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逆势发展
2020-07-31钟飞腾
钟飞腾
2020年2月26日,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口岸,正逐步恢复往日的繁忙。友谊关口岸是中国通往东盟便捷的国际贸易通道。
由于东南亚疫情的发展,各国的应对也随之改变,影响了政策稳定性,导致企业投资出现不确定性。相应地,各机构对东南亚经济增长的预测也做出了调整。当前,东盟已经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从经济和外交层面看,应重点关注东盟地区。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因此,我们既需要逐步跟踪分析地区经济增长态势,也需要据此分析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走势。
东南亚经济复苏前景
关于东南亚经济发展前景,各类机构的预判经历了数次修改,早期的报告比较乐观,近期则越发重视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之外,亚洲开发银行(ADB)、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以及东亚东盟经济研究中心(ERIA)这三个本地区国际机构也极为重视此次疫情对东南亚的冲击。
按照疫情变化和各类机构预测报告中分析框架的转变,可以划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各类报告以中国疫情外溢影响为中心进行分析,从供给侧讨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断供造成的影响。2月,多数机构对东南亚经济的展望较为乐观,把中国经济受冲击作为东南亚外部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AMRO在2月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新冠疫情在中国的暴发将导致东盟与中日韩(10+3)增长率下降0.4个百分点。ADB在3月6日的简报中则指出,新冠疫情将通过多种渠道对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国内需求急剧下降、旅游和商务旅行减少、贸易和生产联系供应中断和健康影响等,强调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
第二阶段,3月18日国际劳工组织(ILO)就业数据预测改变了对东南亚的判断。据AMRO估算,东南亚的非正规经济规模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25%以上,凡是对就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危机都会引起东盟各国的重视。ILO预测,新冠疫情将导致新增2470万失业人口,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2200万。这是国际组织第一次将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进行对比。此前,多数机构评估疫情影响时,模型预测参考的是2003年“非典”对经济和社会冲击。由此,国际机构认识到,需要放弃原有的认识基准,转向更加重视本地区疫情的影响。
第三阶段,IMF命名疫情冲击为“大封锁”,构成评估经济形势的新基准。4月中旬,IMF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0%,认为这是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IMF对东南亚主要经济体增长前景的预测远比ADB悲观,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这五国的经济增速由2019年的4.8%下调至2020年的-0.6%。很快,地区内机构也进一步修改预测。4月23日,ERIA认为,新冠疫情将严重影响东南亚经济体,需求和供给都冲击了供应链。4月24日,AMRO修正了对东盟经济体增长的预测数据,认为2020年10+3的经济增速为0.2%,比前一次预测低了1.8个百分点。AMRO重点调低了菲律宾的经济增速,调整幅度最大,从4.5%调低至0.2%,明显低于IMF的0.6%。
菲律宾成为讨论复苏前景的典型案例。在如何看待菲律宾2021年的发展前景上,市场机构与这些国际主流机构的看法有显著差异,认为经济无法实现“V型”复苏。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情况相类似,印尼确诊人数列东盟国家第二,死亡病例第一。5月初,印尼公布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增长3.0%,低于市场预期的4.0%,是近20年来最疲弱的季度数据。由于佐科政府自4月初實施更严格的社会隔离政策,限制区域内流动,并开始禁止旅行,预计第二季度经济还将下滑。越南虽然控制了疫情,但4月的经济数据仍大幅度下降。4月13日,越南经济与政策研究院(VEPR)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报告,预测2020年越南经济最好情况是增长4.2%,最差情况是增长-1.0%。越南国家统计局(GSO)数据显示,3月份越南工业产出增速达到5.4%,4月却迅猛下跌至-11.4%,破新低。
第四阶段,6月8日世界银行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至-5.2%,并认为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也是1870年以来出现人均产出下降的经济体数量最多的一次。报告预测2020年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速为0.5%,相比其他地区是唯一的正增长。具体来看,越南将获得2.8%增速,缅甸和老挝维持正增长,印尼增速为零,而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柬埔寨增速分别为-5.0%、-3.1%、-1.9%和-1.0%。
2020年1~5月中国、东盟各国的货物出口增速(%)。资料来源:Asian Development Bank,Asia Regional Integration Center。中国5月份出口增速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总署,以美元计价的所有出口。
贸易在冲击中发展
