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LC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的应用

2020-07-28庞小兰

科技资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庞小兰

摘  要:机电一体化在传统的工业领域应用广泛,但在计算机普遍及均已应用到工业生产上的情况下,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与计算机技术相比就有些相形见绌。因此,机电一体化需要与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创新,才可以适应当下增长的生产需求。而PLC可以从控制开关、通信方式等方面大大改善这些问题,因此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应用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PLC  工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a)-0075-02

PLC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通常与计算机技术综合并用。因此,以下将分析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并且说明PLC在工业应用方面的优势。

1  机电一体化和PLC简介

1.1 机电一体化

在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后,在工业生产上逐渐兴起将生产机械与电子技术合二为一的应用技术,解决了传统工业设备无法达到的要求。比如,在工业设备上装置体量微小的电子设备,主要用于改善传统设备应用功能、信息收集能力、控制能力等方面。而这种新兴的机电技术被称为机电一体化,主要利用新兴技术的关联能力和处理能力,用于提高旧设备单一的处理能力,使得工业设备的创新再利用。

1.2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简称PLC,在工业运用上,相当于一台小型计算机配置在小型装置内,擁有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计算分析能力、数据执行能力以及稳定控制能力等多种能力。其实PLC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汽车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美国汽车存在体积大、维修难等客观问题,于是研制出PDP-14可编程控制器,并且配置发布后,用户反馈体验效果明显上升。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计算机的兴起才使得PLC在工业生产上增加了更多的功能,比如人机互通、指令输送等智能化功能。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机电一体化不仅是通过安装体量小的电子装置完成改造,而且是通过传感检测、核心编程设置等多方面信息处理技术综合改造。并且在机电一体化不断地与实践过程相互磨合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从而也推动了工业技术理论上的不断创新研究,因此机电一体化也朝向5个方向发展:第一,机电一体化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模仿人体神经传导功能、机械智能识别等功能,在工业设备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有一定的自主判断能力。第二,机电一体化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主要运用工业级别的纳米技术将能耗降到最低,并且将生产效率提升到最高。第三,机电一体化朝着可远程操控生的方向发展,比如远程维修、远程生产等,在操作上更具有便捷性。第四,机电一体化朝着模块系统化方向发展,使得其更有利于产品的研发推进。第五,机电一体化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通过将不同方向的科学理论综合总结,统一对工业设备进行整体改造,使得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既提升了设备的可利用率,又省去了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3  PLC系统在硬件与软件上的设计内容

3.1 PLC系统的硬件部分设计

对于PLC硬件系统的设计,首先要对PLC机型进行选择,对于机型的选择要考虑两个方:一是所选机型是否满足需求;二是其结构是否合适。通常,PLC的机型主要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再根据不同的需求选 择相应的结构。企业要依照自身状况选择相关设备,如果企业长时间要进行大批量的加工生产,可选用较为统一的设备,这样能做到整齐划一,集中管理和维修,又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接下来进行输入输出端口的设计,要根据实际确定好端口的数量。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关于开关大小、智能化操作方面都需要因地制宜,不能过多地产生其他操作,以免损伤系统硬件。

3.2 软件部分设计

软件部分设计主要应用在PLC的控制方面,最为关键的就是软件的编程设计,这对于应用在实际操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软件设计的关键,就在于程序员需要对程序进行设置的编译功能,使其接收的信息可以完美地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语言,比如二进制码等。而在实际应用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图解法”,因为其可以将需要的控制操作,都通过数据显示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图解法有很多分类,比如逻辑流程、梯形、时序流程图等方法。

4  PLC的发展方向及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4.1 PLC的发展方向

到目前为止,PLC已经是多种现代化技术综合运用的多元化生产技术,不仅面向工业生产领域,而且面向其他行业领域,因此,在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的敦促下,目前PLC朝向6个方向发展:第一,PLC朝着机械自动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定时、逻辑控制、步进控制等方面。第二,PLC对于需要处理的数据可直接进行计算转换等强大功能。第三,PLC可通过自有控制盒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模数量进行准确采集等功能。第四,PLC综合现代通信对工业设备可直接进行远程操控,不仅可实现一对一单一操控,而且可以实现多对一的联合操控,使得生产过程更为精细明确。第五,PLC对于生产过程的监测方面也有较大提升,可详情监测每一生产环节出现的所在问题。第六,如果工厂发生断电情况,以往设备存储的生产数据会被清零或重置,而PLC会保存断电时的生产数据及机器运行状态,直到通电后可继续运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数据的安全性。

4.2 PLC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4.2.1 转变单一的开关方式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采用的主要以机械开关为主的逻辑装置,而在引进PLC装置后,逐渐将PLC作为继电模块的新型处理装置。在实际运用中,PLC在开关逻辑中有很强的优势体现,比如,在工业设备的阀门上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另外,许多工业企业将逻辑调控器、管理注塑机等与PLC系统综合装置起来,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数据的处理速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处理数据的精确程度。

4.2.2 提供多路线运动方式

在PLC的实际运用过程中,生产设备可根据PLC发送的指令进行特殊轨迹的运动,比如弯曲环绕的线路、径直而向的线路等。因此PLC主要运用在工业领域,比如机床切割、智能机器人感应设置等方面。由此可见,PLC的应用方向是根据大众市场的选择而定,就是因为其应用范围广泛,并且简单易操作,并具有消耗成本低、获取收益高的特点,因此才逐渐被工业厂商们所青睐。

4.2.3 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及共享能力

在应用PLC数据处理系统之前,我国主要使用矩阵运算或函数运算等单一方式的数据处理设备,因此,在数据处理能力上远远不及PLC系统带来的无缝转化能力,不仅提高了数据传递速度,而且扩大了数据共享的应用范围。

4.2.4 检测的模拟值近乎于实际值

在很多工厂对某一项目进行建造时,通常会使用PLC系统先进行模拟测试,如果测试值符合此次建造项目的预定指标范围内,那么接下来会按计划进行投产建设,如果不符,则调整再试。正因为PLC具有很强的过程控制能力,一般PLC检测的模拟数值会贴近于实际产生的数值,比如所用电压度、仪表温度数值等。而PLC对于变化程度较高的模拟数据感应度又较强,因此这也是PLC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5  结语

综上所述,PLC技术运用到机电一体化中,是工业企业在计算机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要工具。不仅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而且可以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从而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 贾刘旭.PLC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的运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9):199-200.

[2] 何健.PLC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9,10(16):98-99.

[3] 宋婷,李大燕.分析PLC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的应用[J].河北农机,2019(8):39.

猜你喜欢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