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茶阳镇擦亮“红、古”双色品牌
2020-07-30刘远来何晓
刘远来 何晓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茶阳镇原为广东省大埔县老县城,位于汀江下游、粤闽两省三县交界处,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有“千年古镇”之称,又是粤闽两省三县十二个乡镇的重要贸易集散地。境内文物古迹、红色旧址众多。
近年來,该镇按照大埔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保护性开发利用境内名人名居和红色革命旧址,串珠成链,着力打造一批融合人文历史和红色教育的精品旅游线路,引人入胜。
深挖“古色”资源,激发内在魅力
茶阳镇内有大埔县首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父子进士”牌坊、长达一千多米的粤东最大的骑楼群等名胜,还有邹鲁故居等名人名居,古香古色,值得一探。
茶阳古镇的代表—“父子进士”牌坊,坐落于大埔中学前,牌坊结构严谨精致、造型美观大方、雕刻工艺精湛,高12.5米,宽4.65米,共为三层檐顶,是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精品。据了解,“父子进士”牌坊是“恩荣”牌坊,属于由中央政府出钱制立的牌坊,可见其地位之高。牌坊前左右两侧分别有两块旗杆夹石,分别写着“大明父子进士饶”和“大清父子进士饶”。明嘉靖与万历年间,茶阳人饶相和他的长子饶与龄先后进士及第;到了清朝,嘉庆和道光年间,茶阳人饶芝和饶褒甲,则又是另一对父子进士。
在牌坊后面的是大埔中学,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由国民党元老、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等人创办于1904年,至今已经快120年。据了解,在1946年,这所学校改为省立,经费改由省府直拨,学校广纳名师,连闽西、闽南各地学子接踵而至,当时的大埔籍军政要员邹鲁、罗卓英、范汉杰、罗明等人均纷纷把自己的子女送至此学习,曾经盛极一时。
修缮邹鲁故居,发挥名人效应
邹鲁是中山大学首任校长,是中山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椿森第”位于大埔县茶阳镇,民国时期,邹鲁学成为官后,念其父母养育之恩,在其出生地“邹寿庐”原址上出资重建“椿森第”供其父母居住。由于年久失修,邹鲁故居的墙面、木屋架、门窗、楼梯等已经严重损坏,大埔县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于今年五月下旬对“椿森第”建筑整体进行修缮,在外观修缮上,大量采用古法维修办法和技巧。
“以主大门区域上方狮子灰塑为例,我们对细节的刻画还是通过纸筋灰造型这一灰塑传统修复工艺完成,工匠需要具备很高的技巧,才能令灰塑表情栩栩如生。”负责修缮的雕塑师杨奇平说。目前外观工程已经完成。
下一步,“椿森第”将由中山大学负责进行内部的装修和布展,目前已经开始布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布展的主要内容是邹鲁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教育理念,预计近日可以向公众开放。
整合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品牌
茶阳镇有高乾埔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大埔前期农运革命旧址“义训堂”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该镇北部、闽粤交界处的茅坪村甜祝自然村和高乾自然村,是两个隔山相邻的革命老区村,是当年闽粤赣边区根据地。高乾自然村的严氏祠堂(昭稳堂)是大埔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旧址,甜祝自然村的斋塘下蓝头窠是当年闽粤赣边纵驻扎地。甜祝自然村有500多人,四面高山密林,在上世纪80年代开通简易村道以前,只有一条约5公里的陡峭崎岖的羊肠小道与外界茅坪村主村相连,在半山腰踩出的土路蜿蜒盘旋,有些地段是深不可测的峡谷。
大埔县被确定为原中央苏区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高乾、甜祝这两个革命老区村开通了水泥硬底公路,村里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大埔县老促会也多次组织调研组,到埔北地区茶阳镇的高乾、甜祝等革命老区村进行实地专题调研,并综合县、镇、村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经慎重研讨后,认为:制定规划,加大投入,整合高乾、甜祝、丰溪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做大红色版块,精心打造闽粤赣边区大埔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大埔县正在建设中的三河坝干部学院提供鲜活的红色教育资源,提供高标准的高水平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太宁村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客家围龙屋—义训堂,是早期大埔县委机关办公旧址,大埔农运先驱饶龙光的故居,饶龙光也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张鼎丞的入党介绍人。
据饶龙光烈士的侄孙饶超然介绍,当时朱德、陈毅夜宿太宁,后来从这里开始上井冈山。他说:朱德率南昌起义军的后卫部队进驻县城,看望驻守县城的太宁农军,然后赠送150支长枪,这些长枪后来成为闽粤边境的革命火种。
“无论在大埔,还是整个梅州,太宁的农民运动比较早开展。在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的过程中,太宁农军已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行占领了当年大埔的县城茶阳,支援了留守三河坝的部队。”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姚意军说。
2017年以前,义训堂因年代久远而残旧不堪,太宁村被广东省委组织部定为“红色党建示范村”后,对义训堂进行修缮并布展,在保持原貌不变的情况下,还收集、整理了民间收藏的革命斗争史料和烈士遗物,丰富展品内容,传承红色基因,吸引不少游客前往参观学习。
完善基础设施,助力乡村振兴
茶阳镇在着力打造精品旅游路线的同时,着力加强对茶阳境内的革命遗址、特色古民居、名人故居等红色、古色资源的普查工作,形成茶阳旅游名录,并加快邹鲁故居“椿森第”、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修缮布展工作,极力推动县委办公旧址、县委大礼堂、“左联”成员饶彰风故居“济美楼”的修缮保护工作,加快骑楼老街的升级改造,完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停车场建设等配套设施,提高茶阳的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游客旅游满意度。同时,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茶阳农产品、民宿、农家乐等产业链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镇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和‘古色资源,打响‘千年古镇·红色茶阳的品牌。”茶阳镇党委书记吴萍萍说,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把茶阳镇打造成“北部商贸集散地和人文旅游重镇”为目标,充分发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优势,抢抓革命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机遇,擦亮“千年古镇.红色茶阳”的文化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