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秸秆菜”来了
2020-07-28杨洋
杨洋
玉米秸、麦秸、稻草、稻糠、豆秸、花生壳、杂草树叶、牛马粪……这些被我们视为废料的东西,在秸秆种植技术中却都是宝贝。“杨秸秆菜”这一农产品叫法就来自于这些宝贝,当然更有杨肃昌教授的心血。
秸秆种植技术,学名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即提倡用秸秆替代化肥,用疫苗替代农药。2006年,时任民革甘肃省委副主委的杨肃昌接到任务,向甘肃多个贫困地区普及这一技术,带动绿色生态发展。可杨肃昌没想到,这项任务自此以后竟成了他难以割舍的职责与担当。2012年卸任后,他依旧执着投身于通过这项技术帮助贫困地区百姓脱贫的行动中去,还培育出了口感沙田绵香的金蛋蛋——新大坪土豆。
秸秆种出金蛋蛋 品牌有前景
“杨教授你好,看到你利用秸秆技术种植的蔬菜长势很好,我村农民也想跟你学种菜,特地申请24个棚。我们想让农民尝到科技种田的甜头,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希望您在百忙之中考虑一下,我们期待着……”
这是一条来自兰州市榆中县李家庄村民的短信。杨肃昌已经不记得这是他第几次收到类似的短信了。从2006年接触秸秆种植技术到如今,14年过去了,杨肃昌一直奔波在为甘肃多地农户普及这一技术的路上。
记者采访杨肃昌时,他刚刚办理过出院手续。常年持续的奔波操劳与思虑过甚让杨肃昌患上了睡眠综合征。他的血红蛋白指数远超正常标准,达到190。此次住院,杨肃昌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调整治疗。出院后,他又要马上投入到自己的第二事业中去。
杨肃昌的本职工作是科研教书,他是兰州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平日要为本科生、研究生与博士生上课、批改论文。但如今,这两件事都令他难以割舍,一份工作履行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一份事业肩负着带领贫困户脱贫的重担。事情多,他的压力就大,这也是他睡眠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
杨肃昌坦诚地说,自己不差钱,可当他看到帮扶的农户通过秸秆种植技术种出了好菜,就觉得这件事坚持得值。“尽管甘肃GDP在全国排序不高,可我们的有机种植技术与应用可以说是走在全国前面的,甘肃有得天独厚的日照、温差、空气与大量无污染土地,保障我们种出好的农产品。这就是希望与机会。”说这话时,杨肃昌字字有力。
杨肃昌的话不是凭空说的。2019年,在他及团队指导下中出的马铃薯新品种——新大坪土豆在榆中县实现大丰收,最高亩产较当初提高了100%,这让杨肃昌和当地农户喜出望外。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杨肃昌第一时间以其所在的甘肃杨子惠众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的名义向湖北捐献了100吨新大坪土豆。这让身为甘肃人的他颇感自豪。同时,他也看到了新的契机:“我们要把新大坪土豆这个品牌做好,下一步,要把它的口碑传得更远。因为疫情过后,人们会更重视健康、养生,人们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量会变大,绿色生态理念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遇,这毫无疑问!”杨肃昌信心满满。
亲自上阵 产供销全管:品牌靠力行
在传播与普及秸秆种植技术的路上,杨肃昌遇过坎,也经历过几度反思与实践转型。前些年,他只把精力放在“一对一”帮扶上,教一位农民、一个专业户、一个合作社如何用秸秆种植技术种出好菜。久而久之,大伙的菜倒是种得好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种出来的好东西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与营销途径,消费者不知道,没有市场,销路打不开,实现了优质,却实现不了优价。如此循环反复,农户们的种植积极性也就小了。
“我那时才真正意识到‘卖得好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种得好。”杨肃昌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他只把目光盯在生产端,却忽略了如果没有消费保障,产业就会受限这一问题。这让他警醒,一定要把牌子培育出来,结合当代网络技术、共享经济、媒介传播,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这个牌子并愿意购买这个牌子的农产品,这样才能让整个产供销链条实现良性循环。“如果种得好却卖不好,还谈什么高质量发展?农户的积极性还怎么提高?”
说干就干,2018年下半年,杨肃昌自己先在行动上做了调整,不再只给农民传播秸秆种植技术,而是干脆撸起袖子、挽起裤腿下到田间地头,亲自种起了地。之后,他开始多处洽谈、跑市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杨肃昌在这一过程中开始成立公司,并发动更多有机蔬菜爱好者一起出资出力共同种菜。如此一来,消费者就成了秸秆种植的参与者与经营者,产供销链条中的一部分资金也就得到了保障。与此同時,他提出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与广大帮扶农户捆绑在一起。“农民种出生态蔬果后,我们以高出市场价一倍到两倍的价钱对部分蔬果进行收购。大家拧成了一股绳,这样一来,农民们就看到了希望,积极种菜、种好菜的念头就更强烈了。”杨肃昌说。
这样,秸秆种植技术培育出的蔬果被越来越多的甘肃消费者所知,在真正了解过这一技术后,更多的消费者对“秸秆蔬果”报以信任,他们还给在杨肃昌指导下种出的农产品称作“杨秸秆菜”。在消费者心中,“杨秸秆菜”吃得放心。
让有机产业走得更远:品牌要前瞻
在产供销多个环节发力疏通后,“杨秸秆菜”的销量又跃上了一个台阶。仅每天晚上8点到10点两个小时的时间,“杨秸秆菜”在网上的销售量都可达一两吨。
杨肃昌心里清楚,通过秸秆种植技术培育出的蔬果在产供销方面已大有起色,但离实现产业化、品牌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他想推动“秸秆蔬果”朝这个方向走。因为那样,才能让更多的农户过上美日子,让消费者受益。
“就拿5月26日我们的菜在甘肃售出1.75万吨这个例子来说吧。如果再借助拼多多、淘宝等大销售平台把这些菜运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卖,销量估计远不止这些,或许还要在后面加一两个‘0。所以,我特别希望通过秸秆种植技术培育出的蔬果能卖到更多的地方去。让更多城市的消费者认我们的菜、买我们的菜。”
杨肃昌觉得,“秸秆蔬果”如果要实现产业化、品牌化,就要先把绿色生态这张牌打出去、打好。住院期间,他以甘肃省政府参事的身份提交了一份有关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报告,其中提到:甘肃省是农业大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能够让甘肃形成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让“高原夏菜”和“甘味陇货”上升到高品质层面,在全国具有更高知名度及品牌影响力。
“新大坪土豆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销量也跟着上去了。我们既然能通过秸秆种植技术种出新大坪土豆,就能种出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中药材……”接下来,杨肃昌计划以绿色生态为出发点,由点带面,在几个贫困区打出亮点,让有机产业在这些地方开花结果,形成影响力。“把脱贫致富和产业提升捆绑在一起,把产业提升和品牌塑造融合为一,这才是保障农民过上幸福日子的长久之计咧!”
杨肃昌知道,出院后的自己又要开始忙了,驱动56岁的他奔波在路上的是农户们饱含期待的目光。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我们需要更多的“杨秸秆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