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0-07-31丁金强王熙杰孙利元赵振营纪云龙刘建影
文/丁金强 王熙杰 孙利元 赵振营 纪云龙 刘建影
山东省是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较早的省份之一,始终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依托较好的渔业产业建设基础和科研优势,在海洋牧场创新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有益探索,推动了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了海上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本文从山东海洋牧场建设实际出发,阐述了山东海洋牧场的建设、分类、经验做法及成效,并按照习总书记关于“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的指示要求,对下一步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方向进行了展望。
山东省是海洋与渔业大省,三面环海,具备较好的海域自然资源和地域区位优势,濒临黄海和渤海两大海域,海陆面积相当,海岸线长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海洋渔业经济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一直以来,山东省依托涉海科研优势力量,以科技创新助推全省海洋渔业长足发展。步入21世纪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过渡捕捞等原因造成的海洋生态荒漠化问题日益凸显,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构建海洋生态系统、养护渔业生物资源,已成为众多国家科学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战略选择。
一、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山东省海水养殖在全国掀起了5次产业浪潮,分别是50年代以海带养殖为代表的藻类养殖浪潮,70年代以中国对虾养殖为代表的海洋虾蟹养殖浪潮,80年代以扇贝养殖为代表的海洋贝类养殖浪潮,90年代以鲆鲽养殖为代表的海洋鱼类养殖浪潮,世纪之交以海参、鲍鱼养殖为代表的海珍品养殖浪潮,这些都是早期海洋牧场的缩影。在五次浪潮的推动下,山东海水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但随着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可持续的绿色海水养殖业成为当前海洋工作的重要任务。2005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计划”启动实施,鼓励投石造礁、增殖放流等,建设海洋牧场,修复海洋生态,养护渔业资源。2014年底,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海上粮仓”建设计划,将海洋牧场建设工程列为五大重点工程之一,推进海洋牧场高质量转型发展。
历经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符合省情的海洋牧场山东定义: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在一定海域内营造健康的生态系统,科学养护和管理生物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
二、山东省海洋牧场的分类和建设布局
(一)分类
山东省基于全省海域特点、建设实际和发展需求,按照海洋功能核心特色和建设方式,将全省海洋牧场划分为五种类型。
1.投礁型海洋牧场是指以投放人工鱼礁为主要特色,通过在海区投放人工构筑物,来改良海洋水动力环境,为生物提供庇护场所,形成有利于海洋生物自有栖息繁衍的环境,进而改善和保护海洋生态,增殖渔业资源的海洋牧场。
2.底播型海洋牧场是指在浅海滩涂和不宜建设人工鱼礁的海区,根据贝类的生活习性,开展以贝类底播增殖为主,按牧场园区模式建设的海洋牧场。
3.装备型海洋牧场是指以运用深水网箱和大型养殖工船等现代渔业装备为主要特色,采用先进的工业技术、养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打造的生态化、高效化、智能化养殖的海洋牧场。
4.田园型海洋牧场是指以立体、生态、循环增养殖作为主要特色,实现鱼虾贝藻多营养层级生态化平衡发展的大型综合类海洋牧场。
5.游钓型海洋牧场是指以休闲海钓为主要特色,按照“礁、鱼、船、岸、服”五配套的建设方案,注重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具备游客接待能力的海洋牧场。
(二)建设布局
2017年,山东省根据水域自然禀赋、渔业产业特点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五种类型海洋牧场进行了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了“一体、两带、三区、四园、多点”建设空间布局,推进五类牧场协同发展。
“一体”,是指规划从烟台莱州芙蓉岛到日照绣针河海域,建设人工鱼礁主体区。“两带”,是指规划建设滨岸观光渔业带和离岸休闲海钓带。“三区”,是指规划建设黄河三角洲海域大宗贝类底播区、半岛东北部海域海珍品底播区和半岛南部海域高值贝类底播区。“四园”,是指规划建设莱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园、烟威近海贝藻生态园、半岛东部“海洋蔬菜”生态园以及海州湾种质养护生态园。“多点”,是指规划建设多处装备型海洋牧场,推动牧场渔业由近岸向离岸深水区域拓展。
三、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的经验做法
山东省充分发挥产业和地域优势,科学推动海洋牧场快速创新发展,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政府重视支持
