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外山中茶外茶 只为茶香做痴人

2020-07-30李金贵李霓陈再雄

源流 2020年11期
关键词:纳雍县茶业茶园

李金贵 李霓 陈再雄

他笃信:茶有灵性。

从把一株茶树苗栽种到土地,到采摘第一片新茶,冲泡出第一缕茶香,他始终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人茶合一的境界。

一山一水一茶樹,一片好茶园就是一片好土地的恩赐,每一片茶叶上都沉淀了大自然的精华,凝聚着茶园管护人员的心血。种茶人、采茶人越是用心用情,这自然的积淀就会越浓厚。

一叶一芽茶香浓,品一杯好茶就能够感受到制茶人的深情,唯有制茶人对茶的一片赤诚之心,才能把沉淀在茶叶里的自然精华呈现。

他所追求的是把每一片茶叶都做到第一和唯一,品一杯茶,不仅能品出茶里的山河岁月,也能够感受到杯中茶的艺术美感。他所期望的是绿水青山孕育的茶园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幸福乐园,山川因茶而美、百姓依茶而富、梦想伴茶绚烂。他是纳雍县山外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光举,一个痴迷茶叶的逐梦人。

茶缘:梦想与挚爱结晶

对于李光举来说,种茶不仅是对父亲爱树爱绿,打造绿水青山遗志的延续和继承,种茶也为他种下了与妻子徐霞相伴一生的美好情缘。这份深沉真挚的情缘,源自于他对茶的热爱与执着,陪伴和激励着他一路向前。

2010年,李光举从父亲李庭文手中接下了纳雍县姑开乡永德村1000多亩的板栗基地,开始了他的种茶梦。然而茶树苗种下的第一年就遭遇了大旱,为了让茶树苗能够存活,李光举雇用了20多辆农用车拉水浇苗,在他的辛苦努力下,茶园的茶树苗成活率达到了80%。从2010年到2013年,整整三年的时间,李光举一直在茶山上种茶。2013年,李光举的茶园正式投产,三年磨一剑,三年的时间,李光举克服种种困难,在种茶上获得了成功,在制茶上也从一个门外汉练就了真功夫。

在2013年10月举办的贵州省首届“黔茶杯”名优茶评比中,李光举的茶业公司生产的彝岭苗山茶荣获了特等奖,也是在这一年,与李光举素不相识的徐霞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来到纳雍县电视台工作。

2014年,徐霞慕名而来纳雍县山外山茶业有限公司采访李光举,这一次采访,成为了李光举与徐霞美好情缘的开端。徐霞回忆,当天来到公司,李光举为她冲泡了一杯茶。“看着杯中的茶,我感叹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茶。”徐霞说,那一杯茶是她在此之前“喝过的最好喝的茶”。采访中,李光举种茶制茶的故事以及对茶的那一份热爱与执着深深感染着徐霞,两个陌生的人,就这样因茶而结缘。

2014年,李光举的公司面临严重的资金困难,他四处借钱筹资,依旧解决不了公司的资金问题,最后的希望就是向银行贷款。然而,向银行贷款,需要有公职人员担保,亲戚朋友看到李光举面临的窘境,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担保。“当时了解到他面临的困难,甚至可能等不到我采访他的节目播出,他的公司就面临倒闭。”徐霞说,“李光举从一个制茶的门外汉,仅用一年的时间自学炒茶,就获得了毕节市在贵州省‘黔茶杯名优茶评比上的首个特等奖。一个有梦想的人,不能因为钱而放弃了梦想,这样太可惜了。”

在李光举的公司因严重资金短缺面临破产倒闭的至暗时刻,徐霞告诉李光举:“我愿意为你担保贷款。”一个与李光举萍水相逢,只是因为一次采访,被李光举对茶的那一份热爱与执着深深打动的山东女孩徐霞,为李光举的公司向银行担保贷款500万元。这500万元的贷款,解决了李光举的燃眉之急。“我当时就想,为这么一个有梦想、这么热爱茶的人担保,是值得的。”徐霞说。

然而,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徐霞来说,她的这一举动,让她成为了亲戚、朋友、同事眼中的“傻子”。

接下来,在与李光举的交往中,徐霞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李光举对茶业梦想的那一份痴迷和执着。2018年9月,徐霞与李光举步入婚姻的殿堂,一个来自于山东省济南市的勇敢女孩与一个土生土长于贵州乌蒙高原的追梦男人结合在一起了,一个对茶叶有特殊情怀的女孩和一个对茶叶痴迷追求的乌蒙汉子走在一起了—“他为做一杯好茶,筑梦追寻,我愿意用我的爱与担当为他守望相伴。”打开徐霞的朋友圈,有这么一句话诠释着徐霞与李光举的这一份因茶而起的挚爱情缘:“云水天涯,相逢人间一杯茶;这个春天,只喝彝岭苗山茶。”

徐霞说,一年到头,李光举大部分时间都在茶山上度过。每收获一份茶叶,对于李光举来说,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凝聚了他心血与汗水的艺术臻品。