2019年东盟货物出口约为1.4万亿美元,根据货物出口额东盟十国可以分为四个组。第一组是新加坡,出口额4000亿美元,约占东盟的30%。第二组为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占比介于10%~20%之间。第三组为菲律宾,占比低于5%。第四组是缅甸、老挝、柬埔寨、文莱,合计占比3%左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越南的出口增速遥遥领先于其他东盟成员国,目前是仅次于新加坡的第二大出口国,出口额连续多年实现稳步增张。同时,越南也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因而越南的货物出口成为观察新冠疫情冲击的一个重要指标。
自2020年1月起,中国货物出口连续三个月负增长,但从3月开始起有所改善,4月进一步恢复至3.5%,5月又下跌至-3.3%,这可能预示着全球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开始全面显现。东盟国家中主要货物出口国受疫情冲击,影响逐渐显现。3月,中国疫情影响东盟,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的货物出口增速均为负增长。自4月份起,东盟自身的疫情影响凸显,越南4月和5月货物出口增速分别为-13.9%和-15.5%。5月,新加坡出口增速也下滑至-16.8%。随着全球疫情的发展,新加坡、越南等严重依赖于外部市场的国家,越来越受到欧美疫情严重暴发的负面冲击。
中国—东盟双边进口额。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注:海关总署在公布2020年1至2月数据时,给出的是两个月的总值,图中以平均数计算。
2018年中国对越南、新加坡出口的产品结构。资料来源:World Integrated Trade Solution.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1~5月,以人民币衡量,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4.2%,但以美元值衡量则双边贸易增长仅有0.9%,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0.4%,进口增长2.6%。东盟自2019年超过美国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第一季度超过欧盟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贸易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受中国农历春节假期影响,每年2月贸易额为全年最低。2019年数据表明,3月迎来明显反弹,4月略有下降,5月有所增长,6月也有小幅增长。
2020年3月,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为568.9亿美元,实现了初步反弹。然而4月双边贸易额为512.2亿美元,比3月减少56.7亿美元。按过去三年的月平均增速1.3%计算,4月份双边贸易的理想值应该在576.3亿美元,实际贸易额比理想值少了65亿美元,降幅达11.3%。按这一速度计算,5月双边贸易额应为455亿美元。然而从海關总署公布的数据看,5月实际双边贸易额为494亿美元,仅比4月减少18亿美元,降幅已经大大缩小,情况似乎在好转。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6月的双边贸易额会迎来反弹。4月,贸易降幅最大的前三个国家分别是越南(22.6亿美元)、马来西亚(16.5亿美元)和菲律宾(14.2亿美元)。新加坡和印尼比3月份分别减少了4800万美元和6400万美元,几乎没有变化。从5月份数据看,中越双边贸易额达137.5亿美元,比4月减少3.9亿美元,增幅小于4月的15.6%。这表明,尽管中越双方都属于全球最早走出疫情的国家,但双边贸易仍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5月,除中国与马来西亚实现贸易额环比增长之外,与其他几个主要东盟成员国的贸易环比均有小幅下降。
从4~5月东盟主要成员国的新冠肺炎确诊新增人数看,这与中国与各国双边贸易额的增减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例如,从4月初至5月底,越南新增确诊人数仅为116人,但5月的双边贸易额却比3月减少了26.3亿美元;而新加坡新增病例约3.4万人,贸易额比3月仅减少了6.5亿美元。原因可能在于中国与新加坡、越南的贸易结构有所不同,中越贸易激增主要是中间品贸易,而中国与新加坡主要是制成品和服务贸易。WITS贸易数据库显示,2018年中国对越南中间品出口达到293.6亿美元,超过对新加坡中间品出口额近250亿美元。此外,2018年中国对越南出口还集中在纺织服装业,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容易受到新冠疫情冲击。而在中国对新加坡出口中,燃料产品占到18.9%,对新加坡出口下降有可能是油价下跌造成的。
另外,尽管受到疫情冲击,泰国出乎预料地实现了对华贸易正增长,原因可能在于泰国是全球一次性口罩和防护服出口国。WITS贸易数据库显示,2018年泰国在该项上的出口额列全球第一,表1数据似乎也能够证明这一点,泰国3月和4月出口增速明显,在东盟国家中异常显眼。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与东盟国家抗击疫情取得积极成效,第一季度双边贸易额增势一枝独秀。不过,第二季度贸易增势减缓,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疫情不断升级,冲击到依赖于外部市场的东亚经济体,且对各国维护供应链安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4月和5月,越南出口大幅度下降,使东盟的贸易前景面临极大挑战。
同时,多数机构一直在下调2020年东南亚经济增速。4月下旬,AMRO预测2020年10+3实现经济增长0.2%,其中印尼增速为1.1%,中国增速2%。6月上旬,世行的预测则更为悲观,印尼零增长,中国1.0%,发达国家增长-7.0%。显然,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还在下滑,各国政府将会进一步调整政策。当前,全球化进入减速发展阶段,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地区化将成为新的发展动力。中国需出台更大力度的区域贸易政策,继续推进与东盟的经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