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若干概念及相互关系研析

2020-07-31

国防 2020年3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国防机械化

严 明 赵 辉

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并就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武器装备、战争形态,现代化与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与智能化战争等概念及相互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部分,提出了“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作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其中,出现了一系列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现代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概念。因此,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特别是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武器装备、战争形态,现代化与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与智能化战争等概念及相互关系。

一、科学技术与武器装备、战争形态

习主席曾深刻指出,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和创新都会引起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革。①参见盖立阁:《提高科技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载《中国军网》,2018-08-20。恩格斯曾深刻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②恩格斯:《反杜林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表明,科学技术从来都是最为活跃的因素,每当其发展出现“质的飞跃”时,必然引起人类社会革命性的变化,并且军事领域始终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最新成果最敏感也利用得最多最快的领域。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现代战争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许多以技术命名的战争。例如,人们将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称为“高技术战争”,将网络空间技术的对抗称为“网络战争”等等。

关于人与武器装备的关系、武器装备的地位作用等问题,习主席深刻指出,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性因素。①参见陈立新:《肩负起征集高素质兵员的时代担当》,载《中国军网》,2019-04-10。重视武器因素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人的因素要同武器装备运用结合在一起,脱离了武器装备这个战争的基本构件来讲人的因素是不行的。随着军事技术不断发展,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武器装备发展既有作战需求牵引,更离不开科学技术推动,武器装备的每一次革新都是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所推动的结果。纵观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次重大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其对军事领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渗透于人的素质、武器装备、作战思想、体制编制、战场空间等,但通常首先体现和物化在武器装备上。例如,青铜器技术、车辆制造技术、火药技术、机械与蒸汽技术、电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发展直接助推了相关武器装备的革新。

关于战争形态,长期以来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讨论和研究。当前,对其“断代”标准、表述形式等有很多争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②参见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简称《军语》)中,将“战争形态”定义为“以主战兵器技术属性为主要标志的战争历史阶段性的表现形式和状态。如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等”。由此可见,虽然战争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可能受制于多种因素,但主要判断标志是主战武器装备的技术属性。虽然战争形态变化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生时间相比有一定的滞后,但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战争只能停留在原始时代。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战争形态的演变、作战方式的变革,也会反过来牵引武器装备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即作战需求的巨大牵引作用。正如意大利著名军事思想家朱里奥·杜黑所说,一个想要制造一件好的战争工具的人,必须首先问问自己下次战争将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科学技术进步、武器装备发展与战争形态演变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科学技术、武器装备与战争形态关系

二、现代化与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动态性概念,它在不同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建设重点。关于现代化的历史起源、形成过程、发展动因等,学术界有许多研究和争论。例如,其时间下限,公认为“至今日尚在继续”;其时间上限,有的认为工业革命是起点,有的认为文艺复兴为先导,有的认为英国等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为开端;等等。但是,就其核心内涵而言,应为吸取过去与现代众长之和,以适应现代并顺应未来的过程。关于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军语》中分别有其解释,两者归纳起来就是:运用现代文明创造的科技、教育、管理、文化等优秀成果,使国防(包括国家的武装力量、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设施、国防体制和国防管理等方面)和军队(包括武器装备、人员素质、军事理论、体制编制等方面)达到当代先进水平的目标、要求及其相应活动和过程的统称。由此可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强调的是运用现代文明创造的优秀成果、达到当代先进水平,而“现代、当代”及“优秀、先进”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最具代表性的科学技术。

“机械化”,首先是一个经济概念,其基本含义是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电力或其他动力来驱动或操纵机械设备以代替手工劳动进行生产。19世纪后期,以电力、内燃机等技术的发明与运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对包括军事在内的人类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军事领域的机械化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因是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并显示出很强的突击能力,其后坦克、飞机和军用电子装备等相继问世并被用于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机械化军事变革达到高潮,到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军事变革,经历了近百年历史。我军正是诞生于世界军事领域如火如荼进行机械化变革的时期,但在相当长的革命战争年代以及新中国的一段时期,由于受经济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等的限制,机械化建设举步艰难、发展较慢,在许多情况下是“徒步化”“骡马化”。新中国成立70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军机械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正因为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