茶路:至臻茶技誉满逐梦路

2013年,李光举在茶山上建立了厂房。厂房建立以后,李光举就以厂为家,从茶树苗栽种、茶园管护到茶叶加工、销售,每一个程序、每一道工序,他都全程参与。

“为了真正了解茶,了解一斤茶需要多少颗芽头,他亲自一颗一颗地数,最后数出来了,2.6万颗左右。”徐霞说,“为了苦练炒茶技术,李光举一锅一锅地炒,上千次的尝试,曾经握笔杆子的手烫出了无数水泡,一圈一圈缠着创可贴还继续炒茶。”

为了炒出满意的茶,整年没有卖出一斤茶,茶青全部用来做实验,炒了又倒,倒了再炒。“我觉得我炒的茶不好,我就不让它流向市场。”李光举说,“做任何事情,尤其是做茶叶,我不会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

天道酬勤雕琢茶叶精品,至臻茶技誉满逐梦之路。自2013年纳雍县山外山茶业有限公司投产以来,公司生产的“彝岭苗山”牌绿茶和红茶,先后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得茶王、特别金奖、金奖、特等奖等奖项。每一年获得的奖牌,都凝聚着李光举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的苦心研究,每一枚奖牌,都是李光举在茶叶逐梦路上迈出的铿锵步履—2017年,公司生产的茶叶获得两项国家级大奖,分别是2017“中茶杯”第一阶段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和2017“中茶杯”第二阶段名优茶评比特等奖,总分排名全国第四;2013年至2018年,连续五年荣获贵州省“黔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2017年、2018年排名全省第一);2018年,荣获贵州省古树茶斗茶赛“茶王”称号;同年,获得贵州省茶业史上首个特别金奖;2019年,荣获贵州省古树茶斗茶赛金奖;同年,在世界红茶质量评比活动中获得金奖,总分排名第九;2015年至2019年,荣获毕节市“奢香贡茶杯”斗茶赛冠军……李光举的每一本奖证、每一份荣誉都凝聚着他的心血,走进他的茶业公司,就能够深切地体会到陈列在眼前的那一本本证书、一枚枚奖牌的重量。

但是,在李光举看来:“这些荣誉的获得都离不开腳下的土地,更离不开这土地上的每一个淳朴勤劳的人民。”

茶业:绿水青山茶美人富

“甘泉伏流自天上,万壑幽深结灵气。彝岭苗山茶飘香,云欢雾舞歌飞扬。”每到采茶季节,总能听见从姑开乡山外山茶园传来的悠扬的采茶歌声。

云雾萦绕着茶园,歌声流转在云雾间,一垄垄茶丛中,采茶人们的巧手在舞蹈,欢声笑语间,一颗颗芽头成为杯中的茶香,一缕缕茶香又变成老百姓脸上洋溢着的增收致富的笑靥……这样的画面,正是李光举在建立茶业公司之初的愿想,这样的愿想正在李光举对促进茶业发展的那一份痴迷中变得越来越美好。

好山好水出好茶。纳雍县山外山茶业有限公司位于纳雍县姑开乡永德村,公司在永德村和寨块村累计种植茶树3600亩,荒山变成了茶园,绿了群山,富了农民,美了梦想。2012年,公司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清洁化茶叶加工厂,引进绿茶、红茶生产线各一条。公司茶叶基地平均海拔1850米,土壤呈红棕色,PH值在4.8-5.0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高水润、云腾雾绕。走进公司茶园,就像置身于“茶种在山上、山种在云中”的景观之中,“高山”“生态”“有机”成为了茶叶最靓丽的标签。

公司的茶叶基地覆盖姑开乡5个村30多个村民组,这里是苗族、彝族同胞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感恩于这片沃土,公司生产的茶叶产品为具有地理和民族特色的“彝岭苗山”牌系列高山生态有机茶。按照“高山、生态、有机”的标准,坚持“把每一片茶叶都做成精品、做成艺术品”的理念,让广大消费者喝上健康茶、放心茶。“彝岭苗山”牌绿茶,汤色清澈、绿中带黄、香浓味甘、口味醇正,有“杯中芭蕾”之美誉;“彝岭苗山”牌红茶,汤色金黄,带有淡淡的蜂蜜香和玫瑰香。

逐梦茶叶出精品,为报桑梓苦且甜。公司成立至今,一直秉承“在探索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树品牌、在发展中惠民生”的理念,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在做大做强品牌的同时,公司积极肩负起社会责任,投身于脱贫攻坚事业中,每年在基地管护、茶青采收等方面为周边群众提供务工1.5万人次,支付村民劳务费110万元。

走过一山又一山,好茶就在山外山。李光举介绍,下一步,公司将在把现有茶叶基地管护好的同时,走好“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坚持品质第一、做好市场营销、更新生产设备,不断提高茶叶生产能力。在人才储备和品牌打造上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为公司的发展注入厚重的文化元素,在追逐茶业梦想的路上,打造一个绿水青山,一个茶香浓、人富裕的茶业发展高地。(作者单位:毕节试验区杂志社)

猜你喜欢

纳雍县茶业茶园
茶园飘香
江苏民革助力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脱贫出列
茶园之晨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湄潭茶园
贵州茶业大事记
茶园观色
纳雍县委离退局组织离休干部进行健康体检
纳雍县委离退局开展“三爱一践行”主题教育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