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的“鹰式战争”:沉疴绵惙深藏母爱柔柔

2020-07-31大荣哥

知音(月末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儿子妈妈

大荣哥

55岁的吉林女子张玉萍的经历堪称传奇。今年夏天,她与省作协好友们相聚,神采飞扬,言谈间,她为自己有个争气的儿子而骄傲。谁能想到,她曾是人们眼中史上“最作”“最弃孩子于不顾”的母亲……

生命苍茫:好女人突变“鹰妈”

2001年4月的一个傍晚,吉林省双辽市一户普通人家中,时年9岁的男孩于跃正在家中洗碗。邻居小伙伴在窗外喊他玩,于跃手一滑,手中的碗摔了个粉碎。他捡碎瓷片时,手指不慎被划伤,鲜血直流,妈妈张玉萍问道:“还好吗?自己去贴创可贴……”

窗下,传来邻居们的议论声:“孩子小小年纪,就得做所有家务,这是什么妈妈啊!”“有人说她病了……”“什么病啊?我看她就是懒、自私!”

屋内,于跃清洁伤口,贴好创可贴,他举起手告诉妈妈,问题解决了。张玉萍微笑着点了点头。邻居们说的话,于跃全都听在了耳里,他鼻子发酸。也不知为何,自从去年妈妈病后,她确实性情大变,原本勤快的她变得懒惰,有时,她还甚至有点冷漠无情。

张玉萍,吉林省双辽人。1990年,时年25岁的她和在双辽市服役的27岁空军士官于志宝裸婚。1991年,儿子于跃呱呱坠地。儿子的出生让张玉萍充满了动力,她想学一门手艺赚钱养家,住上大房子。为了实现梦想,儿子2岁多时,张玉萍开始去不同的饭店学厨艺。1995年,丈夫于志宝从部队转业至一家事业单位。第二年,张玉萍开了一家饭店。为了多赚钱,厨师、面案、采买都是张玉萍一人负责。她很快盘活了生意,和丈夫憧憬着更美好的未来。

2000年3月的一天午后,张玉萍突然眼前发黑,人很快倒地不省人事。送往医院急救后,被诊断为脑梗塞,得益于抢救及时,且堵塞点位置没有那么凶险,张玉萍才捡回一条命。

昏昏沉沉之际,张玉萍听到查房医生在给于志宝交代她的病情,说她大脑上半部分血管已全部钙化。此外,她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医生断言,即便是好好调养,她估计也活不过50岁,而且,脑梗易复发,她可能随时没命。于志宝哽咽不已,儿子还趴在床边酣睡。张玉萍紧闭双眼,泪水无声地淌着。

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张玉萍渐渐缓过神来。医生反复叮嘱,她尚处在发病急性期,必须停下一切劳动,卧床养病。张玉萍抱着侥幸的心,再赴省城医院做检查,医生的答复和之前医院的诊断如出一辙,医生建议她和家人都要有个心理准备。

张玉萍满怀心事地回到家,于跃飞身扑进了她怀里:“妈妈,你好久没有陪我玩了。”张玉萍一下子心痛起来:自己总是想着奋斗、挣钱,以为一切来日方长。她想看儿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可她被死神相中,随时会没命,她该怎么办?

虽然做了最坏的打算,可张玉萍想尽量延长自己的生命。2000年5月12日,张玉萍狠心断了自己的事业梦,把饭店转让了。往后余生,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在儿子身边,督促儿子尽快成长。

妻子治病需要源源不断的钱,而儿子还小,总要为他的将来做打算,于志宝面对着沉重的经济负担,选择了辞职。2001年正月,他前往大连,开始跟着远洋渔船出海。这份工作高风险,但薪酬是老家工作的8倍多。泪别妻儿之际,他拉着于跃反复交代:“你妈妈病了,你要学会照顾她,千万别惹她生气。你别担心爸爸,我要到年底才能回来。”

