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灌区水稻灌溉制度设计
2020-08-01张瑞刚
马 夺,张瑞刚
(1.湖南中天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长沙 410200; 2.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河湖保护与建设运行安全中心,武汉 430010)
作物灌溉制度是灌区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指标,是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和当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及灌水技术等因素而制定的整套方案[1]。合理可行的灌溉制度,对优化灌溉规模、优化水资源调度方案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都十分重要[2]。本文结合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1951-2015年长系列降雨资料,选择不利降雨频率,综合水量平衡法,进行铜官灌区水稻灌溉制度设计,可为同类项目科学灌溉提供理论参考。
1 灌区概况
铜官电灌站是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最大的电灌站灌区,位于湘江望城段东岸铜官镇,距长沙市区32 km,水陆交通条件良好。该电灌站始建于1964年,是望城区重要的产粮基地,灌区水源为湘江,依靠铜官电灌站提水灌溉。灌区建成以来,每遇干旱季节,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缓和灌区的干旱,是灌区约0.36×104hm2农田抗旱的核心,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2 灌溉保证率及设计代表年
2.1 设计依据及计算方法
根据《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1999)的有关要求[3-4],并参照湘潭市灌溉试验站资料,采用时历年法进行计算。根据望城区1951-2015年(64年)降雨资料及选定的灌水方式、作物耗水时等按水量平衡法计算历年灌溉定额,并对历年灌溉定额进行频率分析,选出2~3个符合设计保证率的年份,以其中灌水分配过程不利的一年为典型年,以该年的灌溉制度作为设计灌溉制度。
2.2 灌溉保证率选择
项目区的水源主要来自区域内水库、山塘和河坝蓄水,灌溉用水不足时由铜官电排补水。项目区种植作物全部为水稻。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2018)表3.1.2[5],并结合当地农业种植的实际情况,本次灌溉保证率取90%。
2.3 设计代表年的选择
灌溉保证率取90%,与灌溉保证率同频率有: 4-10月排频同频率的年份为2007年(89.83%)和2011年(90.91%)。再比较最不利年份,最终选定2011年作为设计代表年。
3 灌溉制度
水稻灌溉制度是指水稻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水稻的灌溉定额即为泡田定额与生育期定额之和。铜官灌区水稻灌溉制度设计本次按照水量平衡原理,利用降雨与蒸发资料进行长系列操作计算,计算出历年灌溉制度成果表。
3.1 灌水方法及泡田期、生育期阶段划分
铜官灌区水稻灌水方式采用“薄、浅、湿、晒”的控制灌溉模式,即薄水插秧、浅水返青、薄湿分蘖 、晒田蹲苗、回水攻胎、浅薄杨花、湿润灌浆、落干黄熟;田间水量平衡时,采用“浅水勤灌”法,田间适宜水深根据湘潭市灌溉试验站资料确定其水层上下限,超则排,少则蓄,灌水方式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控制田间水分,保持对禾苗的最佳供水,协调好禾苗对水、肥、气热的关系,发挥省水、增产的效果。生育阶段适宜水深见表1。
表1 灌区水稻灌溉定额不同生育期田间适宜水深表[6]
3.2 灌溉定额
3.2.1 泡田定额
泡田期的灌溉用水量(泡田定额)可用下式计算[7]:
M1=6.67h0+0.667(S1+e1t1-P1)
式中:M1为泡田期灌溉用水量,m3/亩;h0为插秧时田面所需的水层深度,mm;S1为泡田期的渗漏量,mm;t1为泡田期的天数,d;e1为t1时期内水田田面平均蒸发强度,mm;P1为t1时期内的降水量,mm。
根据项目区土壤、气象条件和灌水经验,查阅长沙市望城区划资料,结合当地经验,早稻泡田期为4月20-27日,中稻泡田期为5月5-14日,晚稻泡田期为7月22-31日,确定双季早稻泡田定额为825 m3/hm2;双季晚稻泡田定额为900 m3/hm2;中稻泡田定额为975 m3/hm2。
3.2.2 水稻生育期灌溉定额
水稻各生育期内的灌溉定额计算采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计算法,计算时段为日,即根据每年的逐日降水、作物逐日需水、渗漏量等在生育期内逐日进行田间水量平衡确定。
水量平衡方程式:
H1+P+m-E=h2
式中:H1为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mm;h2为时段未田面水层深度,mm;P为时段内的降雨量,mm;m为时段内的灌水量,mm;E为时段内田间耗水量,mm;C为时段内排水量,mm。
计算方法:如果时段初(日)的农田水分处于适宜水层上限(hmax)经过一个时段的消耗,田面水层降至适宜水层下限(hmin)便需进行灌溉,灌至适宜水层上限,如时段内有降雨,时段灌消耗后的田面水层大于适宜水层上限,则需排水,排到适宜水层上限。项目区双季稻灌溉定额分配值见表2。设计代表年单季稻灌溉定额分配值见表3。
表2 灌区双季稻灌溉定额分配值表
表3 灌区单季稻灌溉定额分配值表
项目区水稻灌溉定额成果见表4。
表4 灌区水稻灌溉定额 /m3·(亩)-1
3.2.3 综合灌溉定额
根据灌区实际情况,灌区内水稻种植结构见表5。
表5 灌区水稻种植比例表
现状灌区内双季稻、单季稻的种植比为76.5∶13.5,因此,综合定额=双季稻灌溉定额×76.5%+单季稻灌溉定额×13.5%。灌区综合灌溉定额分配值表见表6。
表6 灌区综合灌溉定额分配值表
3.3 设计灌溉制度
通过对铜官灌区进行长系列供需平衡分析,在64年长系列灌溉制度中选出设计保证率为P=90%,水稻灌溉定额选2011年为设计代表年。灌区早稻灌溉定额为3 525.0 m3/hm2,晚稻灌溉定额为5 250.0 m3/hm2,单季稻灌溉定额为4 875.0 m3/hm2,综合灌溉定额为7 371.0 m3/hm2。
4 成果分析
灌溉制度的成果是灌区规划设计的关键,将铜官灌区的灌溉定额与邻近灌区试验站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结果基本一致。对比《湖南省用水定额》(DB43/T 388-2014),铜官灌区属于Ⅲ区,在保证率为P=90%情况下,早稻灌溉定额为3 675 m3/hm2,晚稻灌溉定额为6 300 m3/hm2,单季稻灌溉定额为6 000 m3/hm2,综合灌溉定额为8 440.95 m3/hm2。因此,本次设计成果满足规范要求。
5 结 语
对铜官灌区这样采用电灌站长距离输水的灌区而言,研究和确定灌溉制度具有非常重大的科学意义。基于水量平衡法,研究铜官灌区水稻灌溉制度设计,并将计算成果与邻近灌区试验站成果、湖南省用水定额进行比较,计算结果满足要求,方法可靠。计算成果可以作为灌区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对同类项目灌溉制度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