一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先后将其作为“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计划”的重点建设内容,“海上粮仓”建设的主战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以及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省的“十大工程”之一。2005年以来,全省投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累计34.6亿元,累计认定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105个,国家级32个。
(二)规划引领
先后发布了《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工程规划》《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规划》《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等4部建设规划,以及《山东省海洋牧场示范创建三年计划(2018-2020年)》和《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优化顶层设计,明确了海洋牧场的总体建设布局、阶段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为海洋牧场稳步有序发展指明方向。
(三)科技支撑
充分发挥山东省海洋科研力量优势,积极推进“科企对接、合众科研”。目前,参与全省海洋牧场建设的省级以上科研院所近20家。2019年5月,成立了“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由来自渔业资源、人工鱼礁、海洋生态、海水增养殖、休闲渔业、设施装备、综合管理等7个领域55名权威专家为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四)规范打造
从2004年开始,为统一规范全省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确保建设质量和效果,山东省陆续发布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中国对虾》《黑鲷增殖放流技术规范》《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海洋牧场建设规范》《休闲海钓钓场建设规范标准》《半潜式PE管架平台建造及检验技术规范》等海洋牧场系列技术标准24项。
(五)制度保障
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渔业养殖与增殖管理办法》,对渔业增殖工作做了具体规定。山东省渔业主管部门先后发布实施了《山东省人工鱼礁管理办法》《山东省海洋牧场观测网管理暂行办法》《海洋牧场平台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规范性文件,强化海洋牧场建设管理,保障海洋牧场健康有序发展。发布了《“海上粮仓”省级海洋牧场认定标准(试行)》,鼓励海洋牧场标准化打造和特色创新发展。同时,推进《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的编制工作,提高海洋牧场法律地位。
四、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成效
2005年以来,山东省建设海洋牧场面积7.7万公顷,投放人工鱼礁近1700万空方,增殖放流各类海洋水产苗种630多亿单位,布设海底观测站24套,建成海洋牧场岸基“四个一”(展示厅、体验馆、监控室、科研院)26处,固定式、浮动式各类平台44座,3000吨级别的“鲁岚渔养61699”大型养殖工船1艘,“深蓝1号”“蓝鲸1号”等大型深水智能网箱4座,评定了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15处、省级休闲海钓场60处。历经十五年的示范引导,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效果日益凸显。
(一)生态效益
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把水产品自然生长作为核心特色,构建多营养层级的立体生态系统。
1.投礁型海洋牧场
投放的人工鱼礁能有效控制底拖网作业,昔日荒漠化的海底得到根本改善,生物多样性大幅提升。2012年~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通过对投礁3年以上的礁区连续调查发现,海域投放人工鱼礁后,生物量增长高达6.7倍,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高达60.5%。
2.田园型海洋牧场
在全省推广“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科学开发利用海域空间,实现多种养殖生物生态功能互补、营养物质互用,有效改善水质和海域生态环境,避免了水质的富营养化,提升海域固碳能力。以威海长青海洋牧场为例,整个养殖海域(10万亩)固碳量相当于12万公顷森林一年的固碳量。
3.底播型海洋牧场
底播的贝类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拥有巨大的滤水能力和固碳能力,有效限制了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和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以近江牡蛎为例,每只牡蛎一天可过滤约400L水体,牡蛎年固碳量≥2.7Kg/m2。
4.游钓型海洋牧场
通过投放生态礁、放流恋礁鱼打造游钓型海洋牧场,牧场区内的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养护,生物量显著增加。经调查,长岛佳益海洋牧场投放金字塔型生态礁2年后,礁区单位时间内鱼获重量是对照区的2倍多。
5.装备型海洋牧场
引导海水增养殖由近岸向深远海推进,减少近岸因过渡养殖造成的污染。同时完善深远海增养殖模式,更加注重生态保护,禁止投喂鲜杂鱼,配备残饵和垃圾回收装置,养殖的经济鱼类更接近自然生长品质。
(二)经济效益
据统计,2018年全省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达2400亿元,同比增长14.3%。2005以来,全省回捕近海增殖资源约67万吨,产值超过187亿元,中国对虾、海蜇、梭子蟹等主要增殖品种投入产出比高达1:17。2014年~2019年,全省省级休闲海钓基地、海钓场接待游客600万人次,经营收入14.5亿元,带动消费147亿元。
