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
2020-07-31
全球20大文化地标之一的新天地
打造世界级复合功能都市核心区
提案方 罗宝瑜 上海市政协委员
背景情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城市治理的原则和上海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借鉴全球卓越城市的发展轨迹,在与多位国际国内专家和顾问深入研讨后,建议上海要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必须打造一个“世界级复合功能都市核心区”。
问题及分析从经济、交通、文化、居住、环境等维度,与纽约、伦敦等全球卓越城市进行对比,上海仍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全球高端资源的配置方面。再从经济活力、办公楼的供给和密度、文化设施密度、零售设施能级等指针进行分析,全球卓越城市都是“双核协同”的发展模式,即代表经济活力的“金融驱动型商务区”与城市精神的“世界级复合功能都市核心区”所构成的双核城市结构。
研究表明,伦敦和纽约的“世界级复合功能都市核心区”无论是经济活力、商业价值表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生活,还是城市精神的承载能力,均超越了纯金融驱动商务区域,打造出具有超高辨识度的城市精神名片和人才聚集地,使得城市更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究其成功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以人为本,城市功能高度融合。从国际案例总结,世界级复合功能都市核心区打造的基础,是形成高密度和高融合度的城市肌理,将商业、办公、住宅、城市公共空间等功能有机串联。伦敦西区和纽约中城分别通过功能更为融合、尺度更为宜人的城市设计,将高质量的办公氛围、具有本土特色的商业内容、多元的文化设施、富有特色的居所及酒店等元素高度融合,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便捷性和城市包容性,营造出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质量城市生活解决方案”。
2.高能级、多元化的产业融合。纽约中城、伦敦西区等世界级复合功能都市核心区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造多元化、可持续的产业经济格局。如纽约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制定了“五区经济机会计划”,呼吁经济多元化,并采用政、企、学合作的方式进行投资,引入了包括生命科学、时尚、金融、媒体、科技等产业的头部企业,聚集了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本,形成了知识与信息的高度聚集,并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为纽约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谋求领先地位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和吸引人才资本的能力。
3.高质量的公共空间及公共生活内容打造。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绿色之“肺”,是城市交流、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顶尖城市必不可缺的发展要素之一。伦敦的海德公园和纽约高线公园,均为可达性强、高开放度的公共空间。它们承载了多功能多样化的活动,形成了具有高辨识度、高包容性的城市社交目的地,复兴了城市公共生活的创新与活力,提升了区域价值。
建议以“新天地、淮海路商圈”为核心的大新天地区域位于城市发展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区域内有党的诞生地一大会址,有上海浦西最大的人工湖,有综合性大型国际小区,联动商务、商业、生活和时尚等多功能元素,已经形成了一个集生活、休闲、工作和学习为一体的国际化生态区,成为全球20大文化地标之一,有着不可复制的经济活力、城市生活与文化承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了“时尚地标、现代生活、海派文化复兴、中西文化交融”的区域文化卷标,完全有基础成为“世界级复合功能都市核心区”。
建议上海“世界级复合功能都市核心区”可以以大新天地区域为核心,老城厢为腹地,联动外滩与人民广场,形成“T”字形的商务生态布局,实现板块边界的突破,全面提升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竞争力,为上海打造高密度高能级的复合功能都市核心区,成为上海最高能级的经济活动聚集地和具备吸引力的世界级复合功能都市核心区。
打造“世界级复合功能都市核心区”是助力上海成为全球卓越城市的引擎。建议通过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民间企业和小区共同沟通协作,形成多元主体的创新机制,为上海的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全球卓越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之路。借鉴纽约、伦敦的成功经验,结合上海自身优势,将上海发展成为拥有更高的城市能级、更强的经济竞争力,以及更高质量文化生活的全球卓越城市,成为纽约和伦敦未来的对标城市。
城市核心区的“新旧融合”
提案方 唐荣喜 上海市政协委员
背景情况上海市政府的城市发展规划要求: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密度是基础支撑,发展文化软实力是重要内涵。
问题及分析城市核心区更新过程中城市文脉的保护,应形成“新”与“旧”的融合:城市核心区域的再发展必定涉及旧建筑的保护和更新。众多国际案例已经充分证明,城市核心区改造,不能仅停留在物理上的美化和重建,还需要综合挖掘城市的历史、经济和文化价值。伦敦西区及纽约中城均充分利用了其原有的城市肌理,承接高质量的原创文化内容生产,吸引了全球顶尖文化创意人才,并形成了全球文化高地和城市辨识度。
在这方面,上海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借鉴国际城市更新经验,上海需要以整体视角看待保护和发展,为旧城改造提出具有高融合度的场景解决方案,实现住宅与商业多功能的合理布局,实现居住与休闲娱乐功能互联,优化板块内的功能互补体系,成为城市复合功能商务区。
建议
1.打造城市精神文化地标。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发展和创新的先驱。上海需要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传承与国际文化引入有机结合,让老建筑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新生,将历史建筑保护与多功能街区开发相结合,不断推动上海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打造可持续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承載地;打造24小时社交目的地,以“创意、跨界、融合”的视角,打造引领性的商业体验和休闲生活内容,以中国原创、潮流时尚、国际交流为切入,打造活力街区,激发淮海路商圈经济活力,以夜间经济的打造,营造独特且丰富的线下消费氛围,重塑大新天地—淮海路区域的商业地标;打造极具活力的公共空间,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依托生态及绿色景观,联接顶尖的文化、艺术、娱乐、商务等城市活动,为城市构建多功能的公共空间,形成上海最丰富的城市生活社交目的地,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效应,实现高质量的公共生活复兴和生态建设。
2.注重机制创新和政策突破。
在政策突破方面需要实现“保护”和“发展”的有机平衡,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可持续。在区域总体指针平衡的基础上,对“城市复合功能都市核心区”进行容积率、日照、消防、交通等方面的突破,明确保护范围、要求和用途,实现新旧高度融合、功能多元落地,以释放市场活力。建议可以通过区域试点项目,剖析规划及政策的难点与瓶颈,以保障整体的功能人性化融合、项目资金的平衡、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历史建筑活化和区域层面的整体开发理念,为城市在经济、环境、人文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成功之路。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