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研究

2020-07-31李希朝李继财李国琳赵训茶韩强孙永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李希朝 李继财 李国琳 赵训茶 韩强 孙永华

摘  要:本文对高职与本科结合下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当前采用“3+2”分段课程衔接的方式进行高职人才的培养,运用模块化、体系化的设置手段,实行本科的课程衔接,合理将课程起点和终点进行全方位协调,效果较为合理。作为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模式值得推广,期望能够实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  本科课程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某省2012年启动了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采用了普通本科与高等职业教育3+2分段培养的三年教制。当年开始逐年增加招生人数,培养项目经过多年的运行,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院校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一、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本衔接3+2分段培养关键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本衔接3+2分段以课程设置改革为原则,将课程作为核心要素,进行创新性改革,以实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改革了机械设计与制造本科课教育的课程设置,在传统的方式下多考虑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的问题,缩小了高职课程设置方面与机械设计与制造本科教育课程方面的距离。例如运用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课的三段式知识结构,理论知识较多,岗位设置较少,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注重基础理论知识,虽然能够对工艺与工装设计人才的专业技能予以提升,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差异性较大,结合了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体系,就能以工艺与工装设计师的职业标准与机械设计与制造核心课程的设置相连接,总体上形成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

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本衔接3+2分段人才培养课程衔接案例分析

该省某学院自实施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之后,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录取分数予以提升,高于同校其他专业。从2012年至今,每年的招生情况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招收一个班50人,成绩超过本二分数线,录取的学生基本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扎实,在专业对接、实践导向、专本一体建设思路上,学校进行了思路的调整,利用有效环境,依托企业,合作本科院校进行了高职与本科3+2分段衔接,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针对该地区的企事业单位的需求,设置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内容,与生产一线从生产到经营,全过程实践能力相符合的专业性人才[1]

高职阶段培养+两年本科阶段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综合理论、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的人才经过本科阶段学习之后,具有了一定的国际视野。经过在企事业单位就职之后,又获得了工艺设计师等相应的资质证明。企业事业单位反应良好。

(一)体系化、模块化的课程设计是关键。学校启动了课程的构建和衔接、改革。三年的高职阶段课程结束后,再进入本科进行两年的课程学习,企事业单位也参与进来,共同对课程进行分工和衔接,完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培养人才的一体化课程衔接体系,立足于人才培养定位,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高本衔接的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体系,注重分层次的培养,从高职和本科两个学历层次划分采用选修课程设置,高职课程模块包含了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实践教学4个模块。本科阶段主要以必修和选修结合的方式;高职阶段则以必修方式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全面。能够在独立阶段课程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不同阶段的课程设置,实现学生垂直横向的综合性的学识获取目标[2]

(二)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结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以岗位定课程、以项目驱动任务驱动专业课程学习,坚持从学中做、从做中学;本科教育的重点是理论知识的升华,注重技能和实践导向,将原有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知识,加强了经验策略创新能力的训练。高职阶段注重基本素质培养,设置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健康、体育通论等课程,本科阶段注重逻辑思维、文化修养、人文精神的培养。本科则注重研究性课程为主,加入了计算机设计、模拟制造等课程。

(三)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课程衔接提高效果提供保障。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上,需要优秀的人才教师队伍,对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予以实施,能够运用云平台进行教学信息化,通过云平台进行空间开放课程的教授,还要学会使用资源库,设定授课、标准、计划、电子教案、授课课件等电子资源,具有互联网加思维的教师能够共享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可以在线与教师进行交流,优质的教师队伍组成,主要从高校和企业中选拔,为优秀高职教师提供机会定期参加本科院校的跟班学习,了解本科教学的理念[3]。高职目前的师资力量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实践能力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实践提升,一般都具工艺设计师资格,通过教师团队培养,确保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均保持在较高层次。

结语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高职本科3+2课程体系,通过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课程的结合,在本科学校教学理念和高职教学实践结合的方面真正体现人才培养的优势。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实训机会、创业就业教育机会,直到毕业论文完成到就业,高本衔接的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建荣,安秀林,贺红军.论从高职到本科“3+2分段培养”的平稳过渡探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4):28-30.

[2]于春艳.基于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8(27):110-111.

[3]王建华,王志华,周杰.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现实问题与优化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6):19-23.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