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动手、动动脑,培养爱动手的孩子

2020-07-29寇丽娟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晓晓小桥夹子

寇丽娟

3~6歲的幼童,动作与思维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皮亚杰认为,婴儿、幼儿到儿童的思维发展为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动作思维是其他思维发展阶段的基础(也是开始),即便是幼童的思维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还是离不开动作的影子。那么到底多动手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呢?

动手能力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促进动作技能发展

妈妈在喂晓晓吃饭时,晓晓把勺子抢了过来,嘴里还说着:“我自己吃。”晓晓握着小勺子,勺子一点也不听她使唤,饭被舀得到处都是。妈妈温和地向她示范使用勺子的方法,晓晓学着妈妈的样子。几天以后,妈妈发现晓晓可以熟练地使用勺子了。

孩子活泼好动,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喜欢摆弄一些小玩意,或者动动这儿动动那儿。儿童的神经系统特别是高级神经系统还不成熟,兴奋大于抑制,“动"成为他们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需要。在不断的动手活动中,孩子从不被控制的分散的动作发展到复杂的协调的动作。晓晓就是在不断地使用勺子的过程中学习手指之间的相互配合。她开始总是撒饭,是因为她的动作不能随她的意愿,大脑控制不了动作,手眼不够协调,而在不断的重复中,晓晓的动作越来越精准。萌发好奇心,积极探索未知

3岁多的铛铛在桌子上玩塑料夹子,他一个一个耐心地接起来,很快就形成了弯弯的形状,他骄傲地告诉妈妈:“看,我搭的是小桥。”妈妈看了看,说道:“小桥都是立在那里的,你的小桥只会躺在桌子上。”听了妈妈的话,铛铛并没有灰心,反而不断地尝试将小桥立起来。铛铛先在小桥下面两边都固定了夹子,可是桥面有点重,倒了下来。接着,他又多放了两个夹子,可由于方向没有掌握好,还是没有成功。铛铛拿来了一个罐子,把小桥放在上面,可是也不是很牢固。突然,他发现罐子上有一个孔,就试着将一头塞进去。不错,正好。于是他又去找来了一个罐子。夹子小桥终于能站起来了。铛铛把做好的小桥拿给妈妈看。

孩子天生有旺盛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索欲,在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下,孩子会以动手的方式来了解事物的特点,探索周围的世界。铛铛显然对夹子产生了好奇心,在摆弄的过程中,他发现用夹子造型成小桥的好办法,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夹子、罐子等不同材料的特点来使用材料。

启迪智慧,促进思维发展

5岁的彤彤拿来一套纸玩具,其中有两本A4纸大小的薄手册,里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每个纸玩具的制作过程与制作技巧。彤彤认真看着材料与图书,兴奋地说:“妈妈,这里有制作的方法,旁边还有图。我可以试试自己做。”说明书上有各种实线、虚线的折纸符号,还用箭头说明折纸的方向。既有立体的图样,还有平面的图样。彤彤认真地看着作品制作说明流程图,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地翻转,从不同角度看一个作品来领会它的制作方法,反复将自己制作的作品与流程图对照,发现了问题就进行调整,三四天后,她卧室的小窗台上竟然摆放了7个完成的作品。

不少动手活动中蕴含了专门的技能与概念。比如,事物的颜色、形状、高矮、粗细、长短等概念,成人给孩子讲解这些内容,不如孩子在自主游戏中获得的印象深刻。在实际操作中,孩子通过多感官的反复配合,在头脑里形成了一个个关于这些概念的图像,获得内在经验。彤彤在纸玩具制作游戏中认识到图形符号的意义,能把平面的纸转化为二维的纸,并通过动手理解纸面上的图形翻转,她对空间与图形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由具体转化为抽象,这正是一个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

促进自我服务,培养责任意识

妈妈给雯雯准备好面粉、水、鸡蛋。雯雯用勺子舀了一勺面粉,兑了水,然后放入鸡蛋不停地搅拌。妈妈给小煎蛋锅插好电,告诉她:“时间很紧张,需要你和妈妈一起做饭,妈妈炒菜,你负责煎饼。”雯雯小心翼翼地用勺子舀了面糊浇在煎蛋锅上,一个又一个带着香味的煎饼在雯雯手中诞生。爸爸下班回家,雯雯自豪地宣布:“今天的晚饭是我和妈妈一起完成的。”

孩子其实对家务劳动非常好奇,也非常有兴趣参与,只要有合适又安全的工具,他们就可以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一方面,孩子在劳动中建立起成就感,认为自己和大人一样可以为家里做事情,自己是很能干很有价值的;另一方面,他们参与家务劳动,会珍惜他人的劳动,也会有主人翁意识,愿意承担照顾家和爱护家的责任。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识水平、生活经验、活动范围都不相同,可以结合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3~4岁,在生活中提高动手能力

