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为“八一”南昌起义军站岗放哨的竹林赤卫队

2020-07-30陈文昭谢宝锋

源流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八一竹林老区

陈文昭 谢宝锋

揭阳市榕城区梅云街道竹林村,是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揭阳的红色根据地。这里的人民,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人民,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追求真理,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中与国民党反动派、土豪劣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为祖国作出巨大的牺牲。

竹林村,原名林厝寮,位于梅云西南端,背靠紫峰山,與普宁南溪竹浦村接壤。早年这里翠竹环抱,山地杂草齐胸,地理位置独特。1920年,全村200余户,900多人。在三座大山压迫下,80%的农户负债,加上沉重的苛捐杂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5年,共产党人卢笃茂、杨日耀等同志来竹林发展地下党组织,领导广大农民起来反对反动势力的压迫和剥削,鼓励群众团结起来,打土豪闹革命。当年10月,在地下党组织的支持引导下,在全县率先成立苏维埃政权竹林村农会,组建由80多人参加,配备土炮、大刀长矛的竹林村自卫队(赤卫队)。1926年12月成立中共竹林村党支部,杨日耀任支部书记,有党员14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打击土豪劣绅,收缴地主钱粮武器,拯救穷苦劳动大众,壮大声威。

1927年竹林赤卫队配合县农民协会和附件革命武装歼灭梅云汤前村反动地主武装,攻打普宁洋尾刘和南溪反动地主堡垒,枪决了作恶多端勾结国民党反动军阀的地主杨亚益,附近群众拍手称快。9月下旬,“八一”南昌起义部队进入揭阳城,竹林赤卫队100多人全副武装入城迎接,并为起义部队站岗放哨,担任向导,协助后勤,地下党领导人卢笃茂、杨日耀受到周恩来同志接见。

1928年2月,潮、普、揭三县反动武装2000多人,兵分三路“围剿”竹林村,企图扑灭革命火种,竹林村赤卫队在杨日耀指挥下,沉着应战,机动灵活打击敌人。一方面利用村周围有利地形阻击敌人,一方面迅速组织群众向山上转移,避开敌人,尽量减少损失。由于敌我兵力悬殊,赤卫队与敌人激战4小时后被迫转移,红色乡村落入敌手,全村被烧房屋288间,祠堂两座,村民衣物、牲口被抢光,村里8成村民被迫流落异乡。

碧血丹心献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竹林村中共地下党员杨日耀、洪圆鹭、杨张和、杨秋叶、杨老撞等一批革命同志英勇不屈,惨遭敌人杀害。先烈们为了祖国解放、人民幸福,用意志、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浩气长存的壮歌,他们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家乡人民心中。

竹林老区人民开拓进取 建设美丽家园

近年来,竹林村利用区位优势,推进经济建设,先后引进大兴不锈钢实业有限公司、紫峰不锈钢实业有限公司、美度有限公司、雅丽鞋业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到家乡落户,总占地面积350亩,改变了该村单一纯农的落后面貌。先后投资更换供水管道、整治排涝沟、田间灌溉系统、恳复村后山头 80多亩山地为观光型果园、改造旧寨场、建设老人活动中心、竹林小学,并设立革命教育基地。

竹林村保留着一批清代民居及古祠堂、寨墙、寨门,1982年,香港无线电视台电视连续剧《十三妹》剧组曾到村里,利用清代居民建筑拍摄外景。而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老区村,村里更有一批革命烈士故居、革命遗址,以及紫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文化景点,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2012年,竹林村整合这些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化阵地,并朝着把竹林村打造成集文化休闲旅游、影视拍摄和古民居保护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文化基地。从当年起,陆续有游客到村里游赏古居民和红色文化景区。2013年,梅云街道依托竹林村和相邻的另一个老区村群光村,创建了梅云街道廉政教育基地,随后,一批街道、区、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陆续前来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廉政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竹林村两委营造良好招商环境,推动经济大力发展。该村鼓励村民种植经济价值高的药材及农产品,党参、牛膝、鱼藤、甘蔗、荔枝、淮山等已成为该村的特色产品,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切实改变了老区村的落后面貌。

至2020年,竹林村村民的衣食住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从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大部分村民从狭小的泥瓦房搬进了宽敞的楼房;交通从偏僻闭塞到四通八达,村道从泥沙土路到水泥大道,并配套了路灯、视频监控等设施;学生就读从破旧祠堂到楼房式的新校舍;村民饮用的食用水从地下水到村自建水厂引来的山泉水;摩托车、小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老区人民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现在的竹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安居乐业,治安稳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猜你喜欢

八一竹林老区
寻访竹林隐士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竹林奇俊
楼顶竹林间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八一”赞歌
美丽的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