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独白的数学走向对话的数学

2020-07-29唐爱英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对话辩论思维

唐爱英

摘 要:“对话”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辩论也是“对话”的一种形式。教师要游刃有余地对学生的辩论加以掌控,在课堂中巧妙地利用辩论,让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对话; 辩论;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051-001

巴西教育家保罗·费莱雷曾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上,我们要大胆地把教师缺少启发地“独白式”的讲授变成师生平等地对话,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从而产生高效的交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说生听,师问生答已成為习惯,在缺失了学生主动说的同时,也缺失了学生自主参与建构认知的环节,这种课堂上的“高度集权”使学生难以获取真正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的不是对儿童说了多少话,而是说了多少儿童能理解的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像导演一样,让每个学生充分暴露思维现状,让不同的思维发生碰撞,并在争辩中激活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辩论也是“对话”的一种形式。那么怎么游刃有余地对学生的辩论加以掌控呢?如何在课堂中巧妙地利用辩论?

一、巧抓时机,引发辩论地需要

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辩论,在辩论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讨,这样才能尊重学生地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维火花,让学生在争辩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案例。

我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体后,出示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然后提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请根据特征判断。(学生出示反馈牌,两种意见的人数约各占一半)

我请双方各出一名代表谈谈为什么这样判断。(认为是长方体的同学是正方,认为是正方体的同学是反方)

正方:“我想问对方一个问题,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

反方:“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请你们仔细看看这6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吗?12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反方认真看了看这个物体,自言自语道:“我看它很像正方体。”沉思了一会说,“你们的问话对我很有启发,这6个面不都是正方形,12条棱的长度也不相等,看来我们判断错了。”

这时反方的另一名同学突然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问题:“这个物体不是正方体,也不是长方体。因为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而它有一组对面的正方形。”

刚刚平静的教室有沸腾了起来,“对呀,这组对面是正方形,不符合长方体的特征啊!”

我站在前面,认真地倾听同学们的辩论。不紧不慢地提示一句:“还记得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吗?”

同学们地思维又活跃了起来:“正方形不就是特殊地长方形吗?”“对,长方体可以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它符合长方体特征啊!”

同学们笑了,我也笑了。

在辩论中,学生倾听对方的观点,吸收对方的正确之处,发现并修正自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地错误判断。“还记得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吗?”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启发了学生,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了长方体,正方体地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巧妙点拨,把思维引向深入

一个小小的辩论会,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碰撞平台。虽然课堂辩论的主体是学生,然而教师恰当的组织和引导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组织方式,分好正反方,主持好双方的辩论。其次,由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可能出现“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况,因此在辩论中,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转述,让对方以及场下的同学都听明白。再次,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卡壳,或陷入死胡同时,教师要找准“卡点”,对学生进行准确引导,巧妙启发,防止学生思路堵塞。通过教师的指导,保证辩论顺利进行。

三、延伸拓展,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对“胜利者”给予充分的肯定,对辩论中处于“失败方”的同学,更要给予他们鼓励性、赏识性的评价,力争让学生爱上这种活跃而有益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被认可的快乐、被肯定的幸福感,让所有孩子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欢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小组辩论的能力,让辩论产生高效,我认为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让学生敢说

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对学生发表的见解尤其是独到的、标新立异的见解,即使不尽合理,也决不嘲笑、讽刺、评判,决不求全责备。学生在这样安全的环境里才能敢说、愿意说,才能对表达投入极大的热情,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抒己见,探新求异,不时出现出乎意料的想法,课堂因此变得更加精彩。

2.让学生有的说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受到年龄、思维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的答案既不能显而易见、一目了然,也不能深奥难懂,超出孩子现有的能力水平,要能够使孩子们体验“跳一跳摘桃子”的快乐。

3.让学生会说

学生在辩论表达中都力图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向别人说明自己观点时,要理清自己的思路,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的指导,使学生能把话说得有条有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清楚明白。当然,课堂上除了让学生表达讨论,在课程教学中也不能冷落与表达讨论同样重要的“静思默想”。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思考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进行不同的理解,产生独特的个人体验。只有让学生静静地感悟、默默地思考,才能让课堂张弛有度、动静相宜,展现出“对话式”数学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

猜你喜欢

对话辩论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