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段语文朗读训练策略

2020-07-29庞阿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3期
关键词:重音语速语调

庞阿方

【摘要】教学生怎么去读,让学生知道读的目的,从读中得到收获,怎么样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老师在朗读教学中要明确的目标。老师课堂教学方法指引与学生实践运用相结合能快速提高朗读水平;每日的练习与精彩的活动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老师与同伴的评价能起到激励作用,增强朗读的自信心。将每日朗读训练落到实处,给足学生朗读的时间,给与学生朗读的舞台,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石。以读代讲,以读代分析,各种形式的朗读,既解放了老师,又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关键词】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活动;评价

《主题阅读》课题组的陆恕校长反复强调:语文课堂不需要老师支离破碎地讲解,只需学生大声地朗读。“一读解千愁”,读能获得感悟,读能丰富积累,读能训练语感,读能解决语文教学当中的所有问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解决了理解困难的问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解决了习作难,素材少的问题。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等等,都讲究“读”,突出“读”。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要求读的面广,陈琴老师的素读要求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朗读是语文课的主要特点之一,一堂语文课是否精彩,和学生的朗读是否到位息息相关。

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可是在平时的日常课堂中,老师为了学生考试而重在分析,重在解题方法的讲述,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自行感悟。将学生的“悟门”塞住了,学生习惯性等着老师讲解,渐渐地学生不会独立思考、独自去领会句子的含义,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怎么落实呢?也有的课堂从头开始学生都有朗读,但是为什么而读,读完后学生有什么收获,学生也没有个明确的目标。教学生怎么朗读,明白朗读的目的;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激发朗读兴趣,是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明确的目标。

一、方法指引与实践运用并步走

怎样对学生进行每日朗读训练,将朗读落到实处,其实是有实操方法的。首先便是大量地听音频,进行模仿练习。朗读同写作文一样,也是需要模仿的,老师的范读往往能对学生起到引领的作用。最近学校正参与陈琴老师的《中华经典素读》课题组的研究,学生每天都听《中昊阅读》里面的音频,跟随陈琴老师诵读。刚开始时,学生不会断句、停顿,读起来便出现读破句的现象。反复听、反复磨耳朵后,学生自己也能用陈老师的“歌诀乐读法”进行自行断句了,而正确断句是理解古文的第一步。

接着训练学生运用朗读的四要素——停顿、重音、语速、语调。朗读四要素,是朗读训练最基本的技巧。学生在朗读前,先要对朗读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句子的停顿,断句时不会出现读破句的现象。接着要对整个句子的感情基调有个定位,相对应的感情,语速、语调即语气等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高兴时,说话的语调欢快高昂;悲伤时,声音变得低沉而缓慢;关爱时,声音温柔而舒缓;憎恨时则气息急促而冷硬;着急时,语速急切而气短......我们可以让学生平时多观察,不同人在愤怒、生气、高兴、伤心等情绪状态时说话的语气,然后运用到具体的情境当中。重音的把握,也是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句子要强调的是什么,突出的是什么而重读。比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桥》里“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这句话,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理解不同强调的重音也不同。重音在“水”,突出洪会的凶猛;重音在“爬上”,则为了体现洪水如同恶魔般缠绕着老汉,突出拟人的写作特点;重音在“老汉”,读来为老汉深深地担心着;重音在“胸膛”,情况多么危急呀,老汉很快就会迎来没顶之灾。一个简短的句子,重音不同,含义也不同。

学生知道了朗读的技巧,并能运用到平时的朗读当中去,评价的时候也就能从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熟练掌握这四个朗读技能,不仅能生动地、入情入境地朗读,对理解课文也有促进作用。读中感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二、日常练习与多彩活动并步走

