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

2020-07-30许景山

经营者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业绩评价

摘 要 经营者业绩评价是现代企业管理必不可缺的管理手段之一。然而考核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运用不当可能产生负面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评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管理咨询项目经验,提出经营者业绩评价的相关建议和策略,供国有企业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经营者绩效 业绩评价 EVA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评价的目的

(一)监督和反映企业战略目标的执行情况

业绩评价是检查企业经营者在某个考核期间的经营业绩成果及战略目标实现与否的主要手段,通过业绩评价能够反映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年度重点工作的具体完成情况,定期对组织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够反映出战略目标与实际执行状况的差距,从而发现经营管理的不足,为后期企业绩效改进提供分析依据。

(二)寻找绩效改进策略的依据

通过经营者业绩评价,能够挖掘和发现企业目前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深入剖析相关问题后,可以从中发现隐藏在表象之后的系列本质问题,促进管理者积极寻找绩效改进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实现组织绩效的改进,不断提升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三)作为经营者报酬确定的依据

一般而言,根据事先约定的经营目标任务以及企业的薪酬考核制度,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评价结果可以应用到企业经营者的绩效奖金分配、职位调整与晋升、未来薪酬等级确定等方面,建立绩优者奖励、绩差者扣罚的报酬体系。促进经营者为组织业绩不断努力,提升经营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终实现企业与经营者共赢的局面。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是确定其实际报酬的主要依据。

二、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现状

(一)国有企业通常采用EVA为主的考核指标体系

国有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考核体系。EVA以企业价值增量作为衡量标准,能够将企业经营目标与评价指标进行有机统一,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相对于净利润、投资回报率等纯财务指标,EVA的内涵更丰富,可以克服经理与企业在绩效目标上的不一致。同时,EVA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规模差异、财务取向、短期取向以及结果取向都会增加EVA在业绩评价过程中的难度。

(二)考核内容覆盖面广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制定经营者的考核指标时通常考虑较为全面。除了EVA为主的经济性指标外,还需要考评企业社会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及管理水平在集团内的排序等等。逐步形成以EVA为中心的“1+X”考核体系。

(三)需符合国资委的管控要求

首先,企业及其员工的经营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企业章程、规章制度以及国际条约、规则等要求,加强合规考核评价,把合规经营管理情况纳入对各部门和所属企业负责人的年度综合考核中,细化评价指标。对所属单位和员工合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作為员工考核、干部任用、评先选优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另外,国有企业非常强调企业文化、党工团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合规文化,通过制定发放合规手册、签订合规承诺书等方式,强化全员安全、质量、诚信和廉洁等意识,树立依法合规、守法诚信的价值观,筑牢合规经营的思想基础。

三、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分注重短期效益,战略性工作考虑不足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考核越来越强调经营业绩导向,以业绩论英雄,这比以往的“大锅饭”模式有很大进步。但对于业绩的理解有时候还过于片面。从财务报表看,企业的净利润、营业收入、EVA、EVA率等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当年的经营成果好坏,是企业经营者业绩的重要体现。但由于会计计量的局限性,会计只反映历史的经营业绩,对未来的经营业绩没有预测功能,这可能导致经营者为了拿到当年的优秀考评结果和短期的高额考核奖金而放弃长远的战略性投资项目,产生短视行为,从而失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财务指标的统计口径与考核要求存在差异

由于EVA绩效考核指标是依托于财务经营净利润的指标,因此净利润的计算口径尤为重要。财务指标的计算口径是依托于企业会计准则。考核要求则更偏重于对经营者努力得来的业绩贡献进行考量,因此在财务取数时就较为复杂。单凭审计后的财务报表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者的实际业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有企业往往在考核指标的取数方面增设了很多调整项目。以确保财务指标口径与考核要求口径保持一致。当然,这也会增加考核工作的复杂性与难度。

(三)对隐蔽性风险因素考虑不足

由于国有企业的资产是国家所有,对于经营者而言,在经营国有资产的过程中更多扮演的是契约关系的经理人角色。近年来,国有企业经营者经营不善或者存在过失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较为普遍,如果在经营业绩评价时对于相关风险因素考虑不足,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愈发严重。

当前,多数国有企业在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评中引入了风险抵押金的机制,即当企业发生某些风险或经营者触犯某些条款时,需要扣除经营者对应的风险金。风险金的额度一般为年薪的1~3倍。但由于企业出现经营风险往往都特别重大,如投资项目失败或客户方破产导致资金无法收回等情形时,国有资产损失的金额巨大,单凭风险金或考核绩效的扣罚远远不足以弥补。

四、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改进建议

(一)采用长短期相结合的考评体系

就企业的经营目标而言,要活下去就得有利润,要活得久就需要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设计考核指标时,应该长短期相结合。既要考虑到以当期效益为主的经济指标,也要考虑长期战略性投入相关的指标。常见的经济型指标有净利润、营业收入、ROE、EVA、EVA率等。常见的战略性指标有新业务资质牌照的申请、新基地建设、海外市场的拓展、新产品研发等。只有综合考虑长短期目标,合理选择指标组合,才能做到当期和未来兼顾,以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考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在考评经营者业绩时,建议选择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企业在选择考核指标时,要考虑到客观公正,尽量选择量化指标。由于财务指标来自财务报表,经过外部审计后,一般是比较具备公信力的量化指标数据。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财务指标是基于会计准则加工而成的数据信息,反映的是企业当期的资产状况和经营业绩。然而企业的经营业绩构成各不相同,形成业绩成果的因素很多,除了经营者的努力得到的回报外,还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偶然因素,如公司的战略失误导致企业产品滞销等。这些业绩因素不是企业经营者完全可控的,因此单纯地用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过于片面。此时,如新产品开发、人员队伍建设、机器设备运作效率等非财务指标就是对考核指标体系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三)设置专项考核,弥补绩效考核体系的不足

考核指标及目标值往往都是随着预算制定而事先设定的,由于存在不可预估的情况,在考核期内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未充分考虑的事项,因此建议可设置一些专项奖罚的考核,以弥补主考核体系的不足。例如,某企业在考核期内因表现出色获得了省政府或国家相关的奖项,对公司的品牌及声誉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宣传作用。此项在业绩考评时可能未纳入计分范围,通过设置一些对于公司有积极意义的重大贡献的事项,可以考虑设置专项奖给予经营者相应的激励。同理,惩罚亦是如此。

(四)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合理设置考核目标值

考核的目標值一般是通过预算或历史值、行业标杆数据为基础,综合考核人与被考核人之间博弈后确定的。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如宏观经济变化、市场价格波动、政府补贴、股权转让等。因此建议企业建立预算及调整机制,通过多维对比的方式来确定和修正考核目标值,做到目标相对合理且具有激励性。考核指标的选择上可以考虑存量指标、比例指标等多种形式,从而满足不同业务特点的企业。

(五)结合企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体系

从企业发展阶段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考核重点各不相同。对于初创期的企业,侧重于市场开拓,应着重考核营业收入;对于发展期的企业,着重考核业务增长率;对于稳定期的企业,着重考核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从行业差异性来看,不同行业的考核指标及目标值差异也较大。如贸易行业侧重于营业收入贡献,金融企业侧重于利润贡献。

五、结语

随着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越来越规范有效,管控方式更加灵活,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评价方法更加多元、有效。在进行某个具体企业的经营者业绩考评时,需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变化,综合分析后构建符合本企业需要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国有企业发展起到正面激励作用。

(作者单位为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许景山(1987—),男,湖北黄冈人,研究生,硕士,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管理会计。]

猜你喜欢

业绩评价
基于EVA的业绩评价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
国外碳财务相关研究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