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闲云”
2020-07-29王充闾
王充闾
诗人巧作铺排,把漫布晴空、悠闲自在的“岭上白云”和苦于干旱、行将焦枯的“田中青麦”掇拾到一起,作鲜明醒目的对比。按照常规,应该是“云腾致雨”,可是,偏偏这些高聚岭端、凌晨不散的云朵,却悠闲自在地飘浮着,若无其事,无所事事。面对这种状态,诗人忍不住愤怒地诘问:你们飘飘荡荡,自生自灭,到底有什么用处(成何事)?俗话说“风是雨头”,现在东风骤起了,你们能不能趁着风势,降下一阵雨来?
无独有偶,晚唐诗人来鹄也写过一首类似的七绝:“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他从庄田中辛苦劳作的农民的视角,抱着焦灼而急切的心情,仰首眺望空中。当看到那千形万态、变化无穷的云彩,忽而一片片地倒映水中,忽而层层叠叠地藏身山坳,心中充满了期望——这回干枯欲死的遍地禾苗总算有救了。可是,看着看着,发现那里的浮云,不过是悠闲自在地幻作奇峰,故作姿态,根本无意于成霖化雨、拯急救难。这样,就由热切希望而转化为嗒然失望,直至彻底绝望了;“悠悠闲处”字样,带有一种对于“无补生民,见死不救”的愤懑与怨恨。
作为讨伐“闲云”的檄文,两首诗视角不尽相同,表现手法有異,但其作者热爱劳动人民、同情民间疾苦、关心民瘼,则并无二致。他们看到田间苦旱,而云朵却“自生自灭”“悠悠闲处”,当即动了肝火,狠狠地把它们呵斥一顿。这类诗,由于有血性,有锋芒,读起来感到很解渴。
不过,静下神来细加琢磨,却又觉得,两位诗人都像是“话里有话”,旁敲侧击,另有所指。那么,实际上究竟是指向什么?敲击什么?原来他们是指桑骂槐,借着批评闲云而讥刺那些空吃俸禄、无所作为、“食饱心自若”,尸位素餐,不恤民艰的“酒囊饭袋”,以及花拳绣腿、摆“花架子”的“弄景”官员。作为生活在公元9世纪的古代诗人,他们能有这种精神境界和思想作风,实在是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