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语言服务领域的语言资源建设与应用
——以《疫情防控外语通》研发为例*
2020-08-01刘晓海田列朋
刘晓海, 田列朋
(北京语言大学 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083)
近年来,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及处置,我国加强了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但目前尚没有一套有效的语言应急机制和预案,语言治理体系存在短板和不足,有必要制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语言应急机制和预案”,或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加入语言应急内容。(1)李宇明.“应急语言服务”不能忽视[N].人民日报,2020-04-08(05).应急语言服务是指针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监测、快速处置和恢复重建提供快速救援语言产品、语言技术或参与语言救援行动,包括中外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方言、残障人手语的急救翻译、救灾语言软件研发、灾情信息传播、抗灾语言资源管理、应急语言标准研制、急救语言培训、语言治疗与康复以及语言咨询与危机干预等。(2)王立非,任杰,孙疆卫,蒙永业.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研究现状与机制体制建设[EB/OL].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802.H.20200403.1652.002.html,2020-04-07.开展应急语言服务,离不开语言资源的建设及应用。(3)方寅.关注国家语言安全,推进国家语言应急体系与能力建设[J].语言战略研究,2020,(2).
本文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紧急研发《疫情防控外语通》、助力疫情防控为例,从总体设计、资源建设、资源应用等几方面,介绍应急语言服务领域的语言资源建设与应用具体方案。
一、总体设计
(一)明确定位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球性灾难,对人类造成重大威胁,亟须世界各国人民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共同战“疫”。战“疫”有两个战场:国内和国外;还有两条战线:一是实体空间的诊疗、检测、防控,二是信息空间的共享、沟通、协作。两条战线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在第二条战线上,由于语言不通导致的医患沟通障碍和疫情防控信息传播不畅等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国际疫情日益严重,如何防止境外疫情输入、避免国内疫情反弹、尽快向国际传播中国抗疫经验便成为主要任务。
(二)聚焦需求
立足上述定位,经过充分调研后可以发现在疫情期间有如下几类人群需要个性化的应急语言服务:
(1)在华外国留学生和外籍人士:急需了解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个人防护措施,在医疗咨询或就诊时需要准确无误地表述自己的状况。
(2)即将来华留学生和外籍人士:急需了解中国的入境要求。
(3)尚未通晓当地语言的海外中国留学生和其他同胞:在医疗咨询或就诊时需要准确无误地表述自己的状况。
(4)其他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民众是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的。
(三)制定目标
基于上述情况,“战疫语言服务团”(4)战疫语言服务团是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的支持指导下,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和语言产业研究院、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省各调查团队专家联合组成的应急语言服务团队。该团队聚焦现实重大需求,紧急研发了“战疫语言通”系列成果,包括《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疫情防控“简明汉语”》,为全国援鄂医疗队和湖北当地患者以及在华来华留学生和外籍人员提供疫情防控诊疗方面精准的语言和信息服务,并及时将中国抗疫经验向国际传播。详见:李宇明,赵世举,赫琳.“战疫语言服务团”的实践及启示[J].语言战略研究,2020,(3).骨干单位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按照科学统一规划,基于中国语言资源建设规范标准,利用多年积累的高质量语言资源和技术工具,紧急组织国内外100余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研发了《疫情防控外语通》(以下简称“外语通”),将目标设定为:着眼国内国际两个“战场”,为我们的海外同胞、来华留学生和外籍人士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提供疫情防控诊疗多语种信息服务。
(四)研发流程
为确保“外语通”成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相关研发工作按照完整且严格的流程开展:
(1)确定总体定位,包括主要需求和研发目标。
(2)开展调研并准备内容素材。
(3)参考内容素材确定“外语通”内容。
(4)对文本内容进行翻译、审校、复审并修改确认。
(5)组织母语录音工作(确保录音音质合格)。
(6)利用文本和录音制作卡片、视频等形式的成果,并开发电脑端和手机端查询系统。
(7)对成果文字、语音、排版、技术等问题进行核对、修改并再次确认。
(8)成果正式发布并通过各种渠道推向一线。
(9)根据一线使用反馈情况及时对成果进行迭代完善。
二、资源建设
(一)语种选择
为“外语通”选择语种的主要原则是“急用”“广用”“宜用”,哪里疫情严重就选择哪里的语言,哪些语言使用范围广就选择哪些语言,尽量选择当地人的第一语言。因此,“外语通”语种主要包括如下三类:
