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是对生活的审视
2020-07-29林采宜
林采宜
在匆匆忙忙的社会节奏中,要想让自己清闲一会儿并不难,难得的是心安理得地体验着“无所事事”的悠然。“以妄為常”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所有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类自我异化的过程,包括了对节奏的习惯,也包括了对关系的适应。
平时,一家人,每人一个手机,各刷各的朋友圈,各聊各的天,这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画面。英国诗人克莱尔说过:最寂寞的事,莫过于“在家里的无家可归感”。
一次疫情引起的长假,的确可以让我们去深切领略:
网络,究竟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亲密了,还是更加疏远了?
其实,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平淡的耳鬓厮磨。在平淡中回忆忙碌的时光,忽然就明白了生活的本质。进取心爆棚的社会,大部分人都醉心于“得到”,很少人关注过什么是“失去”。
关于失去,我们最痛的感受多见于失去亲人,失去爱情,失去朋友;其次让我们难受的是失去工作,失去财富,甚至失去一条狗、失去两千块钱;通常,失去一只手臂或者一条腿会让人沮丧很久,唯独一样东西失去了,大部分人没有感觉,仿佛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那就是:失去自我。
的确,对于很多人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很“成功”的人而言,走过千山万水,阅人无数,唯独没有看见的,是自己。
在这些闲得长毛的日子里,最深的感触是:我们平时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工作、赚钱和社交上,很少有安静的时间面对自己,陪伴亲人。
人,只有当眼前的景象不再纷繁流动,不再沸沸扬扬的时候,才能偶尔看见自己,这次由疫情导致的“禁闭”清空了眼前的似锦繁花和蝇营狗苟,时光变得前所未有的闲静,在近乎无聊的闲静中,偶尔会不小心瞥见“自己”——那个久违的自己。
更多的人同时还瞥见亲人。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组乐高拼成的小社区,有花园洋房、宠物店,房内有楼梯,门口有货柜。留言:“终于有时间盖完这栋差点烂尾的小楼。”一个忙碌的家长,终于有一段安静的时间,可以陪自己的孩子盖一栋乐高小楼。
记得我曾经问过一个孩子:“如果可以选择,希望爸爸妈妈给你买很多礼物给你,还是希望他花很多时间陪你?”答案是:“我希望他们能够陪我玩,陪我吃饭,陪我睡觉。”
“钱和爱,你觉得哪一个更重要?”我们都知道答案是爱,可是,大多数时候,能给亲人的却只是钱以及钱买来的东西。
在这样的错位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时间。
孩子最想要的可能不过是爸妈多一些“抱抱”,老人最期待的也不过是你回家的身影和餐桌上团聚的笑声。
可我们留给他们的总是匆匆忙忙的背影,出去的理由总是去挣钱、去努力、去成功。追求成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已经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