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0-07-31文霞
文霞
摘 要:应义务教育的需求,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起来。在高中数学的解题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审题,培养发散性思维,学习并掌握多种解题思想,这样才能真正地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的解题能力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与趣味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更多角度的想法,提高思维条理性,加深对数学的认知。本文将讨论如何培养高中阶段的学生解题能力,为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能力 探讨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首要目标之一。根据调查可知,现阶段仍有很多学生不会运用正确方式解决问题,只会单一地套用解题模板,这就会造成思维的僵化。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数学思想,就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开始接触并思考数学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做题的条理性和周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做题正确率。不仅可以在考试中可以拿到更多的分数,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意义
对绝大部分学生而言,数学将会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并且在重要的升学考试里,数学作为必考科目,学生的数学成绩会极大地影响最终结果。但是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的理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吃力,甚至逐渐对学习数学产生抵触心理。学生会有如此心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已经不再使适用,所以培养并提高解题能力会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习数学。通过培养解题能力,学生也可以对数学思想有初步的了解,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帮助。
二、培养高中生解题能力时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审题意识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中生面对高中数学问题时,审题意识普遍较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审题的时间过长,二是学生很容易受到问题中迷惑信息的影响。之所以会造成学生的审题意识差,是因为学生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不足,没有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尽管一些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会联想其他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致使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运用。
(二)学生的解题逻辑性不强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过于注重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发散思维和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任何一道数学问题时,都只会一种解题方式,所以会造成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较弱,这种情况常会发生在几何问题和值域问题上,一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发生了改变,学生由于受到逻辑思维的限制,就会变的不知所措。
三、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需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审题有误,解题也会出错,并且会影响到解题的正确率。因此,教师要传授学生审题的技巧,能够从问题中找出关键词和隐藏的条件,并理清问题的逻辑顺序,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也会随之上升。例如,在教学“概率”时,教师会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放入相同的5个小球,其中3个小球上写1,2个小球上写2,采取不放回方式抽出2个小球,计算2个小球上数字不同的概率?面对这道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审题,从问题中找出关键词,学生会找出“不放回”这一关键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概率的计算,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为此,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数学知识,并且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练习,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空间几何体,加强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
(三)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还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效果。例如,在教学“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直线与某一平面平行,那么平面内所有直线是否均与此直线平行?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开展筷子在水杯中发生弯折的实验,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提现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教师要把自己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的作用发挥出来,对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进一步提高。在日常的教学当中,鼓励学生主動地参与其中,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把数形结合思想的核心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具体要求。并且教师要更新管理制度,结合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把数形结合思想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增加合作交流的机会,授给学生数形结合的使用技巧。教师要在教学中提高数形结合技能技巧训练的针对性与可靠性,利用有限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善于变通。
结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背景下,新课改不断推进,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数学思维逐渐被教育工作者重视起来,因此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刷题,应授人以渔,把正确的解题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学会正确的解题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数学的全新认识可以由培养正确的解题能力开始,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讨[J].学周刊,2020(04):38.
[2]庄海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142.
[3]魏宏涛.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161.
[4]林锦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