于志宝走后,张玉萍的父母和弟弟将他们接回农村照顾了一段时间。这对要在市区上学的于跃来说,十分不方便。有人提议,将于跃转到村附近的小学上学,但张玉萍不同意,她希望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村里离市区有1小时车程,张玉萍大胆提出,让儿子自己乘车往返。可这实在是苦了孩子,家人们都很心疼。张玉萍却不接受任何劝说,儿子尚幼,她迫切地想教会他一切,让他早日能獨当一面。她看过一篇文章,鹰妈妈为教会孩子飞翔,会将孩子从悬崖上推下去,逼迫小鹰尽快学会展开翅膀,她也想让孩子迅速地成长起来。因此,张玉萍狠下心来,要求儿子得自己干家务。于跃还小,不知妈妈病情的严重性,也不知道,在自己红着眼眶收拾残局时,妈妈偷偷拭去了眼角的泪水。

有母在侧:叛逆少年追风成长

2002年9月18日上午,张玉萍突然脑梗复发,弟弟及时将她送医。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她终于保住了性命。她被推到病房时,还是人事不省。从医护人员和家人们零碎的语言里,于跃陡然明白了什么。平生第一次,一个叫做“死亡”的词,突然闪入少年的脑中,他不寒而栗。

他哽咽着大喊:“妈妈,你快醒过来吧,求求你了,我好怕,妈妈……”在场的众人,无不落泪。也不知过了多久,张玉萍苏醒了,看到儿子满脸是泪,她也哭了起来。她摸着于跃的脑袋,轻轻地说:“放心,妈妈没事了。”经过治疗,张玉萍再一次转危为安。

有一天,于跃鼓起勇气问张玉萍:“妈妈,什么是死?死,就是没有了吗?”张玉萍点点头:“死,就是没有这个人了,你没办法和他一起说话、玩耍、吃东西了。”于跃忧虑极了:“你会死吗?”张玉萍心里一颤,中国人一向避讳谈及死亡,但儿子目睹了她惊险的抢救过程,已经开始思考这些,她尽量语气平和地回答:“跃跃,每个人都会死,妈妈也是。”

“我不要你死!”于跃眼眶泛红,张玉萍拉过他的小手,攥入自己掌心。张玉萍不敢流露太多的柔软,在心里轻声说:“妈妈会好好保重,争取陪你长大、成人。若有天我不告而别,我依旧永远爱你。”

这次生病,让张玉萍充满了紧迫感,她必须再快一点,教会儿子更多的东西。一天,张玉萍提出,以后她会在家陪于跃玩一种游戏,于跃喜出望外。

张玉萍假装自己是于跃认识的一位阿姨,她在门外敲门,提了一袋于跃爱吃的零食,于跃开心地将她迎进门,张玉萍从零食中拿出一瓶饮料打开,递给于跃:“阿姨买了你最爱喝的橙汁,你尝尝看。”于跃接过连喝几口,张玉萍严肃地问:“如果瓶子里是迷药,怎么办?”于跃愣住了,张玉萍告诉他,从“对熟人毫无戒备之心”到“轻易开门”再到“喝下饮料”,这一系列表现放在生活里都是有风险的,他必须学会保护自己,于跃似懂非懂地点头。

张玉萍严肃地说,疏忽和出错是要受到惩罚的,她拿出尺子狠狠打了儿子的小手,硬是打出了六道印子。看到儿子泪光闪烁,张玉萍忍着心疼说:“记住,如果你遇到坏人了,那可不是这一点痛,付出的可能是生命!”张玉萍设计的游戏充满了“陷阱”,且难度步步升级,于跃一路“打怪”,只要出错,就会受到惩罚。可能是由于“求生欲”强大,他的“躲坑”技能迅速提升,斩获了不少防身和应急处理事务的小知识。

2003年7月的一天,于跃和邻居好友王旭去澡堂洗澡。回来时,他告诉妈妈,说他们刚才在澡堂差点被人溺死。张玉萍吓了一跳,忙问他是怎么回事。原来,澡堂里没啥人,于跃和王旭刚进去,一个疯子冲过来,把王旭的头摁入水里,王旭疯狂挣扎。那疯子长得五大三粗,于跃赶紧用最大嗓门大声呼救,疯子闻声立刻转身扑向他。于跃自知躲不过,一面大喊提示王旭爬起来去找澡堂老板,一面尽量通过绕跑来拖延时间。等王旭喊来老板时,于跃已被那疯子钳住。老板及时解围,他们才逃脱了出来。

