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理讲理,成为高考作文的思维常态
2020-07-31崔俊杰烟台市十大优秀读书人物优秀班主任图源网络
文_崔俊杰 烟台市十大优秀读书人物、优秀班主任 图源_网络
一篇作文引发的争议
某市高考一模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2月18日,在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关键时期,重庆北碚区袁婆婆的女儿闲极无聊,将自家的门反锁起来,组织几个邻居偷偷在里面打麻将。94岁的袁婆婆苦劝无效之后,果断向村干部进行了举报。经过大家的批评教育,袁婆婆的女儿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主动加入防控疫情的志愿服务队中。请你以袁婆婆女儿李华的身份,向妈妈或者村里人写一封致歉信,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切感受。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北碚区袁婆婆举报自己的女儿还真有其事,不过和作文题目中的内容有些出入,袁婆婆的女儿李女士是开麻将馆的,过来打麻将的是顾客,并非和几个邻居娱乐。
就作文题目而言,最主要的问题是限制太死,只是一封“向妈妈或者村里人的致歉信”,无非是先检讨自己的错误,再悔改,最后呼吁大家以我为戒。题目中的要求是“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这完全是一句不切实际的话,已经限定主体是“犯错者”,要求是“致歉”,还如何自选?怎么立意?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得没有半点儿思辨发散的余地。
这样的素材情境可能不真实,李女士是被母亲举报、被村干部批评后才“悔改”的,她的悔改是在外界压力下实现的,这种悔改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吗?很难说。那么,如何在致歉信里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切感受”?学生在写作中的表达也不可能真实,学生自己又没有聚众打麻将、没有被举报、没有悔改,现在是在替别人写致歉信,本身就是在揣摩,何来“自己内心的真切感受”?
抗疫题材,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好,以培养考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尊重真相、理性包容、逻辑表达的写作作风。作文命题体现的是命题人的思想高度和专业深度,而公开写道歉信做检讨,有失专业水准的同时又有失法治精神,其社会影响不能去讨论是否有益,而是很恶劣。面对事情发生后的正常逻辑是,首先弄清楚事实真相,这是真伪判断;然后才讨论对错,这是是非判断;而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应该放在最后甚至不一定要有。其实,正确的处理办法,不是让袁婆婆的女儿写道歉信做检讨,而是依法依规处理。
写作,是为了真实、得体、有效地表达与交流,而非仅仅制作一篇文章;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涉及价值和理念。作文训练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在面对命题材料的时候,能够通过角度变向、思维跟进等思考方式,展示完整而又缜密的思维过程,使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呈现出环环相扣的渐进式结构,在此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审辩思维得以培养。
高中生作为未来的国家公民,理应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关注社会生活,重视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突出理性思考。写作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关注真实的人生,关注具体的生命,因为学生的精神成长与人格发展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与真实的人生磨砺中完成的。若将现实的、充满矛盾与激情的生活引入写作教学,将真实的、复杂的生活纳入写作教学,将具体的甚至是惨淡的生命聚焦于写作教学,一定能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也能做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经过理性思考的道德才是真实的,经过自主选择的人生才是无悔的。
明辨是非的批评者意义重大
什么是独立人格?一个人平视他人,平等待物,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即独立人格。身处低位和逆境,不卑不亢,不自暴自弃,不唯唯诺诺;身处高位和顺境,不贪婪、不嚣张、不骄不躁;朴素中有尊严,自然中有道德,追求中有自主判断。
一个人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人格,总是在精神与信仰上依托于人,从而形成崇拜与奴性,这不是健全的人格。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打造成模式化的驯服工具,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人永远保持自由舒展的心灵,怀抱开放而没有答案的价值追问,拥有永远对于既有知识体系颠覆的狂想。
表达的价值在于真实,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心实意、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并为自己的表达负责。遵守法律、恪守道德,尊重社会的公序良俗,是我们写作与表达的是非标准。学生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有联系现实的意识,不仅就事论事,就材料谈材料,还要把材料放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中去关照、去透视,放在历史与现代的坐标中去分析、把握,从而找到材料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契合点。把握材料的现实指向,才能在写作中有的放矢,抓住关键问题不放,层层深入,展开论述。反映现实,批判现实,在对现实的条分缕析和质疑辨析中展示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培养独立思考、理性分析、逻辑表达的能力。什么是独立思考?它是一种在没有任何思想禁区前提下的思维素养,独立思考就是自我启蒙,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启蒙的过程。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愿望和能力,针对他的任何启蒙都是无效的。独立思考首先要对自己观念形成的条件及其脉络进行梳理和追问,追问这些条件又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和动力;然后再追问自我与世界的存在关系,尽力剥离掉那些先验的价值色彩,让自我回到一种纯真状态,看看人本身是终极目的,还是相反。
