业发展同向而行的可能。而个人实现与事业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其观念的构建与现实的生成,又恰好是军工文化夯实根基,不断发展的实践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