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PI结合CCTA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
2020-07-29肖刚兰军
肖刚 兰军
冠心病多由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将导致冠脉血管狭窄,诱发心肌缺血,对患者生命安全影响较大[1]。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属于无创检查方法,为冠心病诊断中常用方法,利于对冠脉狭窄情况进行观察,但其在心肌缺血预测及评估中存在一定局限性[2]。近年来CT技术发展快速,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TMPI)逐渐被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有助于定量评估心肌血流灌注,评估心肌灌注功能及冠脉解剖信息[3]。鉴于此,本研究将评价CT-MPI结合CCTA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治疗的疑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74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5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59.87±2.10)岁;合并症: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分别为20例、15例、26例,伴有乏力、呼吸急促、心悸、胸痛症状。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肝肾功能未见明显损伤者。(2)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②精神异常或存在认知障碍者;③患有不稳定心绞痛、窦房结节及严重冠脉左主干病变者;④合并先天性心脏疾病者。
1.3 方法
入选者均接受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检查。CCTA检查具体步骤如下:电压100 kV,视野260 mm×260 mm,准直器距离128 mm×0.6 mm,旋转速度0.28 s,层距0.50 mm,层厚0.75 mm,兴趣部位定位通过对比剂示踪法完成,设定阈值100 Hu,设定延时6 s,将气管隆突下10 mm至心脏膈面作为扫描范围。CT-MPI检查具体步骤如下:计算钙化积分、定位像,注射15 mL造影剂(5.0ml/s)实施小剂量测试,升主动脉平台期延迟扫描时间4 s,以140 mg/(kg·min)完成三磷酸腺苷注射,3 min后扫描开始,间隔2 mm,层厚3 mm,管电压80 kV,管电流300 mAs/转,设定机架旋转时间0.28 s,设定准直128 mm×0.6 mm,检查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出现异常,则停止检查。向分析软件输入获取的10~15幅图像信息(不同时间点),选取“Body PVCT”模式,行Myocardial灌注分析,完成心脏三维可旋转图像获取,心肌灌注缺损经过Patlak plot法、可视化定性分析定量评估。选取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2名,依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肌17节段模型标准计算测定节段心肌血流量,灌注区测定不包括外相邻左室心内膜、心包下1 mm部位灌注量,较周围组织,其低血流区则为灌注缺损部位,缺血区判定依据为左室壁厚度<5 mm。
1.4 评价指标
观察CCTA、CCTA+CT-MPI诊断结果及对比造影剂剂量、放射剂量、管腔狭窄比例、斑块长度等,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CCTA、CCTA+CT-MPI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准确率=(真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CTA、CCTA+CT-MPI诊断结果
CCTA+CT-MPI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高于C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斑块长度、管腔狭窄比例
CCTA+CT-MPI诊断斑块长度、管腔狭窄比例高于C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放射剂量、对比造影剂剂量
CCTA+CT-MPI放射剂量、对比造影剂剂量低于C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经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已成为导致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4]。超声、核素及磁共振等为用于冠心病心肌灌注评估中常用方法,其中超声检查分辨率低,且判定结果时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极易降低检查结果准确率;核素属于心肌灌注评估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但其空间分辨率不高且对冠脉管腔解剖结构无法良好显示,临床应用局限性较大[5-6]。磁共振检查空间分辨力较高,利于对心肌缺血程度及范围进行清晰显示。但临床实践发现,磁共振检查中往往无法定量分析血流量变化情况,且易出现高估缺血程度现象,同时检查数据采集时间长、检查费用高且技术难度大,临床进一步开展难度较大[7]。
表1 CCTA、CCTA+CT-MPI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情况对比(例)
表2 CCTA、CCTA+CT-MPI诊断结果对比(%)
表3 两组斑块长度、管腔狭窄比例对比 (±s)
表3 两组斑块长度、管腔狭窄比例对比 (±s)
检查方法 斑块长度(mm) 管腔狭窄比例(%)CCTA(n=74) 6.24±0.32 53.56±1.18 CCTA+CT-MPI(n=74) 11.39±0.57 65.80±1.54 t值 67.773 54.272 P值 0.000 0.000
表4 两组放射剂量、对比造影剂剂量对比 (±s)
表4 两组放射剂量、对比造影剂剂量对比 (±s)
检查方法 放射剂量(mSv) 对比造影剂剂量(mL)CCTA(n=74) 9.26±0.08 114.36±1.57 CCTA+CT-MPI(n=74) 8.12±0.04 89.74±0.93 t值 109.642 116.063 P值 0.000 0.000
CCTA作为无创检查方法,有助于对冠脉血管进行观察,利于了解冠脉解剖信息,对冠脉狭窄程度、部位及范围进行评估,但CCTA检查中往往仅判定冠脉狭窄程度,对冠脉斑块、微循环完整性、血管紧张度等对心肌血流的影响并未能良好观察[8-9]。本研究结果得出,CCTA+CT-MPI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高于CCTA,CCTA+CT-MPI诊断斑块长度、管腔狭窄比例高于CCTA,放射剂量、对比造影剂剂量低于CCTA,由此可见,与单纯使用CCTA相比,将其与CT-MPI结合使用有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误诊几率,同时可减少造影剂使用剂量及放射射线照射剂量,利于对斑块病变及冠脉管腔狭窄情况进行观察。CT-MPI检查中于心脏负荷状态下完成造影剂注射,并通过观察时间改变行反复扫描,利于获得心肌图像,同时利用数字化模型,通过计算机对心肌血容积、血流改变进行计算,进而定量分析心肌血液供应情况,反映心肌血流动力学,了解心肌缺血情况[10-12]。高扬等[13]等研究中证实,CT-MPI结合CCTA有利于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冠脉狭窄情况进行观察,诊断效能较高,与本研究结果较为相似。
综上所述,CT-MPI结合CCTA可作为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准确方法,利于减少放射剂量及造影剂剂量,评估斑块病变及冠脉狭窄程度,提升疾病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