(1)疫情严重国家的官方语言或国语。
(2)联合国官方语言。
(3)其他使用人口较多或覆盖面较大的语言。
“外语通”目前已涵盖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以及阿尔巴尼亚语、阿姆哈拉语、阿塞拜疆语、白俄罗斯语、保加利亚语、波斯语、德语、菲律宾语、芬兰语、韩语/朝鲜语、哈萨克语、豪萨语、加泰罗尼亚语、吉尔吉斯语、柬埔寨语、捷克语、老挝语、罗马尼亚语、马来语、蒙古语、缅甸语、葡萄牙语、日语、塞尔维亚语、斯瓦希里语、泰语、土耳其语、乌尔都语、乌克兰语、乌兹别克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印地语、印尼语、越南语等41种语言,基本做到了全球覆盖。
在具体制作顺序上,根据疫情的发展形势确定语种优先级。比如早期日本、韩国、伊朗、意大利等国疫情严重,因此先制作日语、韩语/朝鲜语、波斯语、意大利语版“外语通”成果;之后随着疫情全球蔓延,再根据疫情分布选择最能覆盖相关地区的语言,比如西班牙语、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德语等。另外,为了确保信息传递顺畅,尽量选择当地人的母语,比如选择了在非洲地区广泛通行的非官方语言豪萨语。
(二)内容确定
按照重要、准确、权威、符合国际惯例、注意文化差异的原则,“外语通”遴选整理了入境注意事项、日常注意事项、个人防护措施、诊疗用语等四方面内容,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首先,“入境注意事项、日常注意事项和卡片版诊疗用语”面向在华和来华的留学生和外籍人士,让他们及时了解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减少他们与中国医护人员和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跨语言沟通障碍。“微视频版诊疗用语”用于帮助我国海外留学生和广大海外同胞在国外进行新冠肺炎诊疗和咨询时,减少与当地医护人员的跨语言沟通障碍。“入境注意事项、日常注意事项和诊疗用语”具体内容包括:
1.入境注意事项
(1)请您提前了解中国的入境要求,以免无法入境。
(2)入境前请填写“健康申报卡”。
(3)外籍人士来华后与中国公民采取相同的疫情防控措施。
(4)如果您14天内去过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请立即告诉附近的工作人员。
(5)如果您14天内与新冠肺炎病人接触过,请立即告诉附近的工作人员。
(6)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发地区的人员可能会被集中隔离进行医学观察。
(7)新冠肺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将被集中隔离进行医学观察。
(8)如果您乘坐的交通工具中出现发热病人,您可能将被集中隔离进行医学观察。
(9)如果您正在发烧,请立即告诉附近的工作人员。
(10)如果您正在发烧并且咳嗽,请立即告诉附近的工作人员。
(11)如果您正在发烧并且咳嗽、呼吸困难,请立即告诉附近的工作人员。
(12)需要时请拨打120急救电话。
(13)工作人员可能会了解您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健康状况、最近去过的地方、最近接触过的人员等情况,请您一定要配合。
2.日常注意事项
(14)如果您有发烧、咳嗽、乏力的症状,请一定尽快去医院的发热门诊看病,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15)去医院发热门诊可以拨打120急救电话,叫救护车来接您。
(16)如果您不幸得了新冠肺炎,会被送到指定的医院治疗。
(17)您在中国的医院会被全力救治,请放心。
(18)工作人员可能会了解您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健康状况、最近去过的地方、最近接触过的人员等情况,请您一定要配合。
(19)请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0)请您在外出时一定要戴口罩。
(21)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14天。
(22)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3.诊疗用语
(23)我发烧了。
(24)我一直咳嗽。
(25)我没有痰。
(26)我流鼻涕。
(27)我全身没力气。
(28)我呼吸困难。我喘不过气来了。
(29)我头痛。
(30)我浑身酸痛。
(31)我嗓子痛。
(32)我胸口痛。
(33)我的心跳不正常。
(34)我肚子不舒服。
(35)我拉肚子。
(36)我最近去过武汉。
(37)我最近去过湖北。
(38)我是从XX国直接来中国的。
(39)我周围有人发烧了。
(40)我周围有人一直咳嗽。
(41)我的血压高。
(42)我的血糖高。
(43)我有尿毒症。
(44)我的肝脏不太好。
(45)我有心脏病。
(46)我一直在吃降压药。
(47)我自己吃了感冒药。
(48)我没有吃药。
其次,“个人防护措施”面向包括在华留学生和外籍人士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传播中国在艰苦抗疫过程中取得的个人防护经验,使他们提高防控意识,做好自我保护。具体内容包括:
1.无限定场合的防护措施
(49)经常用流水认真洗手,洗手时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
(50)没有洗手时,不要用手触碰嘴、鼻子、眼睛。
(51)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或胳膊遮挡口鼻,不要用手遮挡口鼻。
(52)用手接触他人、触摸动物、触碰别人碰过的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
2.居家防护措施
(53)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
(54)外出回来后,换下外衣、外裤和鞋子。
(55)外出回来后,及时清洁手机等常用随身物品。
3.外出防护措施
(56)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57)外出时要戴口罩,最好戴医用口罩。摘下口罩时不要触碰口罩的内外两侧。