·让自己“懒惰”一点

吃饭、喝水、小便……都是孩子的学习内容,要给孩子难度适宜的任务让他来做。孩子确实不会时,可以降低难度,帮助他再次尝试。孩子自己穿裤子可能有点难,可帮他穿一半,剩下的让他自己完成。不会系扣子,可先练习摁小摁扣。穿衣服,妈妈可以拿着衣服,宝宝自己穿袖子……父母忙碌的时候,可以对这个时间段的任务稍加分配,让孩子自己动手,分担任务。“来,宝贝,妈妈准备我们外出喝的水、水果,你自己穿好衣服和鞋子!”

·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注

孩子的初次尝试往往都是很重要的,最初的成功体验有助于让他产生继续努力的动力。此外,做事情也是培养孩子习惯、性格的一部分,,孩子能不能独立与学会承担责任就在这样的小事中体现。所以当孩子自己动手完成某些事情时,父母可以一边准备其他事项,一边暗中观察他的进展。初次动手,还不熟练,手不能从袖子中伸出来,急性子的孩子会大呼小叫。如果妈妈立刻表达"算了,还是妈妈帮你穿吧"的态度,那么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努力恐怕前功尽弃。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并淡定地应对他的急躁:“自己能分清前后,已经很好了。别着急,你一定可以自己穿好的。妈妈还得给你准备一些纸巾,所以我们得一起做,不然来不及了。”

4~5岁,做劳动小能手

四五岁的孩子关注力慢慢从自身转移到了周围的环境。孩子的动手能力日益增强,可以进行更加精细的活动;活动范围也日益扩大,可以尝试更多的事情。

·让孩子尝试真实的工具

很多家庭里,给孩子的碗筷都是塑料的、不怕摔的,也不敢让孩子接触剪刀等有一定危险的工具。其实,孩子的安全意识与保护能力是在有一点风险的环境中逐步建立的。和大人使用一样的真实器具,出于对自己的责任,他会更加小心翼翼地使用。但给孩子的器具要注意尺寸,适合他把握。而且,在给孩子相应的工具前,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安全的使用方法。孩子在操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大人也一定要从旁关注。

·引导孩子尝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一般小年龄孩子的动手劳动局限于他自己的事情,比如上厕所、穿衣服、喝水,等等,他在动手中学习自我服务与建立对自己的责任感。随着年龄增大,他可以参与到简单的家庭劳动中来,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义务为家里做事情。如,和妈妈一起在厨房摘菜,给妈妈递送东西;当一家人准备开饭时,帮忙摆放碗筷,擦擦桌子,等等。

·在生活中为孩子提供各种动手机会

对于四五岁的孩子而言,可以动手的地方很多,除了家务劳动,还有许多他喜欢的游戏,也是在动手过程中进行的。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搭积木、画画、剪纸,进行一些需要精细动作的不同类型的活动,让孩子对各种活动都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提升动手能力。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具,让他有机会在动手中认识不同材料的不同属性,也有机会亲自动手体验不同的工具。此外,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收集不同的自然材料,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小制作,激发孩子的动手兴趣,让孩子在主动动手中发展能力。

5~6岁,动手又动脑

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慢慢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了。过去他们完全依赖动作来实现对事物的思考,而现在他们可逐步进行内部的思考。这时要多关注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如,一个女孩在制作大灰狼和小红帽手工的时候,丢失了一个狼腿部件,她就把另一个狼腿部件劈成两半,后面贴了硬纸板,让狼依然立起来,并且看上去还是一头威风凛凛的狼。在制作小乌龟的时候,女孩使用了大号皮筋,结果小乌龟不能伸缩自如。为了不损坏作品,她想办法剪断并用镊子取出皮筋,再尝试了其他型号的皮筋,最后发现还是小号皮筋最合適。

这个时候孩子动手并不是完全在好奇心驱使下的冲动行为,而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会有所发现有所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所以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动手情况,在恰当的时候向孩子提一些问题,引发他的新操作与新思考。比如,针对上面小女孩的制作,可以提出新任务:“你可以自己画设计图制作一只大灰狼吗?”“你可以用积木拼只大灰狼吗?”

猜你喜欢

晓晓小桥夹子
脚没醒
开在你心底的花
红豆发夹
小桥
达· 芬奇画蛋
小霸王也有柔软的心
爱“搞事”的“夹子花”
我变成了小老头
胡桃夹子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