当一个人开始思考他生存世界的外部规则和制度时,意味着他的社会自我意识的觉醒,他同时也在进行政治意义上的自我塑造。也就是,这种思考本身是对外部世界的检阅和评判,在用自己的观念和价值梳理那些影响和构成自我的各种因素。这种思考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自觉,在与外部规则和制度的交融与冲突中,一个独立与否的自我就会形成,不同的自我对于规则体系具有不同的理解和建构性要求。一个社会的弊端可看作是文明进程之中的伴生品,其秩序的建立和改进无法彻底将其消灭,只能把它的破坏能力和繁殖能力降到最低。与此相随,任何秩序的建立同时也携带着它的负面效应,只是好的秩序从不承认自己的完美,而是始终对自身有一个批判性的提醒,以便使这种不完美被限制在最可忍受的范围之内。
教育应当培养有独立的思想与人格的人
高考作文命题变化要求考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上升到一定的思想层次去审题立意,没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很难做到的。在议论文写作中,部分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故意对一些事情视而不见,把不利于自己的观点遮蔽,这不仅仅是思维惰性的表现,也是滋生狭隘、偏激的一元论和二元思维的温床。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缺乏批判意识,仅仅停留在非黑即白的单环思维层次,对现象或问题持混沌的认识,其结果是,写出来的议论文往往是一种偏见,在对立当中无法自拔,毫无说服力和生命力。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通过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让作文闪烁出思辨的色彩和理性的光辉。
在事关公共话题的讨论中,并不是简单维护一种情绪立场,情绪之激烈和立场之坚定无关乎正义与否。讨论的目的无非是寻求接近话题的真义与真值,它要求任何一方的自我辩护必须以严谨、理性的方式展开论证,并能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示支持自己的各种论据。任何“情感”并不具有道德上天然的正当性,也不具有法律省察中的豁免权,因为它无法延展正义的逻辑关系。理由很简单,任何“情感”可能出于对正义的维护,同时也可能是对正义的背离或践踏。在公共话题的讨论中,“情感”是有害的,是在抒情状态中对公共理性与理据的回避和拒绝。如果事情关乎是非,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明辨是非,然后再论其余,而不能抛弃了真相与是非,只剩立场与利害。
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证实性偏差”:就是你一旦相信一个事实,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选择性地注意和收集信息,并且排斥那些和你观点相悖的现象,从而得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实或真相。当一个人,相信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的时候,就会产生绝对主义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容不下怀疑、质疑、反对和异见,也不相信任何逻辑判断,最终“绝对的正确”必然就会变成“绝对的荒谬”。
一个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
重视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已经显露出强化以分析论证为基础的说理的意图,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让思辨写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写作行为中去,让说理讲理成为一种思维常态。
理性话语的价值观是与他人平等、尊重、说理相待的关系,并在这个基础上不羞辱他人、不欺骗他人、不歧视他人、不伤害他人、不使用任何暴力,包括语言暴力对待他人。这样的说理在思想上也会倾向于人的自由、平等、尊严价值,主张包容,尊重他人权利,反对压制不同意见。而缺乏逻辑的话语势必会以逻辑之外的手段去支持它的“说理”,如暴戾、武断、专横的用词,攻击对方人格、谩骂和侮辱,甚至压制对方发言;这种话语在思想上也势必会有排斥性、仇恨情绪和暴力倾向。
说理不只是指思考和明理,而且还指用理由来证明合理。人们需要说理,因为说理比不说理更能找到真实和公正的东西,而真实和公正的东西在本质上来说是优于虚假和不公正的。一般来说,真实和公正的东西是比较容易证明而且比较容易说服人的。说理的人知道人和人之间的边界,互相尊重互不侵犯,知错就改从善如流。不说理的人蛮横自负,立场决定认知,自己永远正确,对方永远错误。
说理,意味着用事实说话和以理服人,它区别于自以为是唯我独尊你死我活的思维方式。说理的目的在于达成彼此的理解与沟通。说理能力其实就是一个人能否把事情说清楚把道理说明白,既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宣讲,也不是低声下气的溜须拍马,更不是撕心裂肺的歇斯底里。
重视学生的理性话语能力,既是一种帮助维护民主公共生活秩序的公民教育,也是一种提高国民素质的人文教育。说理是一种在人类的自由思想传统中产生的公共话语形式,说理是一种平等尊重地对待他人的教养,是一种给彼此带来快乐和教益的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运用语言的理性交流形式。在一个理性的社会里,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利益主张的人和持有不同见解的人和平共处,这就需要理性和宽容,这也是一个健全的民主的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我们一起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睿智判断力;引导他们做勇敢、担当、光明磊落的人;帮助他们看到更远的路和风景,让他们成为内心饱满的真人,任何时候都绝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愿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够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公共生活中,会说理讲理是一种重要的素养。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让思辨写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写作行为中去,让说理讲理成为一种思维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