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教育为抓手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2020-07-30王贵梦
王贵梦
摘要:当代新青年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而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其有效运用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迫切需要以劳动教育为抓手,通过明确运用原则、推进课程升级、加强师资建设、优化阶段衔接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并加强制度保障、资源保障和组织保障,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运用;重要意义;具体要求;保障条件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切实提高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重视劳动教育的作用。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其重要价值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时代要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认为,“劳动教育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1]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提出,“劳动能够培养身心两健的人、独立自由的人和全面发展的人。”[2]在教育竞争和人才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着眼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突出了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因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把大中小学的思想教育和劳动知识的传授、劳动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和做人做事等。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之一,其基本任务就是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和优良品质,获得一定的劳动知识与能力,并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强健体魄、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由此可见,将劳动教育贯穿大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将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突显了劳动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将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劳动教育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课堂理论讲授是目前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众所周知,课堂理论教学大都以间接经验学习为主,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理论讲授获得关于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律的理论、原则。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虽能使学生掌握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却不能及时有效地将之运用于社会实践,从而导致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脱节,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发挥。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劳动成人,真正的劳动促进人的体力、心智和道德的发展与完善。”[3]作为直接经验重要获取渠道的劳动教育,是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的理论传授缺陷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之一。通过开展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得以迁移和拓展,还可以使学生的心智和品性得以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因此,遵循教育规律,以劳动教育为抓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贯通各学段,将其纳入学生的綜合素质测评和课程的考评体系,不仅可以将理论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良好品德的践行与养成有机结合起来,还为当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提供了有效思路,是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三)劳动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需要
2019年6月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应有地位。”[4]要求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等。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创设教育实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行动中反思,以切实达到教育目标。以劳动教育为抓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融通书本理论与生活世界、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还有利于理论学习的有效迁移和创造性转化,是理论学习和书本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理论教学理念转化的综合体验,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效运用的具体要求
作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发展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大中小学应主动把握新形势新挑战,积极转变,以劳动教育为抓手,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确运用原则、推进课程升级、加强师资建设、优化阶段衔接,力争为祖国培养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明确运用原则
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但不容乐观的是在当前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劳动教育运用不充分,存在诸多问题,其根本就在于师生没有充分明确劳动教育的运用原则,从而导致其有效运用差强人意。因此,立足于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积极引导师生明晰劳动教育的运用原则以起到转变错误思想,矫正不良态度,纠正不当行为的重要作用。具体原则在于:一是导向性原则,即劳动教育的重点是教育,是一种“依存自觉意识、自觉追求和自觉行为的过程”[5],因此教师要通过理论传授和组织劳动的方式对学生施加教育,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受教”中学会“自教”;二是有效性原则,即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实践锻炼,在劳动中体验到充实感和幸福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而不是一味流于形式而应付了事;三是适宜性原则,即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既要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又要符合相关课程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各阶段学生开展不同的劳动教育活动。
(二)推进课程升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劳动教育这一教育内容和方式重视不足,“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组织管理不到位,形式大于内容、脱离实践”[6],迫切需要引起重视,而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升级,就是有效改变现状的关键所在。第一,课程内容升级,需要突破传统粗重体力劳动的局限性,根据大中小学各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生活劳作、社会服务、创新创造等层面设计系统化的劳动教育内容,同时注意保持教育的连续性,由浅入深地建立涵盖各学段的目标明确、衔接有效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第二,课程运行升级,需要打破“命令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劳动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协作性,倡导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第三,课程实施升级,需要打破传统的“走过场”的粗放式劳动教育形式,通过体验式和开放式的教育形式,联合校内校外,打通课上课下,联动家庭、学校和社会,衔接各个学段,构建综合、连贯的课程实施渠道,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真正将理论转化为自身的内在操守和行为准则。第四,课程评价升级,即改变以往的单纯定性评价形式,注重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评等方式对个人和整体进行表现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理解与获得,构建多样、完善、客观的评价机制。
(三)加强师资建设
针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运用劳动教育的质量不高、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我们应及时加强师资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从而提高教师运用劳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学技能。具体而言,一是定期开展教师研讨和培训活动,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观摩等培训形式来提高教师对劳动教育的专业认知,帮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理念、把握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等;二是组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集体备课,加强不同学段教师的面对面交流,相互交流教学设计及教学心得,共同提高教学能力;三是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各学校可根据劳动教育的具体形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业化指导,以提高劳动教育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四是制定规范的评价标准,各学校应秉持公正、全面的原则制定教师评价标准,从课前备课、课堂实施、课后实践指导、学生能力提升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
(四)优化阶段衔接
由于受教育者年龄心理发展和思想水平发展存在差异,必然要求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中的有效运用要根据学生阶段特点和教育目标要求来优化阶段衔接,遵循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切实加强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首先,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应重在生活化教学,以学生生活为主线,通过教学模式的生活化与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情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的光荣。其次,中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应重在活动型教学,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通过“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组织序列化、贯通化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品德,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的优良品质,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然后,大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应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融多个教学环节为一体,启发学生缜密思考,理性分析和看待劳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养成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劳动实践中,做到知行统一。由此,在厘清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三阶段的基础上,明确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并进一步注重相同、相似主题的教学衔接,将有助于优化阶段衔接,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推进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有效運用的保障条件
新时代以劳动教育为抓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提供的保障。因此,我们可以从制度、资源和组织三方面着手为其有效运用加强保障,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发展。
(一)制度保障
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劳动教育制度是有效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首先,立法部门可在相关的教育法规中进一步明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法律定位;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则可以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纲要、相关课程标准等;最后,学校内部则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学生劳动评价制度,将劳动评价记入学生期末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评价内容包括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与此同时,还可以探索有利于开展劳动教育的组织管理制度、交流互动制度、奖惩制度等,以此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助力。
(二)资源保障
加强资源保障,将促进以劳动教育为抓手的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劳动教育组织者和实施者的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在活动设计、时间安排、工具器材和教学环境等方面予以平衡,加强保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基地、工厂、田园及其他社会资源,重视构建网络等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场所和实践平台。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组织保障
以劳动教育为抓手,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德育与智育管理部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学校领导与思政教师间统筹联动、分工协作、信息互通的组织机制以加强保障。具体而言,一是可以成立国家和地方的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优化各学段劳动教育的组织管理模式及教育教学的结构化调整;二是可以由国家教材委员会负责统一进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统一规范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三是各级学校可以设立专门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劳动教育的一系列相关工作,以确保责任到人、有效实施,同时明确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
参考文献
[1]董宝良.陶行知教育名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谢丽玲.劳动教育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卢梭劳动教育思想述评[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2).
[3]游蠡.劳动以成人:乌中斯基劳动教育思想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 (3).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 2019-06-23.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7/t20190708_389416.html.
[5]陈理宣,刘炎欣.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基础关联和价值彰显[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
[6]冀晓萍.劳动教育将全面突围[J].人民教育,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