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康社会”这一接力棒

2020-07-29李满春

共产党员·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惠及生产总值小康

李满春

“小康”是与“大同”相对应的中华民族追求的美好社会理想。“小康”,出自《诗经·大雅》:“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有关“大同”思想见于《孔子家语》和《礼记》两书,其中《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进而,小康和大同成为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象征性价值符号。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指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1984年,邓小平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脚步越来越坚实。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强调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建设”和“建成”一字之别,在我们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上、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共享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從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小康之家、小康状态、小康水平,到2000年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小康社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鲜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艰苦奋斗、顽强奋斗、勠力奋斗的“全面小康”;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不分地域、不分城乡、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分民族的“全面小康”;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基的“全面小康”。历史即将在这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又为迈向新征程画上一个前进的逗号。

猜你喜欢

惠及生产总值小康
我家的小康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我家的小康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本地生产总值
清洁供暖 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