“信息化”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起因是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迅猛发展催生了新军事革命。《军语》中对“军队信息化”的解释是:“在军队各个领域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改造武器装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聚合重组军队要素,提高体系作战能力,推进军队变革发展的目标、要求及其相应活动和过程的统称。”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军事强国的军队信息化建设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伴随着海湾战争的隆隆炮声,一场新的军事变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开启了一场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目标的新的军事竞争。党的十六大提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成为我军新世纪的奋斗目标。

关于“智能化”的定义或解释,学术界至今还没有形成共识,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对自身“智能”的理解还存在不确定因素。韦伯字典在解释“智能”时使用了“学习、理解、行动”3个基本词。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的出现,正是源于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以“无人化”为代表的“智能化”在军事领域已发展多年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再次使“智能化”在商业领域得到广泛而成功的应用,引发了军事领域智能化发展的热潮,军事智能化、智能化作战、智能化战争等主题受到军内外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美军将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作为优先事项,并发布了“人工智能国防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

图2 现代化与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

综合可见,无论是机械化、信息化还是智能化,都属于现代化范畴,它们分别为不同时代时段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建设重点(其关系如图2所示)。一方面,信息化离不开机械化、智能化离不开信息化。也就是说,机械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机械化的发展;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基础,智能化是信息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受限于世情国情军情,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点任务有所不同。人民军队建军以来,经过了徒步化、骡马化、摩托化、机械化等一系列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标志着我军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党的十八大提出“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军目前机械化建设接近基本完成,军队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是军队信息化。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这标志着我军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重点、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复合式发展阶段。

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与智能化战争

关于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多年来已有众多研究和实践,也形成了广泛共识。在《军语》中,将机械化战争定义为“主要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具有机动速度快、火力毁伤强、战场范围广、战争消耗大等特点。是工业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定义为“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由此可见,信息化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发展而来的信息主导的战争。一方面,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体是由机械化武器装备升级改造而来的,极大地提升了武器装备的效能;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进一步扩大了战场空间,将机械化战争时代的以陆、海、空为主的战场空间扩大到了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以及认知领域。

关于智能化战争的定义和解释,与“智能化”的定义或解释一样,目前没有统一的共识,大多数专家学者仅是基于目前的信息化战争特点规律和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走向进行了一些“预测性”的理论研究。客观世界由物质、能量和信息这3个基本要素组成,机械化战争是物质和能量主导,信息化战争是信息主导,那么智能化战争是否“人造的智能”主导?如果是,“人造智能”的科学技术发展如何?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科学、脑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等。近年来兴起的智能化战争研究的科学技术背景,更多的是基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虽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了一些突破和进展,在某个(或某些)具体应用上或功能上已经超过了人的智能,但还是具体的、功能性的,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距离“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还有漫长之路。即使人类能够创造出接近或超过人类智能的“物”,应该也会如基因克隆等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一样,受伦理、道德、法律等限制,前景也难以明晰。不过,关于智能化战争与信息化战争的关系,可以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信息化战争是智能化战争的初级阶段,反之,即智能化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的高级阶段;二是智能化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之后的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前者的理论依据是,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范畴;另一方面,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可以实现的仅仅是将现有的某个(或某些)信息化武器装备(包括信息系统)升级为无人的、可部分自主的武器装备。后者的观点是,基于智能科学的长远发展,即智能技术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未来将会实现大多数的武器装备(包括信息系统)的智能化(至少是自主化的),“人造智能”起主导作用。

图3 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与智能化战争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支军队如果落后于时代,落后于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展,就可能丧失战略和战争主动权。研究战争、设计战争,必须立足现实用历史的眼光展望未来,既需要从近期、中期、长远来研究未来战争,也需要从宏观上、中观上、微观上来研究未来战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战争的基础仍是机械化,在局部或微观上还可能呈现机械化态势,战争的主体形态将是信息化,部分领域将逐渐实现智能化、呈现智能化特征(如图3所示)。因此,为了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目标,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定遵循党的十九大制定的发展战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同时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国防机械化
美国如何“玩转”国防供应与采办
力促农业机械化 迈进农业“高质量”——聚焦《“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