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凝血因子及血常规检测在肺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0-07-28高艳红颜光涛
吴 剑,冯 杰,高艳红,高 静,颜光涛△
(1.解放军总医院医学检验中心,北京 100853;2.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检验科,福建邵武 354000)
2018年2月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报告显示,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分别位居男、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1位和第2位[1],病死率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1位。目前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由于患者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易延误诊断与治疗,明确诊断时,患者往往已处于疾病中晚期,而错失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近年来肺癌手术等治疗手段发展较快,但5年总生存率仍然只有16%~18%[2-3]。因此,及早发现肺部恶性肿瘤,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疾病的治疗、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肝功能、凝血因子及血常规检测对肺癌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且尚未治疗的肺癌患者98例(肺癌组),其中男61例,女37例;平均年龄(60.78±10.05)岁;小细胞肺癌18例,非小细胞肺癌3例,腺癌52例,鳞状细胞癌25例。肺癌组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均在解放军总医院经病理及影像学确诊;(2)患者入院前均未在其他医院进行治疗。排除标准:(1)各种急、慢性感染患者;(2)合并其他类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3)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5例纳入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23例,女82例;平均年龄(52.96±11.27)岁。两组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解放军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仪器与试剂 罗氏Cobas-C701仪器及罗氏原装试剂,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原装试剂,Sysmex-XN9000仪器及原装试剂。
1.3方法 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在不同病理分型肺癌患者中进行比较。根据ALB水平,将肺癌组患者分为ALB降低组(<35 g/L)与ALB正常组(≥35 g/L),比较两组部分肝功能指标、凝血因子水平。
2 结 果
2.1两组肝功能、凝血因子及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肺癌组AL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ALP、GGT、LDH、APTT、FIB、D-D、WBC、PL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P、TBIL、DBIL、ALT、AST、PT、TT、RBC、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功能、凝血因子与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或M(P25,P75)]
2.2不同病理分型肺癌患者肝功能、凝血因子及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将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ALB、ALP、GGT、LDH、APTT、FIB、D-D、WBC、PLT)在肺癌不同病理分型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理分型肺癌患者肝功能、凝血因子及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或M(P25,P75)]
2.3ALB降低组与ALB正常组肝功能、凝血因子检测结果比较 根据ALB水平,将肺癌组分为ALB降低组(22例)与ALB正常组(76例)。两组间ALP、GGT、FIB、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LDH、AP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ALB降低组与ALB正常组肝功能、凝血因子检测结果比较
3 讨 论
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病死率较高的癌症为肺和支气管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以上癌症导致的死亡占到了所有因癌症死亡的3/4[4-6]。肺癌是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人们的健康有极大的威胁[7]。本研究对98例肺癌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因子及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以上检测指标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ALB是由肝脏合成的、人体血浆中广泛分布的蛋白质,反映机体的营养水平及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复合物。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的快速增长,掠夺体内营养,导致血清ALB水平下降。张苗苗等[8]的研究表明,血清ALB水平下降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吴代强等[9]研究表明,血清ALB水平下降是引起机体高凝状态的原因之一。
ALP广泛分布于人体各器官中,其中肝脏分布最多,其次为肾脏、骨骼、肠和胎盘等。血清中的ALP主要来源于肝脏和骨骼。陈旭芳[10]的研究显示,血清ALP活性与肿瘤骨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定期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ALP活性,可以判断肿瘤骨转移。另有研究显示,血清LDH与ALP对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11]。血清中的GGT主要来源于肝脏。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GGT可能成为多种恶性肿瘤新的预测指标[12]。
本研究发现,肺癌患者的FIB、APTT、D-D、PLT、WBC水平显著升高。FIB是凝血酶和类凝血酶等促凝物质的底物,又称为凝血因子Ⅰ,最终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可增加血液的黏滞力,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红细胞黏附、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13-14]。在肺部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血浆FIB水平升高有助于肿瘤细胞附着于血管壁,为肿瘤生长、浸润与远处转移创造条件。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最为敏感与常用的指标。有研究显示,肺癌患者在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时,血浆APTT缩短[15-16]。另有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存在持续低水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APTT延长、FIB和ALP水平升高[17]。在本研究中,肺癌组的APTT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可能是由于机体对肿瘤的慢性消耗产生了代偿反应[18]。D-D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能够准确地反映体内凝血与纤溶系统活化情况,可作为判断肿瘤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D-D水平越高,预后越差[19]。同时,有研究表明,D-D诊断肺癌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19]。血小板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和促进肿瘤的进展,有研究显示,血小板增多是肺癌患者的不利预后因素[20]。同时,肿瘤细胞可引起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导致WBC升高,增多的白细胞也会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现普遍认为肺癌是一种非感染性的炎性疾病[21],此说法与本研究中肺癌组WBC高于健康对照组的结果一致。在本研究中各凝血因子与PLT、WBC的变化提示,肺癌患者处于凝血与纤溶紊乱的状态,可能原因是肺癌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大量的血管生长因子促进肿瘤部位的血管新生,导致机体凝血功能发生紊乱。
恶性肿瘤患者肝脏合成功能受损时,血清ALB水平下降,而FIB也是由肝脏合成的,D-D是FIB的降解产物,ALP、GGT与LDH均可反映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中根据ALB水平,将肺癌组分为ALB正常组与ALB降低组,对LDH、ALP、GGT、APTT、FIB、D-D进行观察,发现ALB降低组ALP、GGT、FIB、D-D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肺癌患者中,肝功能受损越严重,发生远处转移、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越大,患者预后越不良。
4 结 论
在肺癌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及时进行肝功能、凝血因子及血常规检测,可及时了解患者机体的肝功能损伤情况、血液高凝状态,有助于肺癌的后续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