(58)尽量减少触摸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例如楼梯扶手、门把手、公用电话等。
(59)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或空气不流通的场所,例如车站、机场、码头、商场、医院、公共卫生间等。
(60)如果必须到人员密集或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要戴口罩,减少停留时间,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61)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62)如果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戴口罩,开窗通风,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63)尽量减少在公共餐厅就餐。
(64)如果必须在公共餐厅就餐,要缩短就餐时间,与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65)不要在人多时乘坐电梯,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电梯按钮,尽量走楼梯。
(66)尽量使用非接触的打招呼方式,减少握手、拥抱、亲吻等接触式社交礼仪。
4.其他注意事项
(67)经常测量体温,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
(68)如果自己出现发烧、干咳的症状,且近期去过疫情发生地或者身边有新冠肺炎患者,要尽快联系当地医疗机构或专业管理机构。
(69)如果怀疑自己被传染,要尽快咨询当地医疗机构或专业管理机构。
(70)如果身边有人发烧、咳嗽、浑身乏力,要与他保持安全距离,并提醒他及时去看病。
(71)要特别注意儿童、老人、残障人士在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的疫情防护情况。
(72)要饮食均衡,适当运动,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73)要从权威渠道了解疫情信息,做好科学防护,保持良好心态,不要恐慌。
(三)资源采集质量控制
“外事无小事”,外语服务既要保证高质量的要求,更要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关涉“通事”,更关乎“通心”。(5)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N].人民日报,2015-09-22.“外语通”主要通过如下几方面措施来保证质量要求:(1)“外语通”全部中文文本内容都是根据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诊疗方案、公众防护指南并参考国家有关防控政策遴选整理的,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2)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组织了国内外100余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参与翻译录音等研制工作,并得到了教育部、国家语委的直接支持指导,给成果研发提供了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3)翻译工作严格按照统一规范的工作流程开展,包括初次翻译、译后审校、专家复审、母语录音、成果再核对等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只有完成上一个环节的工作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母语人录音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发音的纯正性,使用这种母语的外国人士感觉到亲切,更全面了解到疫情防控知识,更好地遵守中国防控政策。国内高级外语专家最后审阅,能够在内容和语言的准确性上进一步提升质量,相关专家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新华社等单位。(4)文本转写和录音使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已有的规范标准和技术工具,以保证多媒体语料的技术质量。
在实际研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有时中外专家对术语翻译内容的意见不一致。比如罗马尼亚没有“发热门诊”这个医疗科室;哈萨克语中“我没有痰”,民间说法是“我口干”,口干就是没有痰的意思,但是也有专门的“痰”对应的单词等。遇到此类问题,一方面充分尊重了解专家的意见实质;另一方面按照“信、达、雅”的原则,在了解相关国家文化、医疗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或者该语种其他专家进行“会诊”,既要保证翻译质量,又确保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乃至外事纠纷。
三、资源应用
(一)成果制作
借鉴“战疫语言服务团”首个应急语言成果《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的形式,“外语通”借助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语料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语言技术,制作开发了手机端和电脑端的在线查询系统(6)“外语通”电脑端查询系统网址:http://yuyanziyuan.net:9505,手机端查询系统网址:http://yuyanziyuan.net:9500.、微视频及多媒体卡片,精准解决不同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其中微信版和网络版主要供在线交互查询使用,还可以将“外语通”资源成果(文本和录音)下载后进行二次开发;迷你视频版主要用于在不方便进行交互时提供平面化的信息提供方式;卡片版可供医患双方打印使用,减少语言沟通障碍。“外语通”是目前我国涵盖语种最多的应急语言服务产品,入境注意事项、日常注意事项、诊疗用语、个人防护措施涵盖的语种分别为41种、41种、41种、29种。
