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有声
2020-08-01
Q: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请您介绍下所在的企业目前的业务格局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A: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闰土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和经营染料及化工中间体的综合型产业集团,是全球大型染料生产基地之一。30余年来,公司围绕建设“百年闰土·匠心企业”的发展目标,把抓党建工作同抓技术创新、生产经营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始终立足发展实体经济,主营染料产业,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实现了党建强、发展强的良好局面。
未来,闰土公司将继续坚守实业,专注于主业精细化工生产,发挥公司在化学、工艺技术研究、装备自动化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开发TP、新型喷墨印花专用及其他新结构染料,开发改进染料中间体的生产工艺;推进自动化、连续化工程技术的开发,以工艺本质安全、本质环保为主攻方向,以高盐生化、高级氧化、焚烧为高浓废水主要处理手段,持续改进三废处理方法,推动副产无机盐的资源化,进一步降低“三废”处理成本。同时公司致力于搭建更适合员工成长和才能发挥的生态环境,努力使党员与党组织、人才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最终形成命运共同体。
Q: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中央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保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六保”要求。请问闰土公司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保就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A:抗疫是一次无法回避的大考,闰土公司多措并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在公司党委的引领下,通过“全产业链”生产、“全方位”管控、“全渠道”经营,安全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
一是抓疫情防控。面对疫情影响,公司党委在引导企业和员工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还第一时间向全体党员发出为武汉捐款的倡议,前后共捐款6万多元。
二是抓复工复产。公司党委发挥以支部、党小组为单位的突击小组作用,9个支部迅速组织党员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第一线,将疫情防控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分厂、工段、班组。员工建立“一人一档”信息册,全面掌握返工人员春节去向、行程。为保证复工员工生命健康安全,一天两次测温,把原有指纹打卡改为线上OA打卡,就餐实行简约配餐等措施。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又积极发挥上虞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的平台作用,对接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五星双强”两新组织网络专场招聘会,精心收集整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政策资料,组织开展“学雷锋、战疫情、助复产”系列志愿活动,积极宣传“两手硬、两战赢”的正能量信息,为产业链和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加油助力。
三是促“六保”达产。闰土公司第一时间申办复工复产手续,加班加点生产消毒物资。为尽快恢复生产,公司一次性赴云南接回100多名返岗员工,还通过政府搭建“专列包车”等平台,派出专班人员外出组织工人返岗,做到提前健康检查并按额定载客人数50%控制客座率,全程疫情管控等措施,顺利由“家门”经“车门”直接到达“厂门”。公司党委班子、高层管理班子压实责任,分工落实复产任务,注重过程管理和库存盘点,千方百计拓展供应链、精打细算分配产业链,进一步细化“进、产、销”等环节,确保企业用工和经营业绩稳定有序。
Q:一直以来,闰土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并将“百年闰土·匠心企业”作为发展目标。公司党委是如何围绕公司发展目标,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
A: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实党建促发展。一直以来,闰土公司党委立足企业发展实际,以“党建立心文化铸魂,全力打造坚强堡垒”的理念,将党建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把党建工作列入上市公司章程,将“双强”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通过引入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把党员和职工牢牢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使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改革、技术创新、企业文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护社会和谐的各个关键环节。以党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形式,助力企业精心锻造匠心之魂,让党建工作根植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以高质量党建为企业转型升级持续注入红色动力。
一是党管人才,筑牢红色堡垒。打好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组合拳。通过把党员作为关键岗位人才优先录用标准,将党员培养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打造人才孵化器。闰土公司拥有浙江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外国专家工作站为基础的产学研创新平台。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打赢人才新高地。公司党委牵头成立由高层次人才组成的科学技术协会,走出一条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低污染、低消耗、安全可靠的绿色发展之路。