张玉萍气得浑身发抖,她冲出家门,生平第一次像个泼妇一般,见到澡堂老板,她大声质问他怎么能放一个疯子进去。不过,张玉萍暗暗庆幸,幸亏她一直教儿子学会保护自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006年7月的一个凌晨,张玉萍突然被儿子喊醒,原来家中的地板失火!于跃迅速拔掉了电线插头,又抱来一床厚棉被盖灭了火苗。“应该是电路起火!”于跃安抚着妈妈,“没事了!”看着微弱灯光下,儿子青涩的脸庞,张玉萍百感交集,不知从哪天起,于跃已经成熟了那么多,她既欣慰,又感到深深心痛。

2008年6月的一天下午,张玉萍第三次脑梗复发。这一次,家中只有于跃。他对脑梗症状已烂熟于心,当发现妈妈出现不适时,他以最快的速度拨打了120,直到妈妈被抬上救护车,他才开始哭泣……这一次,张玉萍再度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又挺了过来。

所有人都觉得,和母亲相依为命的于跃特别懂事。其实,张玉萍的“鹰式教育”让她一直都有压力,她只能偷偷用其他方式来排解。

2008年8月的一天,于跃和同学溜到游戏厅里玩耍,却被老师抓了个现行。

“于跃,你不知道自己快高考了吗?回去给我写检讨!”于跃却不服,梗着脖子说:“我玩归玩,成绩也没掉下去,怎么就不可以!”见他当面顶嘴,老师气急之下,踹了于跃腿部一脚,并说:“我这就通知你们家长!”于跃急了,妈妈对自己管教严厉,她肯定会狠狠处罚自己!而且,妈妈身体不好,万一受到刺激病发了怎么办?

于跃深深懊悔,可当张玉萍赶到学校的时候,竟没有斥责于跃半句,反而和老师理论:“孩子打游戏是不好,但您也不能体罚他。”老师气急败坏:“他都快高考了,你不急吗?你是不是误解了我叫家长来的意思?”结果,两个人吵得很激烈。

张玉萍说:“其实,孩子玩游戏这事儿,我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适度的游戏能减压。我儿子该有他的小世界,从初中到现在,他成绩一直稳在年级前十名。学习的时候,他很拼的,我坚信他有这个自律性。”妈妈居然为自己据理力争,于跃站在门外,眼眶湿润了。他一直以为,妈妈很凶,不近人情,原来,她懂他,尊重他,支持他,她的爱,藏得很深,很深。

这以后,于跃感到,自己的心更贴近妈妈了。妈妈喜欢看书,于跃常去书店租些励志类的书给她看。有一天,于跃和张玉萍分享着他今日的收获,他说:“妈妈,我今天学会了一个词,叫做‘向死而生。这个词,让我感到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

在于跃的眼里,妈妈就是向死而生的那个人。她严厉,隐忍,是因为她要与时间赛跑,推着他快速成长。他也清楚自己并非天生的学霸,而是他渐渐意识到,只有拼命努力,熠熠发光,才能让自己有价值,让母亲放心。

并肩奮斗:打破”魔咒“的世界真美

2009年5月,于跃高考前夕,于志宝选择结束长年的漂流生活,回到家乡,陪伴儿子高考。海上风吹日晒,他苍老了很多,可一家人总算相聚了。

2009年6月,于跃的高考成绩本可以考上北京的一本大学,可填报志愿时,他却选择了就读长春科技学院计算机专业,因为,他想离妈妈近一点。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于跃选择全额贷款的方式入校读书,张玉萍对丈夫感慨:“这么多年了,儿子背负了太多压力,我是他的累赘。”于志宝拉住妻子的手,宽慰道:“瞎想什么呢,你可是咱们全家奋斗的动力呢!”

