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沃土已成,丰收在即
2020-07-30许俊豪
许俊豪
来自马来西亚的毛燕经过挑毛、风干定型、检验等加工过程后,送往中国各地市场,这已经成为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燕窝加工贸易基地的日常。马来西亚毛燕等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从无到有,是中马钦州产业园区8年建设发展的成果缩影,向外界宣告着中马产能合作的“土壤”已经培育成熟,更多的成果将在其中产生。
现代化国际合作园区规模初具
2012年4月、2013年2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先后开园,共同开创了“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探索和积极实践。从那时起,中马钦州产业园这片土地翻开了历史新篇。
8年时间里,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产业项目和城市建设项目建设齐头并进,一座宜商、宜居、宜游、宜工、宜学的现代化国际合作园区拔地而起。
目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范围已达到23平方公里,初步构建了以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其中,鑫德利光电、凯利数码、慧宝源医药、科艺新能源、浦晶光学、天昊生物、由你造3D打印等10多个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项目相继实现投产,投资100亿元的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中盟新能源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也陆续开工建设。2019年,中马钦州产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30亿元。
城市功能项目配套建设方面,电子信息产业园、中马国际科技园、智慧物联产业园、青年公寓等项目先后投入使用,互联网创教空间、红树林安置小区、扶贫创业小镇、“四个一”城市综合体、中小学校、专家公寓等配套服务项目基本建成,很好地服务和支撑着产业发展。
而在1000多海里外的马来西亚东海岸,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姊妹园——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同样发展得有声有色,港口、工厂、服务区正在加快兴建,钢铁、铝加工、陶瓷制品、造纸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项目也在加速布局之中。隔着重洋,中马“两国双园”形成遥相呼应、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马产能合作取得初步成果
马来西亚是世界第二大燕窝生产国,而中国一直是马来西亚燕窝的主要消费地和出口市场。2013年起,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发挥国际园区优势,深入推进与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优势产业合作,将燕窝产业作为园区重点发展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予以推动。
2016年《关于马来西亚输华毛燕的检验检疫和兽医卫生条件议定书》签署之后,园区进一步加快推进燕窝产业项目建设,逐步建立了燕窝产业社区、燕窝加工贸易基地及产业配套设施、国家燕窝及营养保健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马来西亚进口毛燕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并专门出台了支持燕窝产业发展办法和鼓励燕窝企业入园优惠政策,给入驻园区的中外燕窝企业提供租金、税收等特殊优惠政策。
如今,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已经建成中国首个集燕窝进口、检测、交易、加工、研究、检验、溯源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也成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推动中马两国产能合作取得的一大成果。截至2020年4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已签约入驻燕窝企业11家,半数以上是马资企业,其中8家已经获得中国海关总署批准的毛燕进口加工资质,3家已开工投产。燕窝加工贸易基地全部投产后,可引进毛燕加工、即食燕窝企业50家,年加工毛燕可达500吨,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沃土”已成,期待更多合作果实
经过8年的努力,中马“两国双园”合作的设想和规划正一步步变成现实,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内的中马合作“热土”也愈加肥沃。随着“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也将再次提速。
总结中国园区发展型态从工业集中区型(1.0版)到产城融合型(2.0版),到科教创新型(3.0版),再到自由贸易区型(4.0版)的发展历程后,中马钦州产业园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以规划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园区为导向,以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架构为依托,把探索建设具有自由贸易功能的第四代开发园区作为新的愿景,将致力于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教和人才资源富集区、国际合作和自由贸易试验区。
作為中马两国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立足当前,推进中马两国燕窝、清真食品、橡胶、冶金、化工等传统领域的产业合作之外,还将着眼未来,加强信息技术、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合作。
接下来,朝着“中马合作旗舰项目”“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的目标,相信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这片沃土将收获更多中马合作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