二是党建创新,擦亮红色品牌。公司党委创新工作机制,在全体党员中实行党员管理积分制标准化。实行量化考核。公司党委在党员中实行积分考核制,通过修订《党员管理量化考核表》,把党员的管理工作进一步量化和标准化。吹响集结号。在突发事件中,党员是否带头作表率等表现也列入考核附加分。党员勇挑重担。党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小创造、小发明、小改革,或参与公司重大项目建设,都列入党员百分量化考核标准,使业务发展和党建工作同频共振。
三是党管群团,强化红色引领。公司党委以大党建带领大群团提升党员员工的综合素质,规范企业文化管理。通过搭建平台,以公司工会、团委、妇联、科协为阵地,建立社团、协会组织,弘扬新时代企业精神,打造闰土党组织“百年闰土、红色传承”品质文化党建。通过文化聚神,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等,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引导党员职工在破解发展难题、创新转型升级上当先锋、挑重担,为推动企业跨越发展汇聚正能量。
Q:近年来,社会组织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党建也成为了基层党建的重要领域。作为上虞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党支部书记,请您介绍下协会在纾困企业、精准扶贫、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都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A:上虞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成立于2018年6月,现有会员84名、理事23名,配备专职工作者3名。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实体化运作全力助推会员单位“五星双强”创建及“凤凰领航·红漫娥江”特色党建品牌建设,在助企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做了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一是红色领航,聚人气更聚合力。成立协会党支部,带头强化党组织自主管理,探索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方法。按照“帮教、赋能、实训”的思路,结合“一企一品”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开展党建共建结对帮扶活动,实现共享共进,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二是红色脉动,促党建更促发展。协会充分发挥平台的乘数效应,实现企业单个问题面上联动解决。形成以上市企业为片区组成的上虞经济开发区“凤鸣八响·红漫娥江”为品牌的党建示范带和杭州湾红色e环线党建示范带,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是红色引擎,显声势更显担当。成立以来,我们牵头组织会员单位与24个经济薄弱村结对共建,认捐消薄资金1000余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活力。我们还定期组织会员单位参加慈善冠名基金捐赠活动,45家会员企业已落实1120万元,慰问困难党员和职工731人。面对疫情,协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率先向上虞区两新组织及全体党员发起驰援湖北倡议书,各会员单位慷慨解囊,鼎力支持一线防疫工作,筹集捐款捐资超过3000万元。
四是红领风尚,树典型更树新风。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我们一边积极动员上虞区两新党组织和党员走访企业、联系会员,送政策送服务,解痛点解难点,互帮互助,共渡难关;一边全力协助会员企业提振信心,增添动力,为实现“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协会还积极引导会员单位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深入开展“红领风尚行”党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成立党员青年志愿服务总队和27支小分队,引导党员志愿者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和困难对象,树立新时代两新组织文明新典范。
记者印象
暖男“阮书记”
□逄润鹏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年便是闰土……”
1921年,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描述的西瓜地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称海村。这里也是阮兴祥的故乡。1986年,一家名为上虞县染化助剂厂(闰土公司前身)的乡镇企业在当年的西瓜地上诞生,年轻的阮兴祥与事业伙伴后来为公司更名为“闰土”。
30余年过去了,不断壮大的闰土公司早已离开了当年的西瓜地,搬迁至现代化的工业园区。但闰土公司和阮兴祥本人好像又从未“离开”,也不会离开称海村。
“饮水要思源。走得再远,我们都不会忘记从哪里出发。”阮兴祥介绍,公司和他本人都对这片奋斗过的热土充满感激之情。近年来,为了支持称海村乡贤理事会建设,阮兴祥个人出资500万元,现在,他每年还会出资8万元资助道墟街道残疾人福利事业、出资4.5万元支持称海村文化基金、出资18万元支持称海村乡贤基金……在阮兴祥的文件夹里,一沓厚厚的捐款凭证,记录多年来他对“水源地”的持续反哺。
“公司发展越来越好、家乡越来越美、老人孩子生活越来越幸福,这些不就是我们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嘛!”阮兴祥说,“现在的称海村,打麻将的少了,吵架的少了,认真谋生活的多了,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像看待亲儿子一样对我,这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除了回报乡梓,阮兴祥对待公司员工也如家人一般。每年夏季,他都会为闰土公司上虞基地的3000多名员工每人送上一箱当地的葡萄。公司员工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总会第一时间想到“阮书记”。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阮兴祥第一时间缴纳2万元大额党费,并向武汉捐赠了5.5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包括闰土公司在内的上虞两新党务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的党员职工累计捐赠超过3000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闰土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成立了党组织,30余年跟党创业,一直不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阮兴祥介绍,闰土公司在公益慈善的投入累计已超1亿元,所有高管都参与了助学、扶困、助残事业,公司上下形成了常忆初心、回报社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