威海德明投礁型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11年,以底播海参为主,同时开展海钓、海上采摘等休闲渔业项目,年捕捞海参3万kg,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经营收入1300万元,亩均收入近5500元。日照顺风阳光游钓型海洋牧场,以休闲海钓为主要业务,开展钓虾、摸鱼、鱼拓等多种涉渔体验项目,2018年接待游客达26万人次,经营收入3600多万元,带动相关产业社会效益超过1亿元。
(三)社会效益
海洋牧场建设蕴含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效促进了传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发展,实现渔业一二三产业、渔业与其它相关产业、现代信息技术等加速融合,拉长了产业链条,使传统海洋渔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海洋牧场建设也带动了渔民转产转业,创造10万多个就业机会。
五、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展望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上合峰会期间视察山东时作出“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的指示。2018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农村部函复了山东省政府报送的《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支持山东省开展试点并提出了要求。2019年1月12日,省政府印发实施方案。下一步,山东省将围绕习总书记指示要求,科学创新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试点工作,为全国海洋牧场建设探索新经验,为推动海洋牧场创新发展、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新贡献。重点在以下5个方面进行试点。
(一)探索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提升海洋牧场绿色发展水平
结合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优化人工鱼礁建设布局和增殖品种结构,开展跟踪调查和建设效果评估,探索适合不同海域类型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和渔业增殖模式。开展近岸海域生态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研究,推广多营养层级立体生态增养殖,加强海上生态设施建设,采取系列措施,养护近岸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
(二)探索深远海增养殖方式,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以解决海洋牧场现代化水平较低、近浅海增养殖压力过大等问题为导向,实施深远海鱼类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繁育优良新品种,建立繁育种群。同时加快深远海多功能平台、深远海智能网箱、现代大型养殖工船等深远海装备建设,以及海洋观监测、海上停机坪、新能源利用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智慧化,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高精度、多要素的海洋牧场立体观测网,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管理平台和大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加强对海洋牧场生产经营和生态资源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对海洋牧场综合减灾能力进行评测评估,完善灾害预警预报机制,搭建海洋牧场预警预报平台。开发建设海洋牧场产品产地认证和品牌培育系统,实现海洋牧场产品可追溯,以海洋牧场优质水产品为基础,形成产品的品牌“溢价”效应。
(四)拉长产业发展链条,促进产业多元化融合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集生产体验、休闲垂钓、观光旅游、餐饮住宿、科普文化等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综合体。以休闲海钓为重点,深入挖掘海洋渔业文化、滨海旅游资源,打造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海上旅游度假圣地。加大对海洋牧场产品高值化开发利用,壮大海洋牧场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业,打造现代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推广海洋牧场“大渔带小渔”模式,实现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多区域牧场串珠成链式发展。探索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军民融合发展方式。
(五)完善现代建管机制,构建海洋牧场现代化建管体系
研究制定并完善海洋牧场现代化装备设施、休闲海钓俱乐部等地方技术标准,制定山东省休闲海钓船试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及政策性文件,理顺各方建设管理职责,保障海洋牧场规范化运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提升安全救援保障能力。完善海洋牧场建前海域、规划和生态红线符合性审查制度,建立海洋牧场生态风险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