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旱造林实用技术研究

2020-07-30杨秋峰

乡村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干旱地区抗旱陕北

杨秋峰

(宜川县铁龙湾国有生态林场,陕西 宜川 716200)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向合理化、生态化,人们愈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干旱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成为全球范围内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陕北地区干旱特征明显,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常年干燥少雨,年降雨量低于400 mm,水资源十分紧缺,给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1]。基于此,笔者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论述,为抗旱造林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1 抗旱造林技术推广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北方地区降雨量少、气候干燥,尤其是在一些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不足400 mm,气候干燥致使地表水分蒸发量巨大,土壤养分与水分存贮不足,经常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这种干旱的自然气候条件给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巨大挑战[2]。对于陕北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必须因地制宜地选用针对性抗旱造林技术进行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条件改良。例如,干旱地区特殊的土壤环境导致在抗旱造林过程中可选用的树种种类十分有限。大多数树种需在一定水分条件的滋养下才可顺利存活,而对于陕北地区的干旱条件来说,多数树种均无法顺利存活。因此,选择树种时,必须针对性地选择抗旱能力强、生命力顽强、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且经济效益好的树种。同时,应充分考虑抗旱造林地区的地质环境和自然条件,选用符合其地域气候特征的树种,尽可能提高抗旱造林树种成活率。对于我国陕北地区来说,应选用樟子松、沙棘或沙柳这一类树种,确保树种成活率较高,有效改善自然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2 抗旱造林实用技术种类

2.1 覆膜技术

覆膜技术的核心在于使用外加膜材料来有效改善土壤水分蒸发情况,抑制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及地表水分的蒸发速度,从而为抗旱林培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形成有利于抗旱林生长和发育的土壤场所,提高林木存活率[3]。一般抗旱林种植一段时间后应用覆膜技术,在土壤地表覆盖人工膜材料时,要使树种通过膜中心,之后在人工膜周围进行填土、覆盖、密实。覆土层厚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一般控制在4~6 cm。

2.2 灌溉技术

灌溉技术的应用旨在解决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之间的水资源存量和用水量问题,从而合理运用水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渠道防渗技术、喷灌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滴灌技术及渗灌技术是目前我国抗旱造林中主要应用的灌溉技术。其中,渠道防渗技术由于灌溉效果良好,建设成本可控,后期使用过程中维护工作量较小,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滴灌和喷灌技术发展愈发成熟,灌溉效果愈发显著,节水效果明显,在日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空间。

2.3 集水技术

集水技术主要通过人为调节方式,对自然条件下的降雨进行合理的集中储存利用[4]。具体做法为,在人为调控下,以水流自然流动路径为基础,充分发挥土壤环境的蓄水作用,将自然条件下的降雨就地贮存,实现降雨的充分利用和二次分配,延长土壤中水分供应时效,提高抗旱林树种存活率。

2.4 整地技术

整地技术的核心在于改善抗旱林树种的种植空间,提升土壤集水和蓄水能力,增强土壤保水性能,为抗旱树种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水土环境,从而提升其成活率。目前,整地技术的常见形式有沟鱼鳞坑整地技术、水平阶整地技术、水平沟整地技术、反坡梯田整地技术及带状整地技术等,具体如表1 所示。可根据实际种植环境合理选择整地技术方式,其中,鱼鳞坑整地技术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地区和黄土地区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水平阶整地技术适用于土层较厚的平缓地带,其蓄水能力强,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水平沟整地技术适用于经济型抗旱林种植地带,其断面形式一般为矩形或不规则梯形;反坡梯田整地技术具有较好的保土蓄水能力,但建设成本较高,工程量较大,一般在干旱严重的丘陵地带运用;带状整地技术一般应用于平缓的平原地区和风蚀荒地区域。

表1 整地技术分类

3 抗旱造林技术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3.1 合理选择抗旱林种植时间

抗旱林种植时间与成活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合理选择抗旱林树种种植时间是保证抗旱造林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陕北地区春季多风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最利于抗旱林树种种植,把握好春季冻土解冻时机十分重要。冬季土壤中的水分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当春季来临冻土解冻时,土壤中蓄积的水分十分充足,有利于抗旱林树苗的成活与生长。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也要根据所选抗旱林树种成活特点合理选择种植时间,多雨季节种植也有利于树种成活。

3.2 合理选用与保护抗旱林树种

不同抗旱林树种之间存在较大的生态适应性差异,因此在树种选择上应尤为注意,树种选择的合理性与成活率密切相关。在陕北地区进行抗旱林树种选择时,应以抗旱能力为首要考虑因素。同时,在抗旱林树苗运输过程中,应对抗旱林树种树苗根系进行充分保护,注意水分供给,确保维持苗木根系湿润。

3.3 抗旱林种植后的幼苗保护措施

抗旱林幼苗保护是抗旱造林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步骤之一。抗旱林树种种植完成后,初期易受周边环境的不利因素影响,导致树种存活率下降,特别是在干旱的北方地区,病虫鼠害及冰冻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存在会对抗旱林成活率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抗旱林幼苗的保护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新种植的林木出现病害或失水过多的情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在抗旱林区域内设置专门的护林人员,进行专门防护,以提升抗旱林成活率。

4 结语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对于改善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干旱情况有积极作用,符合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陕北干旱地区具有地表蒸发量大、年降雨量少及土壤环境差等特点,因此,在推广抗旱造林技术过程中,应对树种选择进行合理规划,减少抗旱林种植难度,提升抗旱林树种成活率。此外,应合理选择抗旱林种植时间及种植技术,有效提升造林效益。

猜你喜欢

干旱地区抗旱陕北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2022年黄河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北方茶园抗旱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党建地图·陕北
台湾女硕士在陕北乡下写生的那三年
干旱地区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设计思路分析
干旱地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