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知材料的投放策略

2020-07-29尹艳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3期
关键词:数学

尹艳雅

【摘要】认知材料在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的抽象性较高,幼儿思维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在认知材料的帮助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生动的呈现在幼儿面前,促使其能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全面分析中班数学认知材料投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出发点,采用科学的数学认知材料投放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数学;认知材料;投放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在对事物形状、数量关系产生正确认知,并以此为基础,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概念。为幼儿提供更多观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幼儿大胆创新和想象,在动手中促进思维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中,认知材料投放是否合理,会直接决定了幼儿思维发展和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幼儿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数学认知材料投放策略。

一、认识中班数学认知材料投放中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操作和自主区域活动中,教师常常发现在数学认知材料操作中幼儿的参与较少,甚至有些幼儿没有参与其中。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幼儿的这种行为和数学认知材料投放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此,教师应具体分析中班数学认知材料投放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不主动选择数学认知材料,对认知材料的操作兴趣不高

每一个幼儿都是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其学习过程中,假如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和幼儿的需求不一致,幼儿不会主动的接受材料。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幼儿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假如教师投放的数学认知材料缺乏趣味性,那么会大大降低幼儿的操作兴趣。

(二)幼儿在数学认知区中和认知材料的互动性较差

一般幼儿园中班数学认知材料的投放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考虑了大多数幼儿的认知水平,但是根据对幼儿园中班数学认知区幼儿操作进行观察发现,一些幼儿和数学认知材料的互动性较差,面对数学认知材料无从下手,常常处于“不会”的状态。还有一些学习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良好的幼儿,这种认知材料较为简单,能够轻松完成操作,幼儿会失去对数学认知材料的操作兴趣,进而选择其他区域的认知材料。这些情况的发生主要是教师为了锻炼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没有考虑到部分幼儿操作性和理解能力差的问题,这些数学认知材料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过大,和幼儿的认知水平相差较大,幼儿在数学认知区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较为简单或者难度较大的材料一般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不愿意主动和认知材料产生互动,无法将数学认知材料投放的价值发挥出来。

二、投放数学认知材料要具有趣味性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材料是促使其在数学天地中进行摸索的主要材料,幼儿产生材料操作兴趣是实现幼儿动手操作锻炼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保证投放的数学材料具有趣味性,让幼儿对其产生兴趣,这样才能将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出来。根据相关幼儿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的探索活动一般取决于幼儿对探索对象的兴趣,兴趣越浓厚,幼儿的探索时间会更长。对于中班数学认知材料投放来说,可以增加认知材料外观的趣味性,让幼儿在看到材料时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能够参与其中进行主动探索。在提升中班数学认知材料趣味性时,可以增加一些情节内容。比如,设置“毛毛虫长大了”的情节,投放十以内的数字卡片,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幼儿可以根据毛毛虫头上的数字选择相应数量的卡片,并组成毛毛虫的身体,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再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发一些形象生动、颜色艳丽的材料,增强认知材料的趣味性。在排序活动上,可以为幼儿准备各种颜色的地垫,让幼儿根据颜色顺序铺地垫,这样在有趣的小活动中,在幼儿玩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

三、投放数学认知材料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并不是整齐的,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些幼儿来说认知材料操作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对于其他幼儿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幼儿不会操作。针对这种情况的存在,为了将每一位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从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为出发点,为幼儿投放具有不同难度、不同功能的数学认知材料,让其能够从不同起点、不同需求下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而完成自身的学习目标。比如,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可以在数学认知材料投放过程中为幼兒准备一些具有小动物形状的磁力教具,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这些小动物进行排队,有的幼儿根据自己制定的颜色规律对小动物进行排列,有些幼儿根据小动物形状的大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还有些幼儿没有排列顺序,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因此,要在投放数学认知材料时,要保证次材料具有丰富性和层次性,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需求,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排列出有规律的队伍。再比如,可以为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幼儿提供只有一种变量的材料,例如大小一样,但是颜色不同的圆圈、画笔、塑胶等;同时可以为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具有两种或以上变量的材料,例如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长度不同的材料,在幼儿能够完成一种材料的排列之后,可以引导对材料层次进行更换,增加排列的难度。这样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避免材料简单幼儿转入其他区域学习和操作,而且还能让幼儿在操作中形成数学概念,进而提升幼儿的认识水平。

总而言之,在中班数学认知材料投放过程中,材料是否具有趣味性、层次性、操作性等会对幼儿的操作兴趣、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投放的数学认知材料要具有趣味性,且材料难度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而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其动手操作的兴趣,提升其数学认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星.鲁抗医药环境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2]刘洋.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操作法运用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3]李芳芳.幼儿园中班数学区域活动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4]陈思曼.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数学
我们爱数学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简:我心中的数学
美:我心中的数学
寻找另一半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