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鹤山百企扶百村成果丰硕

2020-07-30何翔

源流 2020年11期
关键词:贫困户农户

何翔

鹤山市的企业与企业家,响应市委市政府 “百企扶百村”的号召,积极参与老区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从2016 年到2019年底四年间,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的有效帮扶,全市11条行政村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740 户,2502 人,当年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脱贫标准,基本实现脱贫目标,在奔康路上阔步前进。

产业帮扶,变“输血”为“造血”

鹤城镇热心企业家伦氏姐弟,是当地扶贫的坚定支持者和合作者。他们创办了福伦龟业养殖公司,致力养龟产业20多年,拥有20公顷养殖场地,总投资近亿元。

伦坤是伦氏姐弟中养龟好手,有30多年的养龟经验。他深有感触地说:“我能养龟致富,也相信可以带动更多贫困户养龟致富。”2017年,鹤城镇作为首批试点、5户贫困农户与福伦公司就草龟养殖项目签约。镇政府投入12万元,为贫困户建设可养殖500只草龟的温室。福伦公司为他们提供龟苗、技术和保底收购。至2019年,平均每户年增收4400多元,最高吕金培户获6000元收入。利润不算高,但仅是利用业余时间增收,最大限度地开拓了贫困户的收入渠道。

如果说养龟能致富,双合镇的菜农致富路子也很宽。2010年,鹤山市政府在双合镇建成一个面积达7500亩,总投资9500万元,有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招商引进轩宝、品自、瑞农、锦兴4家有规模的蔬菜生产企业。这些农企本着带动农民致富、互利共赢目的,通过租用园区土地,聘请当地农民,连片开发300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

坐落在双桥烈士纪念碑下、占地1100亩、200多员工、年产5000吨的鹤山轩宝蔬菜农场,是双合镇的农业龙头企业,被定为广东省“菜篮子”生产基地。该场发展了200多农户为合作伙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聘请经验丰富老农为合作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产品保底收购。该场每天产量在6000公斤到7500公斤之间,每日采摘的蔬菜品种有菜心、白菜、芥兰、辣椒、番茄等不少于5种。仅蔬菜一项,该场合作农户年均收入5-6万元以上。

此外,从事各项产业、如龙口镇的花卉业、古劳镇的水产养殖业、宅梧镇的水果等产业的贫困户,在当地龙头企业和企业家的帮扶下,生产得到长足发展,脱贫致富迈出大步。

村民变“股”民,收入节节高

2018年秋,金风送爽。坐落在宅梧镇堂马老区村的宅梧小学屋顶上,覆盖着一排排多晶硅面板,在阳光的映衬下,犹如一个个波光粼粼的湖面,形成一幅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在该镇光伏电站,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合闸声,宅梧镇镇长黄明广合上了全镇第一个光伏电站的开关。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通过50千伏线路输送到电网上。至此,宅梧镇4个光伏扶贫电站实现全部并网发电,当年入股的村民每户增收2000多元,群众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宅梧镇扶贫办的同志借鉴外地经验,认为光伏项目符合宅梧实际。于是,在市供电部门的帮扶下,2018年初项目动工,当年秋投入营运。“光伏扶贫电站属于一次投入,多年受益的项目,每年的收益回报率相当可观,扶贫户将扶贫款投入到這个项目(每户入股2万元),能够取得长期收益。”宅梧镇副镇长施志文说。

据悉,宅梧镇光伏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为200千瓦。项目总投资190万元,年发电量为240000度。每年根据发电净收益分配给入股的贫困户,确保带动劳动能力弱、无稳定收入来源贫困户每户每年实现增收2000元以上,目前,入股受惠贫困农户达95户,还可连续受益10年以上。

迄今,雅瑶、龙口、桃源、鹤城、共和、址山、宅梧、双合等老区镇及部分老区村的光伏发电站已建设完成并网发电。全市光伏发电站建设项目总投资1002 万元,涉及入股贫困户487 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

入股模式在各地广泛运用。古劳镇茶山村从2019年起,采取“公司+茶园+扶贫户”模式,按三年为一期,出资人按每亩茶田每年20000元,三年合共提供资金60000元给古劳镇茶山村茶叶生态园,茶园每年以等价20000元的茶叶抵顶给出资人。出资人每年向帮扶对象(1户1亩)支付5600元的收益,帮扶对象还可到茶园务工领取工资,掌握种茶技能。

目前,全市有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东古食品酱料有限公司等21家民营企业,共出资126万元认种了21亩茶田,支持21户贫困农户投身种茶行业。迄今茶园已种植了雪芽、金牡丹、黄金芽、英红九号、茶山一号等优质名茶品种260亩,所出产的茶叶不仅受到四方顾客的青睐,茶山生态园亦成了古劳镇的特色旅游景点,来品茶、体验茶文化的游人络绎不绝。

促就业,断穷根

鹤山市扶贫办庄主任认为,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起主导作用,帮助贫困户就业是断穷根的最佳办法。近几年,鹤山市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服务,并大力实施“公益性岗位”,建立“扶贫车间”等吸纳贫困户就业。如全市在多家厂企建立16个扶贫车间和爱心车间,为200多贫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其中部份还是残疾人员。而这些就业贫困户,大多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如雅瑶镇的何红梅,家境穷困,自就地进入鸿兴印刷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作后,每月收入3000—4000元,她的丈夫也被推荐到市内一家餐馆做厨师,一个月收入也有4000多元。

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之目标,近年,鹤山市大力推进技能培训,使贫困家庭的成员掌握一技之长,顺利融入社会。此举对一些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贫困村民,无疑是雪中送炭。

该市的技能培训,包括学习驾驶叉车、五金电器、点心制作、理发美容、电脑操作以及家政服务等热门专业。学期有长有短,时间灵活,白天晚上均可。宅梧镇村民梁有成,自参加树人职校短期的糕点制作培训后,掌握一门中式点心制作技能,经学校推荐到市区一家面包店当上一名中式面点师,月入3500元。该镇农妇张桂珍,经过家政培训,到广州红海人力资源集团公司江门分公司当了一名育婴员,月工资4000多元,有了这笔刚性收入,全家生活大为改善。

鹤山市有树人、生力华、新民等几家民办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经推荐入学的学员,其学杂费全免,由市财政统筹解决,使贫困学生安心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迅速融入社会。几年间,全市实现就业人口达1026人,户均就业1.55人,占建档立卡帮扶人口近一半。

猜你喜欢

贫困户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真心帮扶贫困户的“甜蜜事业”
粮食日 访农户
加价收购贫困户小麦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