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结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2020-07-29袁玉涛宋立田立刚
袁玉涛 宋立 田立刚
摘 要:在校大学生在学习、恋爱、就业等多重压力的影响下,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体育锻炼和医学治疗相结合对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育结合; 心理健康;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170-002
1.研究目的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有关资料显示,现在大学生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已达到20%以上,其中人际关系不适、抑郁﹑偏执﹑敏感等人格障碍问题占一定的比例,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多方的高度关注。科学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塑造学生健康体魄,还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本研究针对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通过医学治疗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设计、实施提依据与支撑。调查问卷法:采用SCL-90和16PF问卷筛选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前后收取有效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实验法:在筛选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选择部分学生进行体医结合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践研究。主要采取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医学治疗的同时,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强化必要的体育锻炼,达到体医结合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试验目的。
3.研究结果
3.1体医结合的实施
针对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在校医的指导下,服用健脑、安神、开窍药物治疗的同时强化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前对学生进行体质状态评估,并咨询医务人员,掌握学生身体的基本状况,根据学生的体质差异选择运动项目,一般选用有氧运动,锻炼频度每周5次,要注意循序渐进,开始每次活动时间20到30分钟,三周后每次活动30分钟以上,同时增加体育游戏和集体运动项目。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共进行了12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3.2体医结合对SCL-90症状因子影响
经过12周的体医结合实践,十五名参试者的SCL-90部分因子得分出现差异,其中人际、焦虑呈显著差异P﹤0.01,躯体、抑郁、精神病性呈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3体医结合对人格测试量表16PF的影响
经过对参试者实验前、后人格测试量表的对比统计,部分指标有差异,其中兴奋性、敏感性、幻想性、紧张性呈明显差异P﹤0.05,怀疑性、忧虑性呈显著差异P﹤0.01。见表2。
4.结论建议
4.1采用体医结合的方法对治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经过量表测试,部分关键指标差异明显。在询问学生的自我感觉时,大多数学生觉得在心情、睡眠、人际、忧虑、饮食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观。
4.2应根据不同心理问题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状况及运动能力,制定相应的运动疗法,切实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4.3在体医结合的同时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让他们远离心理危机。
4.4心理问题会带来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中的许多不便,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園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对心理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5通过医学检查发现心理问题,通过体育锻炼疏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医结合模式,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Sk201809-1
参考文献:
[1]胡秉娇,黄春艳,晁岳刚,孟焕等.体医结合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2
[2]李宏伟,狄朝晖,朱奇英等.体医结合大学生持续心理压力防控策略[J]2018.9
[3]袁玉涛,刘春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2
[4]范汝清,马琳,袁玉涛等.体育运动对心理问题的康复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