图1 “外语通”网页端查询系统
图2 “外语通”手机端查询系统
图3 “外语通”诊疗卡片
(二)成果推广使用和成效反馈
当前,一个“数字化”的世界正在加速发展,“战疫语言服务团”顺应这一趋势,运用前沿新技术开发语言产品,提供语言服务。(7)田列朋.现代语言技术搭起桥梁 助力抗疫[EB/OL].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2/t20200228_301138.html.“外语通”是语言学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后产生的成果,现代语言技术在语言应急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使得“外语通”的成果形式更加多样化,能够更快、更方便地送达医疗机构、教育机构、机场港口、航空公司、外交外事机构、海关、社区管理部门等一线单位,真正解决了这些机构的外语服务“肠梗阻”情况。
“外语通”成果除了通过“战疫语言服务团”各成员单位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推特以及各新闻媒体向国内外传播,还得到了中国教育部、外交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疾控中心、海关总署、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等部委单位以及多个驻外使领馆和各地外事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社区管理部门的认可、推荐和使用。此外,众多高校、民间组织以及中外留学生和志愿人士也纷纷关注并转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20年3月6日在官网上正式发布“外语通”,面向在华来华留学生和外籍人士提供疫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语言服务,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8)“战疫语言服务团”研发《疫情防控外语通》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3/t20200306_428271.html.4月19日,教育部“教育系统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网站的“高校战‘疫’动态”又重点报道了《疫情防控外语通·诊疗用语》40个语种微视频(9)游子意,故乡情 | 《疫情防控外语通·诊疗用语》40个语种微视频汇总[EB/OL].https://mp.weixin.qq.com/s/qY-72n2sayWoduY8LAg21g.,指出为海外同胞提供诊疗方面的语言服务,体现了祖国对游子的关心,更体现了我们国家日益强大的语言战斗力。
《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劳动午报》《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以及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千龙网、BTV北京时间、齐鲁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权威媒体均对“战疫语言服务团”及“外语通”相关内容进行了专门报道。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的外交官积极评价“外语通”,认为“外语通”是将中国抗击疫情经验传至国外、为国际社会的防控行动提供人道主义帮助的创新举措。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认为,“外语通”视频具有实用性,语种具有针对性,可以直接发给社区使用,以解决社区人员向外籍人员宣讲政策时的语言困难。
四、后续计划
李宇明指出,“真正的学术是关心社会发展,帮助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语言生活派’就是要解决社会发展中的语言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社会生活中,这是真学者,这是真学问。”(10)柴如瑾,姚晓丹,晋浩天.“我们也是战士” —人文社科工作者“智”援战疫的故事[N].光明日报,2020-04-26(01).
“外语通”通过语言资源建设与应用,聚焦现实应急需求,按照科学统一规划,遵循中国语言资源建设规范标准,依托现有语言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依靠我国语言人才队伍和已有资源基础,利用信息化本地化融媒体等方式方法,开展了精准的语言服务,是满足社会应急语言服务需求的真实案例,真正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后续“外语通”还将根据全球疫情最新形势,进一步丰富内容、语种和服务方式,为全球战“疫”贡献更多力量。
疫情尚未结束,中国的应急语言服务实践才刚刚起步,除了急需研发有关成果产品,后续还应在如下方面做好研究:
第一,制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语言应急机制和预案”。要充分重视现代语言技术的应用,多渠道开辟信息发布途径,特别是重视融媒体的作用;要认真研究信息发布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简易汉语”、若干汉语方言、若干民族语言、多种外语、盲聋等残障人士的特殊语言等(11)李宇明.“应急语言服务”不能忽视[N].人民日报,2020-04-08(05).。
第二,加强语言应急学术体系研究。重视突发公共事件领域中的语言应急问题,根据突发事件类型设立应急语言研究基地,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12)李宇明.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语言应急问题[J].语言战略研究,2020,(2).根据语言应急服务的特点、理念,借鉴世界各国语言应急服务法律内容,建设我们国家独具特色的语言应急学术体系,并不断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