于跃在飞速前进着,短短两年,他不仅修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寒暑假打工挣钱,而且还入选了国家的“蓝桥计划”,该计划在全国大学生中选拔180名优秀大学生,毕业后会被分配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

2011年12月的一天,张玉萍突然说不了话,意识模糊,她的脑梗又复发了!于志宝将她紧急送医,经过3小时抢救,她总算又捡回了一条命。于跃事后得知情况时,埋怨爸爸没有通知他。张玉萍解释,自己的命由天定,而儿子当时正在备战比赛,她不能让他担心。于跃顿时泪目,妈妈为他苦撑多年,他必须再加把劲。

2013年,大学毕业后,于跃入职阿里集团,成为学弟学妹们眼中最亮的那颗星。2014年5月19日,张玉萍突发心肌梗死,差一点没被救过来。于跃赶回医院才陪床了3天,张玉萍便不住地催他回去工作:“去实现你的价值,我会好好的!”回程的飞机上,于跃一直在流泪,医生说,他妈妈的这次心梗凶险异常,她的胸腔已经钙化了,因为没有做心脏支架,只能通过增加新药物来缓解她的病情。于跃害怕“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他更加拼命地工作。

2016年4月1日,张玉萍因乳腺有一个小肌瘤,接受了一个切除小手术。谁也没料到,常规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她患的竟是乳腺癌中期!为防止癌细胞扩散,她马上到省城医院做了乳房切除手术。

因为有心脏病,还有“三高”、糖尿病、脑部多处钙化等疾病,张玉萍术后化疗,才做了2个疗程,她就昏死过去,于跃心急如焚。可她苏醒后,却对儿子打趣说:“吊了红药水后,眼前波光粼粼的,倒还蛮特别的。”妈妈的非凡毅力,让于跃无数次深受感动。

令人惊喜的是,死神,似乎开始厌倦这个太能扛事儿的女人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医生对张玉萍的病情做出了新评估:癌细胞没有扩散和转移!她顺利出了院。

2017年,于跃已跳槽到雷军的小米公司担任科技研发总监一职。这年的五一,他为父母在老家购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住房,还为妈妈专门留了一间书房。

儿子果然懂她,张玉萍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这么多年来,她实现了夙愿,儿子已长大成人,事业有成,可她竟有点沮丧,不知自己到底还有什么价值。如果说,此前多年,她是为儿子而活,那么此后,她想去为自己而活。张玉萍热爱阅读,她很羡慕会写作的人,但她只有初中文化,写作能力十分有限,刚开始练习写作的时候,连个连贯的长句都写不顺畅。很多人看过她的“拙作”,少不了嘲笑,说她想发表作品,那简直是白日做梦。

她在自己的日志中写道:“认准的道路我一定会坚持走下去的,我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与评论,只在乎自己努力的过程,我要打破所有人对我的定论。”

2018年底,张玉萍报了写作培训的网课,笔耕不辍。

2019年1月,《速读》期刊上发表了她的处女作《那年馋的偷土豆》,这给了张玉萍很大的鼓舞,她在日志中写道:“我还要继续努力,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结局。我想要的是能有更多的报刊发表我的文章。”整整3年时间,张玉萍从零基础到在报刊足足发表了各种体裁的文章近150篇。她说:“除去我住院看病期间,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练习写作。因为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的脑子不好使了,很多东西对我来讲,是难如登天,但我也要去挑战!”有“野心”和韧性的张玉萍,越活越精彩。写作,让她感到了生活的活力。因为广交笔友,生活圈广了,她开始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和省作协的朋友见面,吃饭,畅谈文学。于志宝和于跃感到惊喜——她的能量,简直超乎想象!

然而,2019年11月,张玉萍觉得自己常犯糊涂,经脑部CT检查,她被查出小脑萎缩。张玉萍不怕死,但她怕自己变傻了,会忘掉深爱她的丈夫和儿子。

张玉萍想再尝试一下新媒体写作,她注册了《今日头条》的账号,并参加了培训班,她用微头条和文章记录着自己和孩子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短短半个月,她就写出了一款爆文;仅一个月,她就开通了黄V认证。2020年3月,张玉萍抱上了孙子,她在朋友圈时常晒着自己的小幸福。这位与死神抗争的“鹰妈”,早已打破活不过50岁的魔咒。现在的每一天,对她来说,都是生命最美的饋赠!

编辑/余 映

猜你喜欢

儿子妈妈
打儿子
养儿子,一定要“拼妈”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比儿子给我洗脚更开心的事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