朱熹说“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读正确,读流利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初读课文时,学生因为紧张、粗心等种种原因,总出现随意添字漏字,结结巴巴的现象。老师布置的每日朗读打卡作业,学生也是敷衍式对待:老师要求读10分钟,绝不会读11分钟,读到8分钟或9分钟便上传,有的学生甚至读两三分钟或不读;老师要求读三遍,绝不会读四遍或更多遍,读一遍就交差了。只有那些真正热爱朗读,喜欢朗读的孩子,才会认真对待每日的朗读作业。提高朗读兴趣,激发朗读的源动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舞蹈、美术、乐器等都可以进行考级,为什么朗读不能考级呢?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朗读的兴趣,我们在班级开展了“朗读考级比赛”,“朗读配音比赛”,“我们都是朗读者”等一系列的朗读比赛活动。这一系列比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从开始的老师让我朗读,变成了我要朗读。“朗读考级比赛”的规则是:首先读正确,凡回读、添字漏字、读错字则会扣相应的字数分;再是读流利,如果读破句,磕磕巴巴也会扣取相对应的分数;最后读出感情,没有语调、语速的变化,没有重音的体现也会扣取相对应的分数。朗读的内容是语文课本,《朗读艺术水平考试手册》和《中华经典素读范本》。当老师告知了朗读活动项目及要求后,学生为了晋级,会反复去读课文,课下自行练习;读不准的字音也不再是随意糊弄,而是查字典,标注好拼音。有的学生还会去听课文朗读音频,模仿音频,揣摩句子,想办法让自己的朗读更有感情。

朗读能力问卷调查显示:紧张,不喜欢在公众场合展现自己是导致学生朗读不流利,读不好的重要原因。“朗读配音比赛”“我们都是朗读者”这些活动的开展,给了学生在公共场合展示的舞台和经验。第一次上场会紧张,上场的次数多了,紧张度也就降低了,随着亮相的机会增多,学生表现也越来越大方,越来越自然,整个人也越来越自信。

三、老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并步走

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也是朗读训练的一种方法。很多综艺类节目当中都有专家点评这一环节。邀请专家或嘉宾进行点评,固然能增加收视率,但更重要的是对选手的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从专家的点评当中,选手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获得鼓励与信心。朗读教学中,老师丰富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朗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老师的语言如果过于贫乏,表扬学生的话语如果仅仅是“你读得很有感情”“你真棒”“你真會读”,这些话语学生并不能从中有所收获和启发。课堂中经常听到老师说:“你能读得再有感情点吗?”那如何读出感情,老师没有明确地指出方法。老师让学生评价其他同学读得怎么样时,学生的回答都是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那好在哪,读出什么感情,学生就回答不出来了。老师可以教学生从是否读准确,读流利,感情基调,轻重把握,语速的快慢等进行具体地评价。如六年级课文,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感情浓郁,如何去指导学生朗读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评价学生的朗读?课文开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老师在学生朗读完后,可以从学生重音把握方面评价,是否抓住了“去”、“来”,“枯”、“青”。“谢”、“开”这类相反的词语进行重音强调;语气方面的点评可指出学生是否读出了“但是”的转折,反问的语气;情感方面的评价则指出学生是否读出了燕子、杨柳、桃花可以再重头来过,而时间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声调的高低起伏评价则可指出排比句有没有读出起伏,抑扬顿挫等等。老师的评价就是指导学生具体的朗读方法,老师的评价也给学生怎么朗读指明了方向。

《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这一段的朗读,老师可以这样总结评价: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一个安定、沉着的父亲;你的朗读也让我感受到了父亲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你的朗读更让我感受到了父亲一直有股伟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那就是革命的信念。老师用自己的朗读评价总结,代替了干瘪的课文分析,也让学生充满信心,原来自己的朗读可以折射出这么多丰富的内涵,也就更加喜欢朗读了,更有成就感了。

平时的课堂也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在学生朗读完后,老师问朗读的同学或其他倾听的同学:你觉得朗读得最好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朗读,还有哪个地方可以读得更好点?学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会进一步思考,加深对句子的理解。也只有充分理解了句子,才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反思和倾听能力。

将每日朗读训练落到实处,给足学生朗读的时间,给与学生朗读的舞台,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石。以读代讲,以读代分析,各种形式的朗读,既解放了老师,又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书声琅琅,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抑扬顿挫的朗读声,才是课堂最动人的音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日的朗读,就是积累的源头,就是语文素养的源头。学生在每日的朗读训练中,所积累的词汇量增多了,语感增强了,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迅速提升,让学生感受到了朗读的魅力,朗读的兴趣也就愈发浓厚。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高年段课堂与活动并走式语文朗读能力训练的研究”过程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0887)】

猜你喜欢

重音语速语调
辩论赛之语速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单词重音
重音和语调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重音朗读,让朗读更有韵味
浅谈英语语调及英语教学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
谈汉语特殊疑问句的语调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