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 谋划湖北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方略
2020-07-30曾菊新
曾菊新
敬畏自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敬畏自然才能保护自然,才能实现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敬畏自然,旨在倡导科学认识大自然,正确适应大自然,尊重大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近30年来,在粗放型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在敬畏自然规律和崇尚自然法则这方面没有做到位,给湖北的部分地区发展带来了潜在的生态空间危机。例如,湖北利川苏马荡地区原本保持着较具原始生态特色的土家族乡村风貌,然而在政绩和利益驱动下,无视其特殊地质条件和山体构造,2012年开始大肆发展“纳凉经济”和房地产,对人文、生态和地质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又如石首市楚源集团化工企业应付检查部门的“真假排污口”问题、齐岳山(全国水土流失重点保护区)草地和灌木植被开发为山原蔬菜基地和风电工程问题、河道硬化治理导致生物多样性和水土涵养功能降低问题等。建议在湖北省“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或发展导向中,明确提出区域和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要“敬畏自然”,坚持以改善湖北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为核心。
按照“敬畏自然”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议湖北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坚持高质量、绿色发展中注意反映以下方略。
一、极力防范重大山地灾害和水患风险
既要防控鄂西和鄂东部分山地区域性地质环境变异和不合理开发引致的危岩体崩塌、滑坡和岩溶地塌陷等灾害,又要制定长江中游防洪减灾、江汉湖群治理、荆江大堤安全维护、荆江河段航道整治以及湿地保护等水生态空间长治久安的治理方案。在城镇人口不断聚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建议“十四五”规划分别提出建立健全湖北山区和平原生态空间管控的长效安全机制,补齐山区和平原生态环境安全短板,筑牢区域公共生态环境安全的坚实基础。
为此,其一,倡导构建湖北山区以及江汉平原水环境利用的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警系统,形成高标准的公共生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其二,建议把湖北山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空间的长治久安,落实到地区空间规划、发展战略和重大任务上,包括选择重大规划项目、出台导向政策以及提出重大举措等,旨在防范化解重大的山区灾害和平原水患风险。
二、全力践行垃圾分类制度
“十四五”时期,湖北城乡将进入垃圾分类的“强制时代”,实施垃圾分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将是“十四五”时期高質量、绿色发展的一项新任务。从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出发,构建标准完善、运作精细、实效显著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全程管理体系,最终实现以法为据、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通过垃圾分类这种城乡居民生活方式革命,以此推进全省城乡人居环境绿色化以及城乡发展方式绿色化。
三、致力打造绿色农业旅游
“十四五”时期,湖北将迎来以绿色农业旅游等为载体的康养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机遇。发展绿色农业旅游,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及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价值,这既是培育全省农村新产业,又是拓展农村居民多功能生活空间的重要选择,也是建设湖北田园综合体的重要选择。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将促使农村有效扩大生态农业耕地面积,促进生态农业快速发展,拓展农村旅游的维度和深度。“十四五”期间,力求在保持原生态和乡土性的基础上,打造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绿色农业旅游,这是湖北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两大目标的基本方向。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武汉城市圈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武汉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